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科技说明文解题技巧ppt课件
高考语文科技说明文解题技巧ppt课件
一 考 点 指 要
准确把握说明对象(概念)的 内涵、外延、关系;准确把握各 类判断:全称、特称、单称,必 然、或然,充分、必要,相容、 不相容。准确把握推理、归纳、 演绎、类比、因果。
重点考查准确认知,难点为 逻辑推断能力考查。
查 内 容 的 新 颖 性
二 科 技 说 明 文 考
1.新科技、新发明的内涵。 新科技、新发明的内涵。 新发明的依据。 2.新发明的依据。 3.新科技新发明的特点。 新科技新发明的特点。 人们对新发明的评价。 4.人们对新发明的评价。 新科技、新发明的操作程序、 5.新科技、新发明的操作程序、有 关的设备、人员等。 关的设备、人员等。 • 6.新科技、新发明的意义及应 新科技、 用。
6.因果颠倒。即把因说成果,或把果说成 因。如1999年高考题18小题B选项就是颠倒 了因果关系。因为原文第二段指出“当钙离 子流进心脏细胞时,心脏就收缩;当钙离子 排出心脏细胞时,心脏就舒张”,这是所有 冬眠动物和非冬眠动物的“心脏工作原理”, 而B选项却把它说成是“当心脏收缩时,钙 离子就流进心脏细胞;当心脏舒张时,钙离 子就从心脏细胞中排出”。 7.误划类别。即把同类的拆开或把不同类 的归在一起。
【附:具体应答技巧 】
• 1、审视标题,从中提取说明对象。 审视标题 从中提取说明对象 标题, 说明对象。 • 2、整体阅读全文步骤: 整体阅读全文步骤: 边阅读, 预测下文 下文。 (1)边阅读,边预测下文。 提炼全文结构 一般是先引出说明对象, 全文结构: (2)提炼全文结构:一般是先引出说明对象, 后从不同角度(构造、原理、发现、现状、 后从不同角度(构造、原理、发现、现状、评价 具体介绍。 等)具体介绍。 用好圈点法 对文中的副词(表程度、 圈点法: (3)用好圈点法:对文中的副词(表程度、范 围、时间)和关联词(条件和因果)句画出来。 时间)和关联词(条件和因果)句画出来。 一般从段首或末去找。 一般从段首或末去找。 批注法: 用好批注法 把每一段要点词批注在文旁。 (4)用好批注法:把每一段要点词批注在文旁。 • 3、解题步骤: 解题步骤: 审题→找信息区→筛选、比较、 审题→找信息区→筛选、比较、排除
终身教育是适应职业生活和个人发展的节奏和 阶段的条件。该书还使用了胡森所创制的“ 阶段的条件。该书还使用了胡森所创制的“教育 社会”的概念, 社会”的概念,突出每个人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 活都有要学的东西和要做的事情,强调现代教育 活都有要学的东西和要做的事情, 传播手段、职业生活、 传播手段、职业生活、丈化与娱乐活动的教育潜 畅想“每一个人轮流当教员和学员” 力,畅想“每一个人轮流当教员和学员”。 3.1998年 兰森教授在《处在学习型社会》 3.1998年,兰森教授在《处在学习型社会》一书 将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四个方面: 中,将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四个方面: 学习型社会是一个需要了解其自身特点和变化规 律的社会,一个需要了解其教育方式的社会, 律的社会,一个需要了解其教育方式的社会,一 个全员参与学习的社会, 个全员参与学习的社会,一个学会民主地改变学 习条件的社会。他认为, 习条件的社会。他认为,学习型社会就是一个快 速改变的社会, 速改变的社会,他把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 态来看待,这个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 20世纪 态来看待,这个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 末对学习型社会的新认识。 末对学习型社会的新认识。
五 高考题举例
06天津5 10 06天津5—10题 天津 10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一7题
1.学习型社会是以学习求发展、 1.学习型社会是以学习求发展、全民学习和终身 学习型社会是以学习求发展 学习的社会。 学习的社会。这一概念的雏形是由美国学者赫钦 斯提出的。1968年他在 学习化社会》 年他在《 斯提出的。1968年他在《学习化社会》一书中提 出的学习化社会理想, 出的学习化社会理想,浸透着他古典自由主义的 文化精神,是对当时教育上国家主义、 文化精神,是对当时教育上国家主义、功利主义 和科学主义等现代资本主义文化价值取向的批判 性回应。 性回应。 2.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发 2.1972年 表了《学会生存》的报告, 表了《学会生存》的报告,采纳了赫钦斯这一概 并将其作为教育革新的“根本方向” 念,并将其作为教育革新的“根本方向”。较之 赫
8.无中生有。即原文中本无此意,而凭空 捏造出这种说法。例如,1999年高考题第 20小题的B项“由于在美洲松鼠等冬眠动物 体内找到了控制冬眠的遗传基因,因此人们 对冬眠奥秘的传统解释产生了怀疑”就是如 此。因为从原文第二段看出,科学家们认为 传统的关于冬眠的奥秘的解释,只是没有触 及冬眠的根本原因从而推测冬眠最终是由遗 传基因所控制的。科学家的新发现只能说明 他们的认识深化了一步,并不能说明他们怀 疑或否定传统的对冬眠奥秘的解释。
6.不同时期对“学习型社会”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 不同时期对“学习型社会”的认识, 的一项是 ( ) A. 1968年,《学习化社会》一书提出的“学习化社会” 1968年 学习化社会》一书提出的“学习化社会” 的理想, 的理想,包含着对当时教育上的现代资本主义文化价值 取向的批判。 取向的批判。 1972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 B.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学会 生存》的报告中, 生存》的报告中,把对学习型社会的认识和社会现实紧 密地结合在一起。 密地结合在一起。 1986年 C. 1986年,胡森从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等方面认识 学习型社会,将继续教育的主题归结为终身学习。 学习型社会,将继续教育的主题归结为终身学习。 1996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 21世纪教育委员会采用胡 D.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采用胡 森的“教育社会”的概念, 森的“教育社会”的概念,强调学习型社会应利用多样 化的教育手段,促进人的终身学习。 化的教育手段,促进人的终身学习。 • 原文是一个特称判断,是说继续教育的“一个”主题是 原文是一个特称判断,是说继续教育的“一个” 终身学习。 项说“归结为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C项说“归结为终身学习”,把特称判断篡 改成了全称判断,所以错了,称为“篡改判断的投入 改成了全称判断,所以错了,称为“ 量”。
