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术部位感染SSIPPT课件

手术部位感染SSIPPT课件


10



2.手术中 (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 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 人员数量和流动。 (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 达到灭菌水平。 (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 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11


(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 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 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 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5)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 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 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 死腔。
7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 手术前 (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 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 愈后再行手术。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 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 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 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 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3.手术后 (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 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 (2)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3)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 患者拔除引流管。
15
手术过程中患者保温


1、保温意义 术中低体温导致氧摄入降低 损害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氧摄入降低 可降低胶原蛋白的沉积,导致伤口的愈合 延迟。 2、保温措施 手术室温度控制,室温控制 在22-25 ℃;肠道正常体温术前30分钟患 者预热;尽量减少暴露部位;采用热灌洗 溶液。
手术部位感染 SSI
1
手术部位感染的概述

SSI 是指围术期发生在手术切口或手术深 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SSI的病原微生物 主要是细菌。 最常见 的是G+球菌和G-杆菌。
2
手术切口分类
Ⅰ类切口 Ⅱ类切口
四类
Ⅳ类切口
Ⅲ类切口
3
伤口的愈合分级

1 甲级愈合 正确对合两侧伤缘,愈合良 好。 2 已级愈合 脓。
8


(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 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 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 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 (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 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 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9



(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 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 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7)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 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 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 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 求。 (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 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8)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 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 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 保引流充分。
14



12



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 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 求。 (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 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8)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 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 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 保引流充分。
13


(二)内源性感染源的相关因素 1.患者自身因素 (1)年龄 婴幼儿和高龄病人 (2)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和肥胖(BMI> 30) (3) 基础疾病 如恶性肿瘤.糖尿病等。
6



2 手术治疗相关因素 (1)手术切口类型 (2)手术区皮肤准备 (3)手术时间 (4)手术医生的操作技能 (5)手术衣和消毒盖布 (6)术中病人体温控制
16
3 丙级愈合

愈合处有炎症反应,但未化

切口有化脓。
4
SSI的相关因素

(一) 外源性感染源的相关因素 1 手术组人员的手.头发.上呼吸道.无菌操 作。

பைடு நூலகம்
2 环境 (1)不合理的布局 (2)空气 700-1800cfu/m³ (3)仪器.手术器材.敷料.药液 等。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