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企业的定义 - Isabelle 20101221

社会企业的定义 - Isabelle 20101221

社会企业的定义
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社会企业家指的是那些认识到社会问题,并通过运用企业家精神以及
各种方法来组织、创造、管理一个企业,以达到改变社会最终目的的人。当一般的企业家以
利润来评估经营成效时,社会企业家则以造成的社会变化作为经营的成效评估基础。大部分
的社会企业家都在非营利组织或是社区组织工作,但是也有许多在私人机构或是政府工作。
在某些比较小的国家或是政府,社会企业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正足以弥补政府之不足;而在其
他国家,社会企业家倾向与其他组织以及政府单位一起合作。

1996年,欧洲委员会成立了社会企业网络(EMES),EMES 网络设定了有关“社会企业”
的社会指标,它们是:
1. 由一群公民首创;
2. 权力不是以资本所有权为基础;
3. 牵涉到受活动影响的人们的参与;
4. 有限的利润分配;
5. 以及施惠于社区的清楚目标(EMES,1996)。
这些指标实际上对社会企业的特征进行了清晰的描述。

美国的社会企业服务机构Virtue Ventures LLC 创立者和负责人Kim Alter(2007)年对社
会企业的综合特征从九个方面进行归纳:
1. 运用商业手段和方法达到社会目标;
2. 融合社会和商业的资本和管理方法;
3. 创造社会和经济价值;
4. 从商业活动中获得收益来支持社会项目;
5. 由市场驱动同时由使命引导;
6. 同时衡量财务绩效和社会影响;
7. 在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中满足经济目标;
8. 从无约束收入中享受财务上的自由;
9. 在达成使命的过程中融入商业战略。

阿育王(Ashoka)对社会企业家的定义反映了其对这种领袖人物的期望,该组织认为社会
企业家是能够运用创造性方法来解决社会最紧迫问题的个人。这些社会企业家在解决社会问
题时具有雄心壮志以及持久的毅力,并能为更广范围内的变革提供新的想法。斯科尔基金会
(Skoll Foundation)认为社会企业家是社会变革的行动者,是能够为人类带来福利的改革
倡导者。

Roberts 基金会(New Social Entrepreneur)对社会企业家的定义是用“赚取收入的策略来
追求社会目标”的人,并认为在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中,出现了一种结合公共部门、
私有部门和非营利部门的“社会目的企业部门”(Social Purpose Business Sector),它是社
会企业家的聚集地,他们所推动的每一件事,都是具有“社会目的和财务上自我满足的期待”。

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国家社会企业家中心(The National Center for Social Entrepreneurs)
以社会企业家精神作为非营利组织处理和市场相关事务的策略,它结合公共服务的热情及企
业化的途径来应对市场,使非营利组织在做好事(任务)和成本(经费)间找到平衡。
美国的非营利组织Northland Institute提出为了避免非营利组织因为过度关注经济效益而
忽视其原有使命,必须保持其公共服务的本质,形成同时考虑“使命与收入、社会目的和经
济目的的双重底线”。

而一所国际的社会企业学校(SSE)则将社会企业家定义为那些以企业家的方式来追求社会
利益或公共利益而不仅仅是企业利润的人,并且,SSE对社会企业家进行了限定,这些社会
企业家一般在有道德感的商业部门、政府和公共部门、半官方组织、以及志愿和社区组织工
作。

尤努斯在其《创造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一书中解释,社会企业是指由更宏大的使命驱动的
营利性公司。社会企业区别于普通营利性企业的特点是它兼有私营部门的活力和创业精神,
通过市场经济筹集资本,有产品、服务、客户、市场、支出和收入,但它却以社会利益的原
则取代了利润最大化原则。

根据管理学家彼得·F.德鲁克的定义,“社会企业家”这个专有名词来源于法语,意思是“从事
者”,是两个世纪前由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迪斯特·萨伊引入的,指的是一类特别的经济参与
者,他们并非单纯的企业创办者,而是那些“将经济资源从较低的领域转入有更高生产力和
更高产出的领域的人们。

