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化学化学简答题答题策略

高考化学化学简答题答题策略

化学简答题答题策略 一、简答题的题型特点 简答题要求考生用简练的文字表述来回答问题。它具有取材广阔,内涵丰富,立意新颖,设问巧妙,思考容量大,能力要求高的特点。而且常把识记、理解、实验、推论和计算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要求融于一题之中,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简答题是填空题的变形,即把空格变成问句,所以它们的功能基本相似。它不但用来考查考生的各种能力(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还用来考查考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不但用来考查考生是否“知其然”,还要考查考生能否“知其所以然”。 二、简答题在高考中的现状分析 在高考化学试题中考简答题已成为非选择题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从高考试卷分析数据来看,简答题是历年考生失分的“重灾区”,也是高考拉分的关键题型,许多考生简答题不过关,要么束手无策而放弃,要么思维逻辑不清、文字表述不准确,要么答非所问费了劲,失了分,要么思维不严密,漏答要点等。长期以来,许多考生一直受到简答题的困扰,在解决简答题的得分问题上没有很好地突破。 三、简答题的解答要求 简答题要求按要点得分,语言叙述要符合逻辑关系,前因后果要明确。“因”应是指“化学原理”,只有紧扣化学原理去分析解决问题,逐步解答才能得到相应分数。答题中应注意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性、准确性、规范性: 1.语言要准确,不能凭主观想象和猜测来回答。如:①在回答KI溶液中滴加 氯水后有什么现象时,有的同学回答成:“有碘生成”,也有的回答成:“溶液中有紫黑色的沉淀生成”;②有的同学把“胶体微粒带电”说成“胶体带电”;③把“Zn能与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成“Zn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气”等等。 2.化学用语要规范。常出现的错误有:(1)错别字,如“蓝色”写成“兰色”,“坩埚”写成“甘(或钳)锅”,“苯”写成“笨”,“剧毒”写成“巨毒”,“铁架台”写成“铁夹台”,“过滤”写成“过虑”“滤纸”写成“虑纸”;(2)用词不当;(3)混淆概念,如:“无色” 与“白色”,“广口瓶”写成“集气瓶”,“蒸馏烧瓶”写成“圆底烧瓶”等等。 3.回答时要字斟句酌、言简意赅、逻辑性强,不要废话连篇;同时还要注意答案要点要全面完整,不要顾此失彼等等。 简答题虽然难于得分,但只要我们平时学习时多注意培养思维的严密性、知识的精确性、语言的准确性,在心理上不畏惧,做有心人则可以将失分降为最低。 四、简答题的常见类型及解答方法 题型一:解释原因类简答题 解题思路是:先分析题中给出的结果,然后结合化学原理、物质的性质等知识,推测出产生结果的原因。叙述时一般可使用因果表述法。解题时首先要紧扣题意,认真审题,抓住关键;其次回答问题时,不但要回答出“是什么”,重点还要回答出“为什么”,回答问题一般要体现“前提、理由、结论”的答题过程,切忌顾此失彼;最后联系题意综合分析、归纳,并作语言的加工提练,做到原理正确、回答切题、语言精练、意思完整。 【例1】把Al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是什么?为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解析:此题有两问,第一问要答出得到什么,第二问要答出为什么,关键在第二问,有下列三个要点:一抓Al3+水解平衡;二抓水解平衡体系中的HCl易挥发;三抓Al(OH)3不稳定。 答案:在AlCl3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AlCl3+3H2O Al(OH)3+3HCl,加热时水解平衡右移,HCl浓度增高,蒸干时HCl挥发,使平衡进一步向右移动得Al(OH)3,在灼烧时发生2Al(OH)3 = Al2O3+3H2O,因此最后得到的固体是Al2O3。 题型二 :分析归纳推理类简答题 此类题一般是给出一定的条件、情景或信息,要求考生据此分析、归纳、推理得出某一结论。该类题目涉及内容广、难度大、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解题思路是:仔细审题,找出直接条件进行推敲,然后归纳概括出问题的实质,并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或用该规律来解释其他问题。 【例2】 A、B、C是在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化合物,它们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是两种单质.这些化合物和单质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

