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中村覆盖方案设计与案例分析

城中村覆盖方案设计与案例分析


合路器
CB1
合路器
原六坊直放站
合路器
光衰 减器1 远端 机1
合路器
光 射 接 频 口 口 单 元

HS1
光衰 远端 减器2 机2
光衰 减器3
远 远 端 端 机 机3 3
光衰 减器4
远 远 端 端 机 机 4 3
原五坊直放站
案 例 二
天线安装图
天线
天线支架 馈线
案 例 二
工程覆盖特点 Ø 光纤直放站+室外分布系统:该工程采用光纤直放站作信源 ,用室外分布系统对区域进行分区覆盖; Ø 采用隐蔽性好的小型天线:小型全向天线隐蔽性好,与环 境协调; Ø 巧妙的话务协调:该工程的信 源,除用于覆盖本区外,还 覆盖车公庙的办公区。这样可以利用白天办公区域话务量 大、住宅区话务量小,晚上办 公区域话务量小、住宅区话 务量大的特点进行巧妙的话务协调。
城中村无线信号覆盖特点:
城中村是指楼层在7~10层左右,楼间距仅1~2m的村屋。 这种楼群多集中在城市中心闹市区,建筑物密集,人口密度高 且流动性大,是移动话务高发区。因建筑物穿透损耗大、传播 环境差,覆盖主要依靠信号的绕射及建筑物之间外墙对信号的 反射解决。由于楼距过窄,绕射和反射的信号衰减非常快,信 号到达底层时会非常微弱,距离基站200~300m的村内楼房室外 低层信号已降至-85dBm左右,室内信号普遍偏弱。基于话务模 型和传播模型的特殊性,城中村信号覆盖需要采取多方式、多 层次的覆盖。
城中村工程实施要点
工程施工规范: 1、敷设架空馈线规范 馈线挂钩的间距应为500mm,允许偏差±30mm,电杆或墙体固定点 两侧的第一只挂钩应各距电杆250mm,允许偏差±20mm。 应按设计要求的A、B端敷设,其曲率半径应大于馈线外径的20倍。 架空馈线敷设后应平直、无扭伤、无机械损伤。 馈线每隔5杆作一处杆弯预留,预留在电杆两侧的挂钩间下垂25 0~300mm,并套塑料管保护、固定。 架空馈线用钢绞线,钢绞线线径2.2/7,松紧度按电信要求。
城中村工程实施要点
工程施工规范: 2、敷设墙壁馈线 应按设计要求的A、B端敷设墙壁馈线,线最低点距地面应不小于 建议不小于5m,此视广州市内城中村情况而定。 墙壁馈线与其它管线的最小间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敷设吊线式 墙壁馈线,墙上支撑的间距应为8~10mm,终端固定物与第一只 中间支撑的距离不应大于5m。 馈线与避雷线接地引线、工作保护地线、电力线交越时要将馈线 布放在其下方,为避免相互干扰尽量达到90゜交越。馈线与避雷 线接地引线、工作保护地线、电力线交越时馈线及钢绞线要作绝 缘保护,绝缘保护范围要大于交越处1m以上(馈线两端)。
案 例 一
长安锦厦新村
1、长安锦厦新村占地面积约12万 平方米,800多栋高3~6层的钢 筋水泥结构的房子。 2、房子以两行之间为一条巷,巷 距约8米,房子间列距约4米, 大多房子长11米,宽8米。 3、由于覆盖区内房子过度密集, 对信号阻挡非常严重,使得在 距离锦厦新村基站约100米以 外的室内出现了信号盲区。而 室外信号也很弱。
三种方式方案应用归类
方案
适用区域 业主反对楼顶和楼边安装天线, 城中村旁边有至高点 城中村结构规则,光缆布放位置 有限 村民容易协调,施工方便.
增高天线挂高
一点对多点分布系统
室外分布系统
一、概述 二、城中村覆盖解决方案 三、城中村常用覆盖天线 四、城中村覆盖工程实施要点 五、城中村覆盖工程案例
常用覆盖天线
城中村工程实施要点
工程施工规范:
4、天线和器件安装 室外天线必须按照设计的位置、高度固定在天线支架上,定向天线必须 垂直、水平可调角度。 天线的各类支撑件应结实牢固,铁杆要竖直且要做防氧化处理。 天线超过楼层天面的必须做防雷,室外天线必须在避雷针的45゜角保护 范围之内。 所有器件必须固定在墙上或拉钩上,器件及其与馈线之间的连接处均要 求作良好的防水防尘处理,所有的器件均要做到安装美观、固定良好。 安装器件特别是有源设备需考虑防盗问题,主设备不能直接暴露在室 外,并做好防雨水、防晒、防破坏的措施。
Thanks!
主机
远端单元 远端单元
城中村覆盖解决方法三
建设室外分布系统 室内外分布系统相结合。通过合理的室外基站布点解决城中村的 大部分覆盖问题(主要是高层),对底下一、两层信号不好的区域 采用室外分布系统进行完善。这种做法的成本相对较高,但覆盖 效果最好。
城中村覆盖解决方法三
室外分布系统示意图
楼 房 楼 房 楼 房 楼 房 楼 房 楼 房 楼 房 楼 房 楼 房 楼 房 楼 房
城中村工程实施要点
工程施工规范:
3、敷设卡钩式墙壁馈线安装规定 n 应在馈线上加套子管,予以保护。 n 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卡钩。卡钩必须与馈线、子管外径相配套。卡钩 间距为500mm,允许偏差±50mm。转弯两侧的卡钩距离为150~250mm, 两侧距离必须相等 n 所有的金属拉线必须做可靠防雷处理,每个接地点要求接触良好,不 得有松动现象,并作防氧化处理(加涂防锈漆、银粉、黄油等)。 n 严禁室外馈线沿建筑物避雷线捆扎。 n 户外超过30m的馈线要做好二次接地,馈线的接地线要求顺着馈线下 行的方向进行接地,不允许向上走线。 n 室外馈线绑扎时要注意馈线与其他物体(墙壁)之间的距离,防止由 于刮风等原因造成馈线的磨损。

