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实施现状的浅思论.doc

基于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实施现状的浅思论.doc

填报项目实行“2必+1选”,对于零选择的项目,由区中心指定优势学校申报的方式填充。

经统计,2014年,普陀区阳光体育大联赛参与19项,参赛队伍618支,参与人数达8101人;2015年,参与14项,参赛队伍660支,参与人数达10792人[2]。

(二)赛事流程由区青少年中心体育部策划赛事方案,编制秩序册,在学校阳光体育工作责任校长的带领下,由体育教师组织执行,“班班选拔”打基础赛,学生参与率基本达到80%。

主张自愿性,结合学生实际注重个性化发展;由优秀队伍代表学校进行“校校选拔”,参加区级联赛活动;区级联赛前三名的队伍,组织参与市级联赛。

(三)大联赛项目的师资以学校体育教师为主,提倡体育教师一专多能。

另有专业队退役运动员、在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和研究生做短期兼职。

外教是一大师资特色,由国外专业等级教练和体育明星,在固定时间对某一项目进行短期培训和教学任务。

每年区体育教师进行一次以上职业进修培训;另外,每个赛事活动开展前,对裁判员和领队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

(四)每场赛事先由学校自主申请协办赛事的意向,提供场地和设施资源,没有学校申请协办的项目,由区青少年中心体育部指定;少数项目会外包给体育文化公司来承办,如定向越野,通过社会力量提供公园等赛事场地,赛事内容安排由体育文化传
播公司负责。

(五)学校提供年度组织学生队伍参与竞赛活动的数据资料,参与评审。

市级层面设立阳光体育专项奖评审和颁奖仪式,对表现积极突出的学校、校级领导、教师、学生,颁发奖项;区级层面进行年度阳光体育赛事先进单位、优秀校长、涵盖学生和体育教师的“体育之星”评选活动。

二、关于普陀区阳光体育大联赛实施现状的浅思考
(一)每一年区阳光体育大联赛项目参与数和项目数不断增加,大联赛的运作体系逐渐完善。

各级领导和学校不断提高对阳光体育大联赛的重视程度,积极推动大联赛的快速发展。

(二)体育精神、体育文化的融入不够。

阳光体育工作外延建设和组织构架在不断完善,可是缺乏提倡和弘扬体育精神的内涵建设。

当下应不断丰富大联赛的宣传形式手段,对于优势项目,建立自己的赛事品牌进行推广,不断提高联赛项目的受众面,形成科学合理的梯队建设。

(三)部分学校没有对参赛项目做合理的训练计划,存在单纯组织学生完成赛事任务,基本运动技能教学不足的现象。

阳光体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强健体魄,使每个学生掌握不少于两项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注重基本运动技能的教学是基础是关键。

(四)竞赛活动规则安排欠合理。

赛事活动集中安排在双休,竞赛项目集中,部分学生全天奔波在不同项目之间。

赛事时间的紧凑,使得竞赛的锻炼意义受到一定的影响。

另外,一些项
目因场地的限制不便开展,应该针对性地增加稀缺运动场地的投资建设。

(五)激励、考核机制主要以参与量和赛事名次为主,各级各类中学应该成立专门的阳光体育大联赛委员会,提倡重视过程性的激励和考核目标,建立良性反馈畅通渠道,促进大联赛的内生动力和长久运作力的产生。

三、小结
阳光体育大联赛是融阳光体育精神、体育文化、体育技能、体育健康知识和良好生活方式为一体的多元发展理念,重视提高青少年学生可持续锻炼和增进健康的能力,注重学生在活动体验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发挥学生的可持续锻炼的积极性,充分培养学生的体育创新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