据此判断: (1)在A、B、C这三种化合物中,必定含有乙元素的是_________(用A、B、C字母填写)。 (2)单质乙必定是_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转化关系分析,化合物A由单质甲与单质乙化合生成,则A中必含乙元素;而单质甲与化合物B反应又可生成含有乙元素的化合物A,则A中的乙元素必来自于化合物B,因些化合物B中也必然会有乙元素。则必定含有乙元素的是A、B。 (2)抓住“A+B→乙+C”这一反应,从(1)可知A、B均含乙元素,它们反应又可制得单质乙,则在A、B中,乙元素的价态必不相同,而且必然是一正、一负二种价态才可能生成单质乙。考虑金属与非金属的价态特点,只有非金属才可以具有负化合价。因些,单质乙必定是非金属。本小题为简答题,判断乙为非金属的最简炼答案是:“因为A+B→乙+C”,且乙为单质,可知乙元素在A、B中分别呈正、负价,只有非金属元素才可能具有负化合价,所以单质乙是非金属。” 答案:(1)AB(2)非金属;因为A+B→乙+C,且乙为单质,可知乙元素在A,B中分别呈正、负价,所以乙是非金属. 题型三:信息类简答题 高考考试说明中对能力要求中明确提出了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而在多年来的高考试卷中信息型试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这一类试题要求考生要把题中给出的新信息与已学过的旧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关键是通过一个结合点把信息知识与旧知识整合成一体,形成一个新的知识链,然后找到问题的答案。 【例3】已知甲基的吸引电子的能力比氢小,是个推电子基,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丙烯跟HCl发生加成反应时,是生成1_氯丙烷,还是2 _氯丙烷?说明理由。 (2)甲酸、乙酸的酸性哪个强?说明理由。 (3)乙酸和氯乙酸的酸性哪个强?说明理由。 解析 :(1)丙烯是不对称单烯烃,丙烯与HCl的加成产物如不根据信息分析会有2种可能,即 和CH3—CH2—CH2Cl,题中信息是甲基是推电子基,在甲基推电子的作用下,使CH3—CH CH2分子中双键上电子云分布不均匀,“ CH2”基团带部分负电荷,—CH 基团带部分正电荷,而HCl是极性分子,分子中带正电的H原子一端被带负电的“ CH2” 吸引,而带负电的Cl原子端靠近—CH 端,最终生成 。 (2)同理,在H—COOH和CH3—COOH分子中,乙酸中CH3—的存在使得—COOH中O—H键电子云密度增大,乙酸分子中羟基中H原子难电离,故甲酸酸性强。 (3)氯乙酸和乙酸相比,氯乙酸的甲基上的氢原子被Cl原子取代后,增加了吸电子因素(或减弱了推电子作用),使氯乙酸中羟基上O—H键极性增强,易电离。 答案:(1)2-氯丙烷 丙烯可视为乙烯的甲基取代物,由于甲基是斥电子基,使“CC”的电子云向甲基推斥方向移动,即CH3→CH CH2,使HCl中带正电荷的氢原子加到带部分负电荷的双键碳原子上,带负电荷的氯原子加到带部分正电荷的双键碳原子上。 (2)甲酸酸性比乙酸酸性强,因甲基推斥电子减弱了羟基中氧氢键的极性。 (3)氯乙酸的酸性比乙酸酸性强,因氯原子具有强烈吸引电子能力,加强了羟基中氧氢键的极性。 【活学活用】: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

和Cu。现有浓H2SO4、浓HNO3、稀H2SO4、稀HNO3、FeCl3稀溶液及pH试纸,而没有其它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检CuO经氢气还原所得到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氧化物Cu2O。 解析:首先对新信息和旧知识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得出正确结论。旧知识:①Cu2+在溶液中显蓝色。 ②CuO+H2=Cu+H2O。③硝酸能将Cu氧化生成Cu2+。④Fe3+能Cu氧化生成Cu2+。⑤稀H2SO4不与Cu反应。 新信息:2Cu+=Cu2++Cu。 知识迁移:①2CuO+H2 =Cu2O+H2O。②Cu2O+2H+ =Cu2++Cu+H2O。 知识整合得结论:CuO被H2还原的生成物中如含有Cu2O,可将生成物溶于稀H2SO4,若溶液显蓝色,证明混合物中含有Cu2O,否则不含有Cu2O。根据初中旧知识,因为还原产物中肯定有Cu,用硝酸或FeCl3时,Cu被氧化成Cu2+也得到蓝色溶液,不能证明该结论。 答案:取少量该红色产物放入稀H2SO4中(振荡)如溶液呈蓝色,说明产物中有Cu2O,若溶液不变色,说明产物中无Cu2O。 题型四:实验设计及评价类简答题 要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要领。①目的:根据提供的一定条件和要求,运用有关的化学原理和实验技能,对实验的仪器、装置、步骤和方法进行规划和设想,提出可行方案。②原则:科学性、可行性、简便性、安全性。③步骤:说明相关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原理,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选择实验所必需的仪 器和药品;注明装置的连接顺序或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及其他操作要领;描述有关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评价一个实验方案,必须符合设计原则,对于不合理的设计能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能提出合理建议,对于不同的设计作出比较,实验方案的评价要比设计实验的难度稍大,要求稍高。 在解答实验设计型简答题时,应该从实验的原理出发(包括物质的性质),按操作过程(或方法)、实验现象、结论去考虑。对除杂类及根据原料和提示设计生产工艺和操作步骤的实验,还需要考虑原料和产物之间的转化关系选择所需的试剂。叙述的顺序及操作要与题目的要求一致。答题时一般采用操作顺序法来回答。实验设计题是一种书面实验,要求能根据语言叙述去正确操作实验,达到实验目的。 【例4】现有实验药品;一定质量的锌(分片状和粒状两种)、浓硫酸(密1.84g/cm3)、水以及右图所示的装置。图中量气管B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甲管有刻度(0~100mL)。甲、乙管可固定在铁架台上,供量气用。实验时乙管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液面低。利用此装置可测定锌的相对原子质量。(设锌全部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超50mL)。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应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按图示装置实验,要保证不漏出H2,应如何操作? (3)为了较准确地测量H2的体积,再读取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时,除应注意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外,还应注意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 。 (4)设计一个不用量气管,而用中学常用仪器来测量H2体积的装置,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