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85分)(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1. 从产生行为动机的心理需要来看,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包括()、合群需要和自我肯定需要。
(B)(A) 自我实现需要(B) 本能需要(C) 情感需要(D) 利益需要2. 长寿学者胡兰夫德指出: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和夭折的是(A)(A) 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B) 身体的疾病(C) 睡眠的质量(D) 习惯的好环3. 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不能等同,说明(A)(A) 心理健康标准的相对性(B) 心理健康标准的绝对性(C) 心理健康标准的整体性(D) 心理健康标准的局部性4. 当人受到挫折后,通过想象自己达到了目的或获得了成就的方式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哪一种表现?(C)(A) 补偿(B) 分离(C) 幻想(D) 升华5. 心理现象分为(A)(A)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 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 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 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6. 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C )(A) 心理问题是完全能够解决的(B) 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C) 心理疾病就像感冒、发烧一样,随时都可能发生(D) 心理疾病的康复是很快的7. 吸烟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中不包括(A)(A) 自制力变差(B) 注意力涣散(C) 记忆力减退(D) 反应迟钝8. (B)主张顺应自然、为所当为,协调欲望和压抑之间的相互拮抗关系。
(A) 行为疗法(B) 森田疗法(C) 生物反馈疗法(D) 认知疗法9.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首先遇到的人际关系是(A)(A) 父母(B) 同学(C) 师生(D) 同事10. (A)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A) 挫折(B) 书本(C) 金钱(D) 努力11. “悲喜交加”,“百感交集”是人的情绪和情感的(A)的表现(A) 复杂性和矛盾性(B) 稳定性(C) 可变性(D) 生理性12. 自卑心理的表现不包括(A)(A) 常采用炫耀、夸张甚至戏剧性的手法来引人注意(B) 大脑皮层长期处于抑制状态(C) 做事缺乏信心,没有自信(D) 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和欢乐13. 一触即发、暴跳如雷,是(B)的典型特征(A) 迟钝型(B) 暴躁型(C) 迁怒型(D) 转移型14. 心理防御机制的理论是(A)于19世纪末提出来的(A) 弗洛伊德(B) 罗素(C) 马克思(D) 赫尔巴特15. 有的人游刃有余,人际关系和谐;有的人到处碰壁,人际关系紧张的原因是(A)(A) 沟通能力的强弱(B) 人缘的好坏(C) 人品的好坏(D) 朋友的多少16.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其中(C)是智力的核心。
(A) 观察力(B) 想象力(C) 抽象思维能力(D) 创造力17. 系统脱敏法的理论基础是(B)(A) 社会交换论(B) 行为主义(C) 需要层次理论(D) 精神分析论?18. 关于心理防御机制,说法不正确的是(B)(A) 心理防御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个体的压力,有利于保持心理平衡(B) 心理防御机制全都是起消极作用的(C) 经常地使用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使个体形成自卑、退缩的性格(D) 未雨绸缪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19. 以下(B)人格类型的人不容易引起挫折感(A) 心胸狭窄(B) 乐观(C) 急躁(D) 偏颇20. 司马迁负刑后作《史记》,孔子受处置而著《春秋》,这些都堪称心理(C)的佳话(A) 表同(B) 文饰(C) 升华(D) 补偿21. “言必信,行必果”,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的哪个方面?(B)(A) 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B) 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C) 抱有积极的生活态度(D) 完善的自我发展目标22. 艾森克用(D)两个维度来描述复杂的人格。
(A) 一般特质和特殊特质(B) 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C) 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D) 内外向和情绪的稳定性23. 导致职业倦怠的组织因素是(C)(A) 缺乏明确的职责划分、缺乏信心、缺乏奖赏、缺乏控制(B) 缺乏明确的职责划分、缺乏支持、缺乏信心、缺乏控制(C) 缺乏明确的职责划分、缺乏支持、缺乏奖赏、缺乏信心(D) 缺乏明确的职责划分、缺乏支持、缺乏奖赏、缺乏控制24. 《道德经》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只说,孟子有“养心莫善于寡欲”,这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B)的心理健康观。
(A) 寡欲清心(B) 乐观自足(C) 情绪平稳(D) 养性培德25. 对人际交往认识错误的是(C)(A) 期望值不要太高(B) 有选择(C) 单向(D) 平等26. 专业技术人员的生活圈子主要是(C)(A) 医院(B) 酒桌(C) 单位(D) 户外27. (B)认为“他人就是地狱”。
