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必修III(鲁教版)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
续发展》
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南水北调为
例”
临沭第一中学 赵恒德
2011、10
新课程必修III(鲁教版)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
续发展》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南水北调为例”教学
设计 临沭第一中学 赵恒德 2011、10
【教材分析】
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但地区分布很不平衡,总体上是南多北少。而
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
要因素。南水北调工程方案分为西线工程、
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它们各有优缺点。在重点认识南水北调工程对社
会经济环境带来积极意义的同时,要全面分析它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课标要求】
(1)通过实例,从资源地区分布存在不均衡性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来认
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列举有关实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资源调入区社
会经济、地理环境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必要性及实施路线;
(2)理解南水北调工程对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像、搜集资料、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等过程,使学生亲
身感受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悟知识的内
涵;
(2)通过创设自主和合作相结合的探究氛围,使学生掌握运用地理信息
进行案例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深入了解国情,建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同时对学生进
行国家方针、政策教育;
(2)使学生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观点,以及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
情感。【教学重点】
(1)南水北调工程三线方案的路线特点及评价;(2)南水北调对区域
地理环境的深远影响【教学难点】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包括积极意义和可能带来的环境
问题。
【教学过程】
1.设计思路:本节课充分运用“启发一探究”教学方法,恰当地处理教材,创设让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的情景,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精
神,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
着力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系列“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
构”四大要素相结合的探究式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现自
我、发挥个性的舞台。
2.教学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
3.课堂展示(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提供南水北调的相关资料;(2)指导学生进行准备工作:
(3)教学设计准备与课件制作。
学生准备: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去了解有关南水北调的背景资
料,如目前的工程状况以及该工程对供水区和水源区的影响等。
◆导入
以华北地区干旱图片(引起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引入本节课的教
学,展示学习目标(老师强调本节课学习重难点),预习交流(老师
检查预习情况:通过
检查批改市编学案,发现同学们在《自主预习》部分掌握很好,而在
《预习自测》P61T6、T8还存在问题,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答案,引起
思考导入下面教学
◆精讲点拨
[探究活动一] 为什么要建设“南水北调”工程
以展示“中国水资源供需状况示意图”导入,学生观察缺水最严
重的地区(华北地区缺水最严重)。通过展示一幅“1997年中国年降水
量等值线图、1997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63页表
3-3-1及《知识窗》
让前后桌的四个学生为一个小组进行自由讨论,然后让学生代表展示讨
论结果(华北地区缺水最严重的原因)
结论:自然原因:①华北地区降水总量少,河流径流量小;②降水变
率大
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经济发达,生产、生活耗水量
大。②污染、浪费严重。
★跟踪训练1:学案P61T8(2) ①4—6月雨带没有到达,降水少
(观察右图得出);②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观察左图得出)③工
农业用水量大,灌溉用水多。
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解决措施:针对学生提出的解决措施(海水调水路线东线
调水源地扬州江都
线路走向扬州江都——华北(山东、河北、
天津)
优点1 利用京杭运河及沿线湖泊,工
程量小。
②可调水量大
缺点1 黄河以南地势南高北低,需抽
水北送。淡化,修建水库,合理开采地下水,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
业,抬高水价,防治污染,跨流域调水)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最有效的
措施是南水北调。
★承转过渡:早在1952年,毛主席在视察黄河的时候,看到了北方地区
缺水,当时就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
可以的”。那么借哪条河流的水呢?
