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对个人生活的指导意义
[摘要]科学的发展观对国家、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在微观的个人生活层面上,也同样需要培养科学的个人发展观,以协调个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达到幸福的人生目的。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个人环境
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我认为是充分承认环境的重要性,将国家、社会的发展放在整个环境中看待,而不是过分强调人类的意志。
人类的狭隘和偏激常常导致失败和灾难的发生:中国历史上的“大跃进”,最终导致中国用加倍的努力弥补造成的透支;本世纪八十年代,两大军事集团的冷战对峙,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
在经济领域,济南“三株”、沈阳“飞龙”,珠海“巨人”、广东“爱多”、新疆“德隆”等等均如过往烟云,早已成为人们闲时的笑谈。
对个人而言,“伤仲永”的故事很多人耳熟能详;当年让全国瞩目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才俊,现在的成就与人们的最初期望何其远也!所有这些事情,在深层次上而言,都是以人类的意志强加施行的结果,也是客观世界对于违背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的必然惩罚。
可以说,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就是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新时代表达。
其实,科学发展观对于一个人的幸福人生同样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本文将科学发展观在个人层面的指导价值进行概念性的论述,以期待能够指导我们拥有一个和谐幸福的人生。
一、如何看待过去、现在和将来
过去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是人类意志无法改变的。
人类利用、研究过去的最大意义在于得到前进的启迪,而沉湎于过去拒绝改变或妄图将过去恢复都是可笑和荒唐的。
“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是古人发出的无奈!在现实的世界里,总有一些人喜欢生活在过去里,如:走不出失败的阴影;陷于不可挽回的感情旋涡;留恋过去的风光无限……历史上的“张勋复辟”和“袁世凯登基”等等这些笑谈,在我们身边常常以另外的形式发生,这些都是拒绝时间流逝的幼稚幻想,可是总有人相信时间还会回来,历史再次重现。
现在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它的成功失败和大程度上决定于三个因素:过去的筹划和准备程度、执行程度,机会成熟程度。
所以,一个理智的人对待现在的态度应该是:专心做现在的事情,并适当准备将来的事情,而只在偶然休闲的傍晚看看夕阳,品味过去。
将来是现在的结果,现在就要为将来筹划。
现实中,常常有人喜欢考虑得太远,如果作为畅想曲,无可厚非。
可是,如果与现实条件太脱节,缺少实现的物
质基础和技术条件,那就是成了水中的月亮、徒留忧虑和哀叹!“杞人忧天”说的就是一个整天害怕天掉下来怎么办的人!“为理想而奋斗”这句激昂的口号,必须考虑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实现的条件。
二、个人、家庭、社会和自然
个人是组成家庭、社会的最基本单元,注定了人必然是多角色的。
一个人的角色可能同时是父亲、儿子、丈夫、弟弟、哥哥、舅舅、女婿、姑父、姨夫、朋友、仇人、单位领导、公司员工、同事……怎样合理确定自己的角色,做到恰如其分,这的确是一门艺术!总有人的烦恼是角色错位或转换不及时造成的,评价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得体与否,主要取决于他的言行与环境的相融和匹配程度,“在哪山唱哪歌”是充满智慧的处世诀窍和生存原则。
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理论告诉我们,如果还没有能力改变周围环境或逃离环境的话,就只有“适应”二字!但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错位的人们很多很多,人们总是忽略周围的环境要求,而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那必然受到这个环境主流意识或价值观的打击或排挤,个人的痛苦也将随之而来。
关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老子的《道德经》给人的启示很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生活这个层面上,就是要遵循所处环境的基本规律和要求,这要求人们生活谋事的时候,首先学会认识环境,然后适应环境,再后是改变环境。
在人与社会的普通关系论述著作里,儒家学说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三、静止与变化
大部分人都在中学的辩证法学习中接触过静止与变化,其基本原理是世界是绝对运动的,世界是相对静止的。
生活中,怎样将其转化为思想,人们总是表现出各种形态。
如果处理不当,一样成为生活的痛苦一个重要原因。
譬如说,常有人离开了家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里工作,作为理智的人,他首先应当努力地适应新环境才好,可是人总忍不住回忆故土的美好,当这种思乡情绪难以控制的时候,他的选择往往是义无返顾地返回家乡。
这种拒绝接受变化的生活哲学在本质上是否认变化(形而上学)和以个人为中心的(唯心论)。
当清朝已经建立并占据完全的统治地位以后,明朝遗老仍大有人在,如著名的八大山人就是这种生活态度的写照,一个已经改变的现实与拒绝改变的“我”之间剧烈的碰撞!
人在纷繁变化的世界里是媚俗的生活,还是保持高尚的个人信仰而活,历来文人墨客、凡夫俗子总是争论不休,彼此的生活态度差距太大了!不可否认的是,这也是人类烦恼的主要原因之一。
依据科学的发展观,一个人应该学会正视环境的变化,而不是拒绝环境的变化,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不是固步自封,刻舟求剑。
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莲出淤泥而不染”蕴涵了高尚的人文情操,但荷花并不拒绝生存在淤泥里,这也是事实。
四、文史艺术与理工农医
文史艺术和理工农医谁重要这个问题,人们常常有很大的争议。
文史艺术记录、研究、表现了人类社会的语言、历史、情感,而理工农医则是人类对自然世界(包含生物世界)的研究、认识和利用。
科学合理的对待学习这两类知识是培养情感与理智,抑或情商或智商的主要途径。
对个人而言,最需要的是这两方面的平衡发展,过度偏废任何一方,都会或多或少的产生不完美甚至痛苦。
有的人为了朋友意气而“两肋插刀”,单纯从情感的角度来看,这是值得颂扬的,朋友感情深嘛!但是如果从理智的角度想,这种行为又常常会触犯法律!当看到落水的儿童,作为一个有能力救助而无动于衷的人而言,其为人与禽兽并无差异,让人唾弃。
事实上,每个人都是生活在情感与理智的权衡之中(再大一点,将涉及国家法律,此处略去)。
作为一个追求幸福的人而言,有意识的培养这两方面的知识或认识显得非常重要。
在西方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拍卖屡创新高的凡高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凡高的艺术成就,但在生活上,凡高却实是一个不能自立几乎完全依赖其哥哥补贴度日的人!而为了个人成功,不择手段投机钻营、挑战人类道德底线的人,如秦桧、魏忠贤之流肯定会受到社会的惩罚和唾骂。
五、树立科学的个人发展观,享受和谐人生
追求幸福人生是每个人的目标,但是只有一部分人最终达到了这一目标,为什么?因为,他们掌握了达到幸福生活的技巧并切实地执行。
生活的技巧是什么?生活的技巧是:充分地尊敬环境和认识环境,不以个人的意志为中心;充分适应环境,不以自己的意志否定环境;按环境变化的规律适当地引导环境的变化!“上善若水”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和达到幸福生活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