适合年轻人读的励志文章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适合年轻人读的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励志文章1:所谓成长,就是和自己死磕前几天开车路过某地,道边有座小楼正在被拆除,工人干得热火朝天,我连忙指给朋友,“看,我上班后第一次代表单位去开会,就在这座楼里。
”朋友很奇怪,“这你也能记住,有什么代表意义吗?”当然有了。
刚上班没几年,可能是看到我有一点点的写作天分,领导“提拔”我为办公室主任。
当时听到这个任命的消息,我差一点没晕过去,办公室是综合协调部门,而我自认自己最欠缺的就是组织协调能力,我胆小、内向、笨拙、害羞、表达能力差,只喜欢溜边,不希望引起任何人的主意,在人前亮相对我来说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
这个职业平台所能需要的素质,全都是和我的性格相违背的。
“那我只写材料行不行?别的事我不管。
”我小心翼翼地和领导提出要求。
“那怎么能行。
”领导断然否决了我的“无理要求”。
别人提职都高兴,我却十分痛苦,几天之内嘴上长了好几个水泡。
上任没几天,接到一份会议通知,要我去区里开会,还要代表单位作发言。
我拎着这份通知在领导办公室前转了好几圈,想求领导不去,可我连这点勇气都没有,怎么都说不出口。
距离开会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我每天都活在焦虑之中,一遍遍的准备发言,但仍吃不香睡不着,恨不得哪天突然地震了发洪水了,然后一切就可以取消了。
可惜一切都没发生,会议如期举行,我如惊弓之鸟一样,随着人群进入会场,签到的时候手都是抖的。
发言说得如何,自己已经记不清了,反正说完之后,感觉后背都湿了,手心里全都是汗,紧张的。
你说,我怎么能不记得它呢,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突破自己身上的茧,虽然是从一件十分微不足道的小事开始。
大概和我一起开会的人,以为我和他们一样,面无表情之下是波澜不惊,却不知道我是多么的如临深渊。
曾经我很憎恶自己的这段职场经历,那段时光十分黑暗,我每天都干着我不想干,而又不擅长干的事情。
组织会议?太复杂太繁琐,不喜欢。
接待应酬?要吃饭要席间祝酒,不喜欢。
对外协调?要和各种陌生人打交道,不喜欢。
大会发言?看见人多就恐慌,不喜欢。
我喜欢什么,我喜欢安静的做自己的一份工作,尽量少与人打交道,我对一切复杂的人际关系都很畏惧。
不知怎么,领导就是很看好我,“你没问题啊,就是太没自信了。
”堵死了我调动的道路。
我只能迎难而上了,硬着头皮去改变自己,适应工作需要。
那段时间,我犯过很多低级的错误,也曾在背地里流过很多眼泪,我无数次的自我怀疑,是不是真的选错了工作。
但几年下来,最终我还是变了。
见人就脸红的毛病被一次次的接待治好了。
在陌生人面前讲话语无伦次的缺点被周而复始的开会治好了。
遇到问题喜欢焦虑的性格被干不完的工作治好了。
玻璃心被来自各方面的质疑和批评治好了。
我强大了、粗糙了、理性了、自信了,这个新的我令我惊喜,我从来都不知道自己可以做到这一切。
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
我开始庆幸到了这个岗位,如果不是职业逼着我去完善某些职业素质,我也不会尝到改变的甜头。
前几天和十几年没见的同学在一起聚会,有同学感慨,“你变了,你以前不是这样的。
”是吗?不是有人提醒,我真的忘了自己以前是什么样。
当我挖掘出自己的潜力之后,我就习惯沿着这条路前进,很少回头看了。
年轻人对于成长这件事总是容易困惑,对于自我改变更是充满抵触。
比如我常遇到有人和我倾诉自己的种种不如意,然后给自己定性,“我就是那样的人,我改不了自己的毛病。
”或者,“我知道自己的弱点,我觉得自己做不好。