20世纪的成长经济学家约瑟夫·A.熊彼特则将这些社会企业家描述为:重大的经济进步所需
要的“创造性的破坏” 的来源。

美国杜克大学教授蒂斯(Dees,1998)认为社会企业家是那些社会部门充当改革推动者角
色的人,这些人具有以下一些特征:首先是持有一种信念去创造并维护社会价值而不是个人
的价值;其次,社会企业家能发现并不懈追求服务于这种使命的机遇;第三,社会企业家能
够不断地创新、调整和学习,以使社会企业能不断地持续发展;而且,为了创新,这些社会
企业家必须勇敢地采取相应的行动以突破现有资源的限制;一些社会企业家在发展中,会收
到捐赠,这种情况下社会企业家必须得对捐赠者负有高度责任的意识。

而美国社会学家研究院(The Institute for Social Entrepreneurs)的创始人博斯基(Boschee,
1998)则认为社会企业家是不以营利为主的管理者,他们在关注市场的同时,没有忘记自己
的使命,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平衡了道德义务和营利动机,而这种平衡是一切活动的中心和灵
魂。

社会企业作家,How to Change the World: Social Entrepreneurs and the Power of New Ideas一
书的作者伯恩斯坦(Bornstein,2004)也认为社会企业家能够创造性地应对主要问题,不
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不会轻易对困难说“不”,在尽到一切努力之前绝不会放弃。这些社会
企业家是那些致力于大规模地解决社会问题的人们,这些人拥有改善人民生活的强大理想,
并致力于在许多城市、国家、乃至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实施他们的理想。商业企业家对经济
而言意味着什么,那么社会企业家对社会变革而言就意味着什么。他们是那些为理想驱动、
有创造力的个体,他们为建设一个更好的社会而努力。

哈佛大学商学院在1993年成立社会企业发展中心,中心确认社会企业的范围包含艺术和文
化、公民和倡导、社区发展、教育、环境、基金会、健康照顾、人类和社会服务、国际发展
及宗教信仰等在传统上属于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发展重心则集中精力于讨论横跨这些特别领
域的管理和领导议题。

斯坦福大学于1997年成立社会企业家精神发展中心,并认为社会企业家“采取创新途径去解
决社会议题,并使用传统的企业技术去创造社会价值”。

在英国,社会企业被认为是拥有社会目标的企业,以某种方式锁定了自己的社会使命。通常,
它们是拥有基本社会目标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基本上再用于它们的目标(要么在企业中,
要么在社区中)。因此,英国政府从这个角度把社会企业定义为“拥有基本的社会目标而不
是以最大化股东和所有者的利益为动机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都再投入到企业或社会之中。”
这一部门的代表机构社会企业联盟(The Social Enterprise Coalition)同样把社会企业定义
为“一种为了社会目标而在市场中进行商业活动的组织。”

日本在法律上还没有给社会企业家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社会企业主要是指那些注重业务运营
的NPO和以从事社会性业务为目的而建立的公司。为了更加有效、高效地解决地区性社会
问题,人们越来越注重NPO等市民活动的业务性,对于社会企业家的关心程度也不断提高。
与“社会企业家”名称相比,“社会起业家”、“社会企业”及“社会创业( Social Venture)”
等称呼更为普遍。

香港对社会企业的定义为:社会企业不是纯粹的商业组织,也不是一般的社会服务部门。社
会企业通过企业策略以及商业运作实现社会目标。社会企业的收益主要用于促进社区、弱势
群体以及社会企业本身的发展和投资,他们重视社会价值而非最大的经济利益,其原则是“助
人自助”。在2007年十二月香港政府首次举办的“香港社会企业高峰会”上,香港特首曾荫权
指出“社会企业的一个最大特色就是通过企业家的思维,利用商业策略达致社会目标。简单
来说,社会企业是一盘生意,但并非以为股东赚钱为目的,而是以达到某种社会目标为最终
目标。”台湾地区侧重社会企业家的创新性:“以创新、足智多谋以及机会,提供实际的方法
解决社会问题,并且承诺产生社会价值。”“他们发现新的过程、服务以及产品,或者用创新
的方法结合旧有的方式以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