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花》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的第三课《变色花》。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过《蜡烛的变化》、《铁钉生锈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已经对物质在变化有了较深的感受,本节课将让学生走进《物质的变化》的新世界,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酸碱物质的鉴别。
教材从生活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依据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科特点、学习内容和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
(1)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各种物质。
(2)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制作指示剂。
(2)能够运用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感受物质的变化。
(2)领悟到科学世界的奇妙,进一步产生探究奥秘的愿望。
(3)体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
三、教材的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认识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难点:正确地自制指示剂及利用指示剂检测物质的酸碱性。
四、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针对本课教学内容,本课的教法学法如下)
1.教法:本课我将采用直观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酸碱性,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妙。
2.学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将指导学生采用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方法,探索物质的变化。
五、教学具准备
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我准备了白色纸花、喷壶、紫甘蓝、紫甘蓝汁、碱水、白醋、厚塑料袋等教学具,服务于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酸碱
要想激发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就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我会问学生:看过魔术表演吗?老师将表演一个魔术给同学们看。
然后出示一支白色的纸花,用喷壶往纸花和纸叶上喷“水”。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花红叶绿了。
很自然的在头脑中就会产生这样的颖问:花为什么会变色呢?通过魔术表演一下子就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
接着运用PPT展示变色花制作的过程以及喷壶里的奥秘。
“花瓣”上抹了白醋,“叶子”上抹了碱水。
喷壶里面是老师自制的紫甘蓝水。
像白醋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
像碱水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
像紫甘蓝水可以辨物质的酸碱性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除了自制以外,还有PH试纸,它与紫甘蓝水具有同样的特性,遇酸性物质变红,遇碱性物质变绿。
此环节,初步让学生感受物质可以分酸性和碱性,激发学生对新事物、新知识探索的激情。
(二)生活百科感受酸碱
在学生初步感知物质存在酸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动,感知生活中的酸碱生。
首先,根据人的生活经历感受酸碱生:你若有呕吐的经历,就会感觉到胃里有酸水;你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胃和肌肉产生了酸性。
你吃未熟透的柿子时,会感到有涩味;你用肥皂洗手时,会有滑腻的感觉,那是因为柿子和肥皂里含有碱性物质。
接着,走进生活,感受常见物质的也有酸碱性:橙子、西红柿中含有维生素C,蔬菜中含有叶酸,它们都是酸性物质;农田、果园中施用的化肥,有的是酸性,有的碱性;做包子、馒头用的小苏打是碱性物质;家用清浩大多是碱性物质。
此环节,让学让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很多物质都存在酸碱性,但并不充分,因为物质万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接下来,将指导学生制作做紫甘蓝指示剂,鉴别物质的酸碱性。
(三)制作试剂鉴别酸碱
1.制作紫甘蓝试剂
教师介绍用紫甘蓝压汁做指示剂的方法:
第一步:将紫甘蓝(约50克)撕碎,装入透明厚塑料袋中;
第二步:往塑料袋中加入一杯温水(50℃~60℃);
第三步:一只手握住袋口,另一只手反复挤压菜叶3~5分钟,直到水变为紫色为止;
第四步:用牙签在塑料袋的底部扎一个孔,将紫甘蓝汁倒人小烧杯中;
第五步:将条形过滤纸全部浸没在紫甘蓝汁中,过一会儿,用镊子夹出,搭晾在烧杯壁上(或其他物品上)。
制作之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四点:
(1)尽量选择紫甘蓝的薄叶,少用梗;
(2)紫甘蓝撕的块要小一点;
(3)用手反复挤压菜叶时,不要把塑料袋弄破了;
(4)挤压菜叶的时间以汁液变紫为准。
这部分是本课的难点,学生能否做成指示剂将决定下面能否检测各种物品的酸碱性。
因此教师在这个活动中要做好指导工作,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检验物质的酸碱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此环节引导学生采用猜想、验证、小结的步骤来走进生活检验物质的酸碱性。
(1)猜想。
根据生活经验和教学第四个环节的酸碱感受,首先让学生猜想每种物质的酸碱性。
(2)验证。
验证酸碱性要引导学生重视以下内容:第一、不同的物质验证方法不一样,如苹果,可以让学生用水果刀削一小块,再用滴管滴两三滴在剖面上;如可乐这些较深的液体,如果直接滴在液体里,可能不易看出颜色的变化,可以先将液体倒少许在滤纸上,再进行验证;第二、要将结果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上;第三、不认识的物质,不要随便测试,注意安全。
(3)小结。
今天同学们运用科学知识,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同时了解到物质除了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还有像盐水一样,不能使紫甘蓝汁变色的物质,叫做中性物质。
指示剂除了紫甘蓝水还有PH试纸。
(四)拓展总结延伸酸碱
小小的变色花,变出了那么多的知识。
在我们的世界里,动物和植物有酸碱之分,动物和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有酸碱之分,利用我今天所学知识,了解并改变我们的生活及环境。
例如: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如果发现它的叶瓣发黄发枯,就说明可能土壤偏碱性,需要喷洒呈酸性的硫酸亚铁。
竹子喜好碱性土壤,如果淋了酸雨,它就会大面积死亡。
健康人的身体呈弱碱性,但是现在很多人身体呈酸性,因此要多吃含碱性的食品。
(五)布置作业运用酸碱
课后让学生用自制的紫甘蓝汁检测自己周围环境中水的酸碱性。
农村的学生可以检测井水、河水的酸碱性;并要求学生请教家长或查阅资料,研究水中的酸或碱过多时,对动物、植物、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以此进一步引起学生对水污染的关注,培养学生爱水、惜水、保水。
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指示剂”的检测作用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增加了知识面,也把课堂内的研究引向课外,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广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板书设计
变色花
紫甘蓝汁酸性物质中性物质碱性物质
酸碱指示剂红不变色绿
白醋水小苏打水
白酒洗衣粉水我设计的板书简洁明了,完整地呈现了本课的知识体系,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服务。
以上就是我本次说课的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与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