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PPT课件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PPT课件


SSI诊断的相关说明
外科手术切口≠创口感 染
浅部深部都感染=深部感 染
切口针眼轻微炎症 ≠SSI
局限的刺伤切口感染≠SSI
细菌培养阴性≠没有感 染
经切口引流锁止的器官腔 隙感染(不需手术)=深部
感染
切口脂肪液化≠SSI
外阴切开术切口感染≠SSI
SSI诊断的相关说明
常见于肥胖患者或脂肪丰富的部位,表现为 切口愈合不良,中央出现黄色渗液,其中有脂肪滴 及少许坏死组织;局部没有明显红肿等炎症反应; 渗液镜检有大量脂肪颗粒;培养无细菌生长;场均 检查正常。
细菌培养 注意事项
1、无菌盐水棉签擦拭切口表面两遍,以去除表面污染菌; 2、再用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用力擦拭病灶边缘或脓腔囊壁
1、干燥、结痂伤口不做培养,除非有渗出物; 2、标本应在1小时内送往实验室,厌氧菌培养要在10分钟内 送检; 3、不能用干棉签取样; 4、厌氧菌培养时,要取深部标本而不能只擦拭表面。
1998年4月至5月,深圳市妇儿医院制剂员 将新购进未标明有效浓度的戊二醛(浓度为1%) 当做20%的稀释200倍供手术室使用,致使292 例手术,发生感染166例,切口感染率为56.85%。
2007年,某医院手术缝合线被污染,使用 同种缝合线的21例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
2016年,伊能静,美国,二胎剖腹产,术 后切口感染。
SSI的诊断—卫生部2001年颁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器官或腔隙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手术有 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并 具有下述三条之一即可做出临床诊断。
1、引流或穿刺有脓液 2、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 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 3、由临床医生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病原学诊断在 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培训要点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概述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防控要点
SSI的防控目标
减少微 生物暴

降低微 生物毒 力或耐 药性
为组织 修复和 愈合创 造理想 的微环
感染的影响因素—手术 方面
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持续 时间
备皮方式及时间 手术部位皮肤消毒
手术室环境
手术器械的灭菌
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手术切口的分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预防指南》
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 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 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 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安徽宿州眼球事件
[事件回放] 2005年12月11日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眼科为10
位患者做白内障手术,次日上午,10位患者相继出 现眼部肿瘤等感染表现,17日,9日患者相继实施 单眼眼球摘除手术。 [深度调查] 1、无菌手术室与污染手术是混用! 2、手术器械未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 3、连台手术时间短,不能保证灭菌时间! 4、采用浸泡法消毒,导致器械污染! 5、操作过程存在污染!
1、从深部切口引流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 外。
2、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生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发热 ≥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
3、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 切口脓肿或其他感染证据。
4、临床医生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 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器官/腔隙 感染
皮肤 皮下组织 深部组织
器官/腔隙组织
SSI的发病现状
B
切口浅层 73.67%
切口深层 19.34%
器官腔隙 6.99%
细菌的来源
病人皮肤 50%
手术人员 35%
空气5%
手术器械10%
致病菌与SSI
污染手术部位是前 提
致病菌
SSI的危险 =
细菌污染剂量×毒性 患者抵抗力
导致SSI的致病菌多种多 样
手手术术切切口口分分类类与与SSSSI的I的相相关关性性
感染
污染
清洁
清洁 污染
10%~20 %
20%~40 %
<10%
1.5%~4.2 %
国家清洁切口感染率控制标准 ≤1.5%
SSI的诊断—卫生部2001年颁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表 浅手术切口感染
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 后30天内,并具有下述两条之一者即可做出临床诊断:
SSI发病机制新观点
10

100个细菌/



/

污染的缝合丝

线
有异物或坏死组 织
手术伤口
结论
异物或坏死组织远比细菌危 险!
SSI致病菌排行榜
5 链球菌 4 厌氧菌
3
阴性杆菌
2
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 菌(CNS)
1 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的影响因素—患者 方面
肥胖 年龄 营养状况 免疫功能 健康状况
1、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 物
2、临床医生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病原学诊断 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试行)》
深 部手术切口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 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 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 做出临床诊断:
切口脂肪液化 ≠SSI
切口感染则局部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分泌物常规检查以白细胞为主,细菌培养也可能有阳 性结果。
手术部位感染标本的采集办法及注意
事项
1、无菌盐水棉签擦拭切口表面两边,以去除表面污染菌;
常规染色检 查
2、在用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取分泌物放入无菌试管中; 3、塞上试管塞,及时送检
SSI患者与非SSI患者比较
死亡率
ICU时间
住院天 数
培训要点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概述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防控要点
什么是SSI
=外科
手术部 位感染
≠切口
感染
占外科病 人感染的 38%
占医院感 染的14% ~16%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的分类
切口浅部 组织感染
切口深部 组织感染
污染切口
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 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 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 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 (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1类 3类
2类 4类
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 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 切口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 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 手术
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 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 脏器穿孔的手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