”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自己真的知道吗?如果你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自己的舒适期,没有把自己逼在角落里绝望,没有在深夜中一次次痛哭,那么抱歉,其实你永远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也永远不知道自己还能做到些什么。
现在有句很鸡汤的话,我也说过,“不要让别人来定义自己”。
但这句话的另外一重含义就是,你自己也不应该轻易定义自己。
如果都没有和自己死磕过,没有自己和自己过不去,那么即使你自己,也没资格定义自己。
我们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看不到别人的成长,总以为别人所拥有的,是生来如此,是一个恒定不变的量。
我以前也是这样,好友可以站在好几百人面前演讲,谈笑风生,潇洒得不得了,我好羡慕,心甘情愿做她的迷妹。
她却说,“以前我也不是这样的。
”她最开始当记者采访的时候,自卑、胆怯,瑟缩在一边,连眼神都不敢和对方发生碰撞。
“如果你见到从前的我,你一定不会喜欢那样一个拧巴而孤僻的人。
”什么令她改变?无非是被命运相撞,撞得粉碎之后,重新将自己组合起来,在自己最无助的时刻,去挑战最艰难的生命课题。
当年的她,和今天的她,中间隔着的,不仅是岁月,还有她在岁月中不断地锤炼——烧红的铁淬上水,再经历千百次的捶打,谁又知道这过程中有什么样的痛?如果你不能想象,是因为你没有那样的被现实逼迫过,被自己逼迫过。
如果你以为只有你自己需要孤独地走过成长岁月,是因为你看自己太多,看世界太少。
每种成长都是如此相似。
柴静曾经问朋友:“我怎么老没办法改变我的弱点?”朋友回答:“如果那么容易的话,还要那么漫长的人生干什么呢?”漫漫人生路,最适合一点点踏入曾经未触及过的禁区,一点点去丈量自己生命的尺度和深度。
对待命运给出的考验,不要轻易地说自己不行。
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不行,你只是以为你知道,其实在你没试过之前,一切答案都是轻浮的。
成长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要和自己作对,你不能让自己活得太舒服,你得和自己的缺点和缺陷死磕,它们是你生命的小魔鬼,跳上你的肩头,告诉你只要顺从它们一切就会好起来。
但你不要信,你要和它们势如水火,绝不姑息纵容,你逆着它们的方向走,然后才会迎来真正的蜕变和奇迹。
自我改变是一件十分艰难但又令人上瘾的事情。
人生的挑战永远存在,一关一关地去闯,一次次褪掉自己的脆弱,换上新的装备新的铠甲,“我是谁”这个答案,将一直被刷新,从未被定义。
励志文章2:狠狠地爱自己,哪怕看起来很自恋电影《怦然心动》里,讲了一段唯美的初恋。
在所有人都还小的时候,朱莉就对布瑞斯一见钟情。
美妙的清早,柔软的草坪,她跑向他,牵他的手,对他说:嗨,我是朱莉,需要帮忙吗?那一年,他7岁,正上二年级。
他感到困惑,对这样的热情和勇敢。
因为,他的父母教会他的,是克制、虚伪和曲意逢迎。
于是,在未来的六七年时,他一直在躲避朱莉。
这样你追我赶,你进我退,直到多年以后,方才慢慢结束。
而在这其间,朱莉一直以她的聪慧、善良、勇敢、爱,陪在他的身边。
有一天,爷爷告诉布瑞斯:有些人金玉其外,有些人败絮其中,可是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彩虹般绚丽的人,从此以后,你发现其他人都不过是浮云而已……他才慢慢地,看见真实的朱莉。
故事很美,音乐与台词,风景与细节,外加小演员的演技,都自然唯美,看得能让僵化的心脏融化。
可是,之于我,更惊艳的,还是朱莉的性格。
她那么小,就已经学会了爱。
她热情地帮助布瑞斯,大方地与布瑞斯相处,不委屈地付出,不控制地相处,但在布瑞斯伤害到她的尊严、家人和底线时,她马上止步。
关系结束之后,也没有以受害者自居,亦不评价与抱怨,只是继续努力,继续行善,继续以爱心,福及身边每个人。
这样的孩子,不得不说,真是光芒万丈的存在,令许多大人,都为之而汗颜。
一个朋友说:朱莉的爱,都缘于她的自爱。