第一遍:从头到尾仔细阅读, 第一遍: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争取 完全读懂,在读的过程中, 完全读懂,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个别 语句不能够读懂, 语句不能够读懂,一般往下看到一个语 义陈述完,就应该停止, 义陈述完,就应该停止,回到不懂的地 结合此处的前后语句, 方,结合此处的前后语句,读懂后继续 读下去,这样反复,读到最后。 读下去,这样反复,读到最后。读完这 一遍,要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 一遍,要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许有 同学认为这样阅读会浪费时间, 同学认为这样阅读会浪费时间,其实是 为后面作题节省了时间。 为后面作题节省了时间。如果第一遍不 读懂,在作题的过程中, 读懂,在作题的过程中,你会花更多的 时间。 时间。
9.偷换概念。这种选项乍看与原文的说 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二 者并不是一回事。比如1999年高考题, 第17小题的B选项,是因为偷换了概念 才错的。因为原文第一段是说冬眠的哺 乳动物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获得 了进化,而B项偷换成了“在更宽的范 围里发生了进化”。
四、解答科技说明文要做 到快速、准确 解答科技说明文,可以 用用三遍阅读法来完成:
例如1997年高考题第21小题的D选 项就可以说是有意混淆了范围的大小。 因为原文第二段说“肠脑中几乎能找 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 质……此外,肠脑中还存在多种被称 为神经肤的脑蛋白、脑啡肽以及对神 经起显著作用的化学物质”,而D选 项说成是“肠脑中所有的物质与颅脑 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物质几乎相同”, 显然是把“肠脑”的概念范围缩小了 许多。
5.下列对“教育社会”特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 下列对“教育社会”特点的理解, 项是 ( ) A.社会能够满足每个人为适应生活而不断学习以 A.社会能够满足每个人为适应生活而不断学习以 充实自己的需求。 充实自己的需求。 B.每个人都可以当教员,但首先需要当学员。 B.每个人都可以当教员,但首先需要当学员。 每个人都可以当教员 C.学习可以通过各种非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 学习可以通过各种非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 C.学习可以通过各种非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 D.现代教育传播手段 现代教育传播手段、 D.现代教育传播手段、文化娱乐活动等发挥出比 以往更大的教育作用。 以往更大的教育作用。 • “B”项受“要想当好先生,就要先当好学生”这 项受“ 项受 要想当好先生,就要先当好学生” 种平时惯常说法的干扰,对原文做了曲解, 种平时惯常说法的干扰,对原文做了曲解,可叫 定势曲解” 做“定势曲解”是我们常犯的思维毛病之一
钦斯对学习化社会的理解, 钦斯对学习化社会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国际教育委员会的理解更加紧密地与社会现实结 合在一起,体现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1986年 合在一起,体现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1986年, 著名教育学者胡森的《再论学习型社会》 著名教育学者胡森的《再论学习型社会》,将 终身学习”看成是继续教育的一个主题, “终身学习”看成是继续教育的一个主题,以应 对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 对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大 规模流动、失业以及“知识爆炸”等带来的挑战。 规模流动、失业以及“知识爆炸”等带来的挑战。 这些论述进一步提升了学习型社会概念在教育理 论研究、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方面的影响力。 论研究、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方面的影响力。这 种从教育与变革社会的关系出发来看待终身教育、 种从教育与变革社会的关系出发来看待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思想, 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思想,在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1996年发表的《教育—财 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1996年发表的《教育 财 21世纪教育委员会1996年发表的 富蕴藏其中》一书中再次得到强调, 富蕴藏其中》一书中再次得到强调,认为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