2、主题——分析南方的珠江流域、浙闽台及西南诸河的人均水量比
长江要高,选择长江成为我国南水北调水源区的主要原因
探究途径——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及我国河流分布图 ,思考回答:
结论——① 长江干流长,支流多,流域面积广,水资源丰富;② 长
江年径流量稳定;③长江自西向东流经我国西、中、东 三大经济地
带;长江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地区,中下游与最缺水的华北平原相邻
承转:那么北方怎样向南方借水呢?我们一块儿探讨南水北调的三线工
程方案。
[探究活动二] 比较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的优缺点,探讨我国为
什么首先实施东线方案。1、主题——看图说出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的起始点,比较我国南水北调东、中、西3个方案的优缺点。探究途径——分三次多媒体展示南水北调线路及剖面图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方法——你问我答,纠正答案,排除难
疑;同时教师在教室内巡视,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并参与学生交流。
老师明确任务:在讨论优缺点时,从成本高低(主要考虑工程量大
小)、水量大小、水质好坏三方面进行考虑;
方法:按照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一条一条分析。
东线:展示东线路线图和剖面图及课本P64页图3-3-2,,学生进行讨
论分析,
展示结论 中线:展示中②水质较差。
调水路线西线
调水源地金沙江和雅砻江上游
线路走向开凿过巴颜喀山隧道引水入黄河
上游
优点①水质好②可自流输水。
缺点①水量小。②穿越巴颜喀拉山,
工程量大。线路线图和剖面
图课本P64页图3-
3-2,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后,展示结论 调水路线中线
调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
线路走向丹江口——北京、天津
优点①可自流供水,②水源稳定,③水
质较好。
缺点需开挖渠道,工程量大。
西线:展示西线路线图和剖面图课本P64页图3-3-2,学生进行讨论
分析后,展示结论 承转:这三条线路是同
时进行建设的吗?(学
生:不是。先建设了东
线工程。)为什么要先建设东线工程?
2、主题:南水北调工程率先建设东线工程原因
探究途径——多媒体展示东线工程图及结合课本第62页前言部分,
讨论回答:
结论:①利用京杭运河,工程量小;地势低平,工程难度小②下游干流
水量大,取水有保证③京津唐、山东半岛用水紧张
★跟踪训练2:市编学案P61T6、P63T4①②③④
★承转:确定线路的时候,肯定首先考虑的是能够带来效益。那么走
这条线路到底能带来什么好处呢?是不是带来的都是好处呢?我们就
以东线工程为例来探讨南水北调的影响。影响主要从社会、经济、
生态三方面进行分析。下面我们分成三组(供水区居民、调出区居
民、沿线区居民),分别说说南水北调对你们地区的影响。
展示图片(提示),引导思考讨论:
[探究活动三] 南水北调的影响
供水区居民:南水北调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①经济效益:缓
解供水区的生产用水危机,促进供水区的经济发展;②社会效益:改善
供水区投资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利于社会安定;③生态效益:使区域生
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调出区居民: 南水北调能够给我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对我们地
区的影响主要是生态环境方面的不利影响。
①长江径流量减少,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②径流量减少有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
沿线区居民:南水北调也能够给我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对我们
地区的影响也主要是生态环境方面的不利影响。①对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②由于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
③由于东线工程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
及工业发达的城镇,大量的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
★承转过渡:同学们说的都比较充分。南水北调后将会大大改善华北、
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缺乏问题,促进工农业的发展,同时会改善当地生态
环境。当然也会有消极的影响,不过我们应该看到南水北调的不利影响
毕竟是局部的,而且为了避免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国家还确定了“先节
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指导方针。
同学们,我们正生活、学习于华北地区,不能是现在调来水了,
就可以大手大脚,随意浪费了,我们要有节水意识,要养成爱护资源、
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跟踪训练3:1.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以发展航运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2.南水北调工程竣工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① 长江下游水量减少,其通航能力会大大降低 ② 造成长江沿岸地区生产、生活用水紧张 ③ 对南方和北方的生态都会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 ④ 有利于河湖湿地的保护,提高环境的自净能力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解析:1.我国北方地区径流量小,人口稠密,耕地面积占全国比例较大,工农业生产较发达,水污染与浪费严重,造成北方地区供水紧张;南方地区,相对水资源比较丰富;南水北调正是为了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答案:D2.南水北调产生的影响要分为调入区、调出区及沿线三部分分析,对调入区主要为积极意义,沿线的地下水位易被抬升,形成盐碱化。调出区水量将有少量减少,形成一些不利的生态影响。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