她实在是一个健康的孩子,自我尊重,自我接纳,自我爱护。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会将与自我的健康关系,投射到与他人的关系上。
她会将多余的鸡蛋,赠送给附近每个人;她会在得知大树将被砍伐,勇敢地去保护它……爱克哈特有一句格言,总结了关于自爱的思想。
你若爱己,那就会爱所有的人如爱己。
如若不爱,就容易导致依赖、控制、救赎病、付出成瘾……等一系列毛病。
比如电影《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里,男主是一个自我憎恶的人,于是,他对待爱情的方式,就是毁灭+控制。
而女主角,亦是心理匮乏的人,她爱的方式,就是依赖+压抑+付出有瘾。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能看到,许多爱得痛苦不堪的人,往往都是两个不自爱的人。
不自爱,就会匮乏,-100分的缺憾,需要别人用+100的爱来填,稍微填不满,就会抱怨和指责。
而自爱,就会自我满足,-1分的缺憾,只需要对方用+1的爱来弥补,就能皆大欢喜。
有一个女友,曾经很胖,162的身高,体重达到了150斤,又无心打扮,人看起来极其笨重无灵气。
后来,不知怎么地,慢慢美起来了。
体重降到了90多,护肤与妆扮,也都讲究起来。
再加上喜欢读书,人也低调优雅,瞬间成了男士们关注的焦点。
我对她改变的动因,没有兴趣。
但问了一下:变美前后,心态有没有变化?她说当然有。
当她丑陋而肥胖时,她对自己的厌恶,是空前的,会很敏感,很无助,控制性和攻击性非常强。
因此,很难处理好与恋人的关系。
但是,当她美丽起来,看着镜中的自己,曼妙而迷人,自己都要为自己心动,对恋人的态度,忽然就好很多。
因为,她能给予自己爱和关注,于是,匮乏缓解,不再紧张不安,不再患得患失,从前不能忍受的不秒回微信,也变得无关痛痒;从前必然引发怒火的晚归,也觉得无可厚非了。
也就是说,她的自我接纳,正在改善他们的关系。
而他,因为她给的自由,以及她的温柔,亦开始改正一些毛病,为两人的感情积极努力,形成良性循环。
当然,爱自己,并非改良外貌一途。
你还可以通过阅读、交友、旅行、看心理医生、创建一项伟业、参与公益活动……等,来达到这一目的。
总而言之,你得先爱自己,才有可能爱他人。
正如圣经所云:爱他人如同爱己。
虽然,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爱他人——最好是爱集体爱社会爱民族爱国家——是一种美德。
而爱自己,却是一桩罪恶,因为与利己相关。
但其实,我们有个地方弄错了。
利己不是自爱。
恰恰相反,利己是太不爱自己——内心太过匮乏,于是,需要其他东西的满足,来弥补、掩盖、补充虚弱的内心。
真正的自爱,是尊重、理解、爱和谅解自己,继尔尊重、理解、爱和谅解别人。
就像一阵风,影响另一阵风;一圈涟漪,影响另一圈涟漪;一个良人,吸引另一个良人。
励志文章3:成熟不是懂得更多,而是能容不同1一对恋人吵架,其中一个人说:“亲爱的,我在说谎。
”试问,这句话到底是不是谎言?如果你说它是谎言,那它就是实话;但如果你要说它是实话,它亦是不折不扣的谎言。
这便是著名的谎言悖论。
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有时候是由悖论组成的。
我们无比坚信的某种观点,往往换个角度,结果就会大相径庭。
但事实上,两个截然不同的结论,都有可能是正确的。
2两个人谈恋爱,不成熟的人往往会犯这样的错误:总觉得自己有天大的委屈,对方怎么这么不懂我?口口声声说爱我的那个人,怎么一点都不理解自己?!其实答案很简单: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他们本来就是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一个旨在解决问题,像消防员灭火一样,期待尽快找到水枪,瞄准火源,努力灭火;一个侧重于状态和情绪的表达,往往宣泄本身,便是一种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