(A) 乐观主义者(B) 悲观主义者(C) 性格内向者(D) 性格外向者28. 个体在遭受挫折时,为了缓解心理的紧张情绪,给自己找一个在他人看来是不客观的理由的一种心理反应称为(D)(A) 替代(B) 文饰(C) 表同(D) 投射29. 抑郁症最常见有哪种思维障碍(A )(A) 思维迟缓(B) 强迫观念(C) 强制性思维(D) 思维贫乏30. 易激惹,沉不住气,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听到一句不顺耳的话就火冒三丈,甚至唇枪舌剑,拳脚相加是(C)的主要表现(A) 狭隘性格(B) 急躁性格(C) 火暴脾气(D) 脾气好(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 专业技术人员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ABCD)(A) 功利性(B) 面子问题(C) 不会说不(D) 交往的封闭性2. 学会对别人说“不”的方法有(ABCD)(A) 采用系统脱敏法逐步减轻对于“拒绝别人”情境的焦虑情绪(B) 设计并练习适当的言语表达方式,使个人能够针对特定的情境(C) 运用幽默、或半玩笑的口吻和语句(D) 勤加练习3. 积极的心理休闲有如下(ACD)几种类型(A) 程式性心理休闲(B) 转换性心理休闲(C) 怡情性心理休闲(D) 恣情性心理休闲4. (ABCD)可以适当的预防心理障碍。
(A)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B) 营造健康的家庭环境(C) 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D) 注意劳动防护5. 有人强调心理健康的标准应该是(AB )兼顾(A) 生存标准(B) 发展标准(C) 动态标准(D) 静态标准6. 自我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BCD)(A) 自我意识(B) 自我评价(C) 自我监督(D) 自我控制7. 健康的心理素质有(ABCD)(A) 胸襟开阔(B) 气度博大(C) 百折不挠(D) 临危不惧8. 任何自我调节活动,必然要有(ABCD)参与其中(A) 自我认知(B) 自我实现(C) 自我体验(D) 自我监控9. 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ABCD)(A) 独创性(B) 发散性(C) 灵活性(D) 突发性10. 教师小王常常拿自己的短处与其他教师的长处作比较,结果越比越没了信心,请问小王犯了什么错误(ABCD)(A) 自我认识上有问题(B) 自我评价上有问题(C) 社会比较不妥当(D) 自信心不足11. 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学者根据自己研究调查的结果,把心理问题划分为(ABCD)(A) 健康状态(B) 不良状态(C) 心理障碍(D) 心理疾病12. 下列有关精神病人的看法,正确的是(BC)(A) 精神病人都是疯疯癫癫、乱喊乱叫的(B) 多数精神病人除了发作期间,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C) 精神病人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可以辅之以心理治疗(D) 精神病是不治之症[分值:2.0]13. 通常所说的“心理障碍”有一个比较一般的定义,指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
这种“没有能力”可能是(AB)的结果。
(A) 器质性损害(B) 功能性损害(C) 心理损害(D) 器官损害14. (AB)和()是宣泄积郁、平衡心态、制造快乐的良方(A) 幽默(B) 自嘲(C) 嘲笑同事(D) 打架15. 当人们出现心理问题时,一般的解决途径包括(ABC)(A) 心理调适(B) 心理咨询(C) 心理治疗(D) 心理安慰16. 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是(BCD)(A) 需要(B) 气质(C) 性格(D) 能力17. 中国专业技术人群的心理压力,具体到各个职业,其心理压力主要来自(ABCD )(A) 工作内容(B) 人际关系(C) 薪金待遇(D) 工作环境18. 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会诱发(AB)等结果(A) 抑郁症(B) 自闭症(C) 自卑(D) 过度自信19. 心理障碍表现为(ABCD)(A) 焦虑(B) 兴奋(C) 记忆障碍(D) 睡眠障碍20. 自我调节是个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它包括(BCD)(A) 主体与客体的调节(B) 同化与顺应的调节(C) 主体结构中各种系统的调节(D) 部分经验与总体经验的调节(三) 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1. 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咨询员对来访者要给予信任、给予理解、给予换位。
(是)2. 表同的心理是完全消极的,它对战胜挫折毫无好处。
(否)3. 仅仅为打发闲暇时光的无聊活动、疲于奔命的跑马观花旅游等,对心理调适未必有多大的积极作用。
(是)4. 人们遇到心中不快,应该将所有的苦闷、牢骚咽到肚子里,自己慢慢地消磨掉。
(否)5. 行为疗法常见的适应症是紧张性头痛、社交恐惧症等。
(否)6.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
(是)7. 后天环境是造成狭隘性格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的原因。
(否)8. 情感是情绪的外在表现,情绪是情感的本质内容。
(否)9. 心理健康的非病状态是指按照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看不能认定某人有心理疾病或症状。
(是)10. 过分依赖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就会形成不恰当的自我概念,还会影响到自己的行为方式。
(是)11. 适度的压力水平具有促进性,强烈的压力则对人产生不利的影响。
(是)12. 心理学在对人格的界定中,适应性定义认为人格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
(是)13. 自卑心理源于心理上的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
(否)14. 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趋势来看,在青少年以前更多地受外界影响和制约,随着个体自我意识和认识能力的发展,内在自控力量则逐渐增强。
(是)15. 当认知和情感不一致时,一般是认知将决定人的行为。
(否)16. 简单便捷类的休闲包括怡情性的心理休闲和恣情性的心理休闲。
(否)17. 对别人说“不”,认为别人都会把被拒绝看成是对个人尊严的否定,并会因此而感到恼怒,反过来又会责难、冷淡或报复自己。
(是)18. 挫折只会对人造成消极方面的影响。
(否)19. 应激反应都有积极作用。
(否)20. 心理防卫机制是指个体心理适应机制中的积极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