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井巷的风阻是反映井巷通风特性的重要参数,通过 测定一定路线的井巷的风压、风量、空气密度等, 为网络解算等提供基础参数。 了解现有通风系统中阻力分布情况,发现通风阻力 较大的区段和地点,为了使通风系统更为经济合理 ,为下一步提出切合实际的改进意见提供依据。 作为矿井扩建、延深等提供有关通风设计数据参考 依据,为下一步进行通风系统优化等提供依据。 《煤矿安全规程》第119条规定:新井投产前应进行 1次矿井通风阻力测定,以后每3年至少进行1次;在 矿井转入新水平或改变一翼通风系统后,都必须重 新进行矿井通风阻力的测定。
用气压计法测定通风阻力主要以逐点测定法为主。
3.2.4测定方法的选择 用压差计法测量通风阻力时,只测定压差计读数和动 压差值,就可以测量出该段通风阻力,不需要测算位压,数 据整理比较简单,测量的结果比较精确,一般不会返工,所 以,在标定井巷风阻和计算摩擦阻力系数时,多采用压差计 法。但这种方法收放胶皮管的工作量很大,费时较多,尤其 是在回采工作面、井筒内或者行人困难井巷及特长距离巷道, 不宜采用此方法。 用气压计法测量通风阻力,不需要收放胶皮管和静压管, 测定简单。由于仪器有记忆功能(矿井通风综合参数检测 仪),在井下用一台数字气压计就可以将阻力测量的所有参 数测出,省时省力,操作简单,但位压很难准确测算,精度 较差,故一般适用于无法收放胶皮管或大范围测量矿井通风 阻力分布的场合。
4.1资料的准备
为做好矿井通风资料测定工作,测前要收集矿井开拓开采工 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采区布置图以及地质测量标高图, 生产作业轮班情况,矿井瓦斯涌出情况,以及通风报表、主 要通风机运转、井下漏风、井巷规格尺寸、矿井自然通风等 资料。 根据有关图纸和巷道布置绘出矿井风网图,风网图既要反映 矿井的实际情况同时又允许进行适当的简化。因此要详细了 解井下巷道的实际分合情况、风量大小、通风设备和通风构 筑物的位置以及其它生产设备的安装使用情况。 风网图既是通风阻力测定的蓝图,也是上机解算的依据,要 认真做好节点的合并和取舍,节点编号应与原图一致,要求 风网图中的节点既能在通风系统图中找到,也能在井下准确 定位。对较复杂的风网应考虑绘制风网图和选择阻力测定路 线与测定点同步进行。
6)井下测量步骤 (1)井下测量时仪器的布置如图所示,将两个静压管用 三角架设于1点和2点,其尖部迎风,管轴和风向平行。用胶皮 管将静压管与压差计相连。 ( 2)读取压差计的夜面读数L读和仪器校正系数K,记录 于附表中。 ( 3)与此同时,其他人员测量测点的风速、干湿球温度、 大气压、巷道断面尺寸及测点间距,分别记录于附表中。 ( 4)当1、2两测点测完后,顺着风流方向将1测点的静 压管移至测点3,进行与上述相同的测量工作,如此继续循环 进行,直到测完为止。
2测定内容和要求
1.测算井巷风阻。井巷风阻是反映井巷通风特性的重要参数, 很多通风问题都和这个参数有关。只要测定出各条井巷的通风阻 力和该巷通过的风量,就可以计算出它们的风阻值。只要井巷断 面和支护方式不变,测一次即可;如果发生了变化,则需要重测 。测风阻时,要逐段进行,不能赶时间,力求一次测准。 2.测算摩擦阻力系数。断面形状和支护方式不同的井巷,其摩 擦阻力系数也不同。只要测出各井巷的阻力、长度、净断面积和 通过的风量,代入公式即可计算出摩擦阻力系数。测摩擦阻力系 数时,可以分段、分时间进行测量,不必测量整个巷道的阻力, 但测量精度要求高。 3.测算通风阻力的分布情况。为了掌握全矿井通风系统的阻力 分布情况,应沿着通风阻力大的路线测定各段通风阻力,了解整 个风路上通风阻力分布情况。也可分成若干小段,同时测定,这 样既可以减少测定阻力的误差,也可以节约时间。测量全矿井通 风阻力时要求连续、快速。
3.2.1倾斜压差计法
4)大气物理参数测量
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
通风干湿温度计测量空 气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 计算密度。
5)用单管倾斜压差计测量阻力的计算
h阻=KL读g h动,
(3-39)
h阻——单管倾斜压差计的读数,mm; K——单管倾斜压差计的校正系数; △h动——两断面动压之差,Pa。当1断面的平均动 压大于2断面的平均动压时,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上式同样适用于用其它压差计测量任意两测点的通风 阻力。 式中
3.2.3气压计同步测定法
1)风压测量
在测点I处,调好两台精密气压计(I、II),并记录初始测点风 流的静压。然后仪器I留在原处不动,仪器II放置在测点2,在约 定时间内两台仪器同时读取测点风流的静压。再把仪器I移到测 点2,同时记录初始测点风流的静压,仪器I不动,将仪器II移到 测点3,再在约定时间内两台仪器同时读取测点风流的静压。如 此前进直至巷道测试完毕为止。 2)其他参数测量 风速测量、大气物理参数测量、巷道断面积和周长测量、 测点间距离测量同倾斜压差计法。
4测定的准备工作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包括井巷摩擦阻力测定 和局部阻力测定。
测点的静压,测点的标高,主要井巷摩擦 阻力、局部阻力、干温度、湿温度、风速 、测点间长度、井巷断面面积、周长等通 风参数,以及风门两端静压差。