景 图
一、概述 二、城中村覆盖解决方案 三、城中村常用覆盖天线 四、城中村覆盖工程实施要点 五、城中村覆盖工程案例
城中村覆盖解决方法
Ø 增高天线挂高 Ø 一点对多点分布系统 Ø 室外分布系统
城中村覆盖解决方法一
增高天线挂高: 在城中村适当的位置附近选择一个相对高的楼房,通过支撑杆或 增高架来确保与周围建筑物有10m左右的高度差,将无线信号以高 往下压的形式对城中村进行覆盖。因城中村内的巷道窄,建筑高 度基本在同一水平面上,造成这种方式只能对村内建筑高层进行 覆盖,且覆盖范围不会很广。 特点:实施简单,但应用范围很有限.
城中村工程实施要点
物业协调 城中村的物业协调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工程能否顺利进 行.由于城中村没有统一的管理公司,涉及到的业主很多, 需要一一协调(当然可以通过搞定村委会来统一协调),协 调时要听取村民的意见和用电等问题.
城中村工程实施要点
方案勘测设计
勘测设计时注意: 1、覆盖站点的地理位置(站点详细地址、经纬度、周围宏蜂窝分布描述, 城中村主要出入口等) 2、城中村主体街道分布情况,平均楼宇高度,街道宽度等 3、要求提供城中村街道平面图(蓝图) 4、城中村主要街道电信走线路由 5、主机和干放安装位置 6、天线布放位置和天线选用类型 7、拉线和主机防雷接地点、接地网电阻值、接地网位置图、接地点、位置图 8、按照周边基站对城中村的大体覆盖情况,对城中村进行覆盖分割,拟定总体信源 分配情况 9、室外分布系统时天线口功率设计在15±3dBm,每面定向天线的覆盖距离设计约在 20到25米左右。
案 例 二
1、光纤直放站室外分布系统覆盖解决方案 深圳下沙村
五坊1号 五坊34号 六坊81号 六坊2号
三坊基站
81
57
56
47 38 37
25
24
图例: 覆盖端机 射频线 光缆线 全向天线
五坊24号
五坊18号C座
六坊57号
六坊37号
案 例 二
工程系统原理图
沙头m (10/0/0)
2
接室外 基站天线
案 例 一
方案说明 1、由于基站就在覆盖区内,采用直接耦合基站信号的方式。 2、通过射频电缆将3路信号提供给3台微蜂窝功放。 3 、以室外射频分布系统的方 式对锦厦新村的弱信号区域进行 覆盖。
案例一
原理图
案 例 一
安装系统图
案 例 一
现 场 安 装 图
案 例 一
该工程覆盖特点: 1、通过二功分器从基站输出功率中耦合一半功率,采用电桥 合路后,获得3路信号,通过射频电缆将3路信号提供给3台 M-4000AP-2型大功率微蜂窝功放; 2、采用隐蔽性好的小型天线:小型全向天线隐蔽性好,与环 境协调; 3、采用多天线、低功率的方式使覆盖区达到均匀覆盖.
城中村覆盖解决方案
京信通信系统 2009.02


一、概述 二、城中村覆盖解决方案 三、城中村常用覆盖天线 四、城中村覆盖工程实施要点 五、城中村覆盖工程案例


城中村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在城市中有着极其
重要的位置。它低廉的房租,吸引着大量的外来劳务人员在此居 住,人口十分密集。城中村的面积一般较大,且村内楼房密集,巷 道狭窄,村内楼高一般为七、八层,对无线信号的传播影响很大。 概括的说,可以认为整个城中村就是一栋巨大的建筑物,导致在基 站的覆盖范围之内有很多地方信号很弱,甚至出现信号盲区。一方 面是密集的人口,市场潜力巨大;另一方面是密集的楼房,无线信 号很难覆盖,各运营商对此都没有比较好的解决方法。随着手机的 降价、资费的下调,移动电话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中低收 入阶层,移动电话普及率正在快速增加,城中村的移动电话信号覆 盖成为各运营商的头等覆盖问题。
城中村工程实施要点
工程施工规范: 5、标签粘贴情况 需使用统一的标签,内容包括功分器、耦合器、天线、干放放大 器、馈线、主机、电表箱等器件的名称、线的方向和长度(两头 都要有),馈线每隔至少5米贴一张联通的标志,每个器件和每 条馈线都必须有记录,标签考虑到防风、防水,必须要用透明胶 带包封。
一、概述 二、城中村覆盖解决方案 三、城中村常用覆盖天线 四、城中村覆盖工程实施要点 五、城中村覆盖工程案例
城中村覆盖解决方法二
一点对多点分布系统 一点对多点分布系统是指选到信源后的一台中继端将信号通过射频 移频或光电转换的传输形式将信号分配至多台覆盖端。一点对多点 的优点有: a)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b)提高空闲小区的利用率。 c)可以进行多点的全向覆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