4测定的准备工作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是一项细致的技术工 作,首先,组织参测人员的培训,其次 ,做好所用仪器仪表的检修校正和有关 图表资料的准备,详细了解井下巷道的 状况、通风设施和通风情况等。
h读1、h读2——分别为前、后测点的气压计读数,Pa h读1′——读取时校正气压计的读数,Pa; h读2′——读取时校正气压计的读数,Pa;
5)井下测量步骤 (1)将两台仪器同放于基点处,将电源开关拨至“通”位置, 等待15~20min后,按“总清”键,记录基点绝对压力值。 (2)按“差压”键,并将记忆开关拨于“记忆”位置,再将 仪器的时间对准。 (3)将一台仪器留于基点处测量基点的大气压力变化情况, 并每逢5的倍数每隔5min记录一次。 (4)另一台仪器沿着测量路线逐点测定各测点的压力,测定 时将仪器平放于测点底板上,每个测点读数三次,也是逢5的 倍数每隔5min记录一次。 (5)测定时先测测点的相对压力,然后测巷道断面平均风速 和断面尺寸,最后测温度与湿度,分别记录于附表3-1至附表 3-4中。如此逐点进行,直到将测点测完为止。
hR=hf+2hL
2)气压计法 从地表开始,每隔50m,测量P,t,t’ →ρ
静压差ΔPi,高差Z,
hR= ∑ΔPi+ ρm Zg-0.5 ρV2
3.2.7井巷通风阻力测定
2、回风井筒阻力测定 1)压差计法--吊测法 防爆盖上打孔;或在安全门内 2)气压计法 在井底用气压计读出相对压力,在安全 门内再读出相对压力,两者差值ΔP, hR= ΔP+ ρm Zg +0.5 ρV2底-0.5 ρV2井筒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1测定的目的和意义
2测定原理与方法
主 要 内 容
3测定内容和要求
4测定的准备工作 5 数据处理 6测定结果计算与处理
好学者有如春天的小草 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
1测定的目的和意义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是矿山通风与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 内容之一,是获取实际井巷风阻和矿井阻力分布的唯一手 段,是进行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和改造的基础工作。 通过阻力测定不仅可以了解矿井通风系统现状(阻力分布 状况、通风功耗情况和风机运行工况等),实现矿井通风 的科学管理,而且为矿井通风系统调整、优化以及各项安 全技术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资料。 按AQ1028-2006《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中关于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标准进行测定。
测绳 井筒 单管压差计
胶皮管
静压重锤
3.2.8井巷通风阻力测定
3、风硐阻力测定
1)压差计法
2)气压计法
在安全门内再读出相对压力, 再接水柱计读出相对压力,两者 差值ΔP, hR= ΔP+ ρm Zg +0.5 ρV2井筒-0.5 ρV2风机入口
矿井总阻力相关规定
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 AQ 1028-2006
7)注意事项 1)在倾斜巷道内,不宜安设测点,始末两点尽量安设在上下水平巷道内。 2)开始测量前,用小气筒将两根胶皮管内原有的空气换成测定地点的空气。 3)测回采面压差时,仪器应安置在运输平巷或回风平巷内、不易被运输干 扰的地点,胶皮管沿工作面铺设。如果该工作面邻近有行人或通风小眼,也可将 胶皮管通过这些小眼铺设。 4)测定过程中,如果压差计出现异常现象,必须立即查明原因,排除故障, 重新测定。故障可能是: (1)胶皮管因积水、污物进入或打折而堵塞;胶皮管被扎有小眼或破裂。 (2)压差计漏气,测压管内或测压管与容器连接处有气泡。 (3)静压管放置在风流的涡流区内。 5)在主要运输巷和主要回风测定时,应尽可能增加两测点的长度,以减少 分段测定的积累误差和缩短测定时间。
3测定原理与方法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的常用方法有压差计法和气压计法两 种,前者适合于局部范围内或部分巷道的通风阻力测定 ,测量资料的整理计算工作量少,但在现场铺设、收放 胶管费时费力,工作量大;后者则与之相反,仪器体积 小重量轻,现场测量工作简便、快速、省人省力,更适 合于全矿性的大规模测量。 3.1测定原理 其基本原理为:用仪器测量出巷道风流前后两测点的静 压差,同时测量测段内巷道风速、断面、干湿温度等参 数,从而计算出两测点间的通风阻力。
气压计法原理:用此方法测定通风阻力,实质是用精密气压计测出测 点间的绝对静压差,再加上动压差和位能差,以计算通风阻力。
4)阻力计算
1 h读 2) h阻12=(h读1 h读2) (h读 ( z1 g1 z 2 g 2v 2 2
2
)
3.2.2气压计基点测定法
1)风压测量
在井口或井底车场调试好两台精密气压计(I、II),并记录初 始读数。仪器I留在原地监视大气压变化,每隔10分钟(20S!) 记录一次读数,仪器II按测点顺序分别测出各测点风流的相对基 点的静压。 2)其他参数测量 风速测量、大气物理参数测量、巷道断面积和周长测量、 测点间距离测量同倾斜压差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