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年信息技术教案(辽宁师范大学)最新

7年信息技术教案(辽宁师范大学)最新

第三课信息处理机—计算机学习要点: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2、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3、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这一阶段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采用电子管元件做基本器件,体积大、耗电量大、速度慢、存储容量小、可靠性差、维护困难且价格昂贵。

这一时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这一阶段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采用电子管元件做基本器件,体积大、耗电量大、速度慢、存储容量小、可靠性差、维护困难且价格昂贵。

这一时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发展,人们成功制造了集成电路。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成为计算机的主要部件,使计算机的体积更小,大大降低了计算机计算时的功耗,进一步提高了计算机的可靠性,其应用领域也进一步扩大。

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成功制作,计算机的体积进一步缩小,性能进一步提高。

微型计算机在社会上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几乎所有领域都能看到计算机的“身影”。

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

运算器的主要任务是执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内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可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外存储根据存储的介质不同,又可分为磁盘、光盘和U盘等。

控制器要对输入的指令进行分析,并统一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完成任务。

输入设备的主要功能是把外部信息转换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信息代码,输入到计算机的存储器中,提供给控制器调用和处理。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鼠标、键盘、扫描仪、数码相机、条码阅读器等。

输出设备的功能是将计算机处理的数据、计算结果等内部信息转化为人们习惯接受的信息形式,如文字、图形、声音、视频等,然后将其输出。

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音箱、投影仪等。

计算机在工作时,五个部件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计算机系统在工作时,预先要把指挥计算机如何进行操作的指令序列(称为程序)和原始数据通过输入设备输送到计算机内存储器中。

计算机在运行时,先从内存储器中取出第一条指令,在控制器的指挥下,从存储器中取出数据进行指定的操作,然后再按地址把结果送到内存中去。

接下来,再取出第二条指令,依此自动进行下去,直至遇到停止指令。

动脑筋你还知道哪些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第四课计算机的总管—操作系统3 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后,接下来我们要学习计算机软件。

启动电源按钮,计算机运行的第一个软件就是操作系统。

没有它,计算机将无法正常运行。

4 学习要点:1、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2、熟悉Windows 7的用户界面;3、掌握Windows 7的基本操作。

5 什么是计算机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控制其他程序运行并为用户提供交互操作界面的系统软件。

也就是说,操作系统是位于硬件与用户之间沟通的桥梁。

我们可以通过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输入命令,操作系统则对命令进行解释,指挥各部件硬件执行命令,实现用户的要求。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Windows操作系统逐渐成为使用最广泛的操作系统。

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简单而且安全,能更直观地进行各种操作。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目前家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普遍使用Windows 7版本。

7 1、Windows 7操作系统的界面。

启动安装有Windows 7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显示器会出现操作系统的界面视图,这一界面也被称为桌面。

8 桌面上主要有以下几个元素:图标:代表各种不同类型的文件,比如一个文档、一段程序和一个网页。

双击图标就可以执行一段命令或打开某种类型的文档。

“开始”按钮:在屏幕的左下角,有一个中间有微软视窗标记的水晶圆球,这是“开始”按钮。

单击它,在弹出的菜单中有常用的程序。

任务栏:是在屏幕下方显示了很多小图标的长条。

它显示了当前所运行的任务,比如输入法等。

9 2、Windows 7的窗口基本结构。

Windows 这个单词,就说明了这个操作系统的基本特点:所有程序的运行都限定在一个个的方框内,这个方框就叫作窗口。

窗口是我们用来和计算机中文件打交道的重要工具,窗口的设计让我们更方便地管理和搜索文件。

10 大多数窗口的基本组成都是相同的。

如图所示是双击桌面上的“计算机”后显示的“计算机”窗口,我们以它为例了解窗口的组成。

11 “前进”与“后退”按钮:给出浏览的历史记或可能的前进方向。

在Windows 7中,增加了“按钮”的概念,例如我们在窗口中打开某一文件夹,如:C:\Users\公用,在地址栏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如图所示。

12 在Windows 7中也设置了搜索功能。

当我们输入关键字的一部分的时候,搜索就已经开始了。

在Windows 7的窗口中,我们可以输入本地文件和网址,通过搜索栏快速找到我们需要的内容。

在工具选项中,【组织】用来进行相应的设置与操作。

其他选项根据文件夹的不同而不同。

例如在浏览回收站时,会出现【清空回收站】、【还原项目】的选项;而在浏览图片时,则会出现【放映幻灯片】的选项。

主窗口的左侧面板由两部分组成,位于上方的是收藏夹链接,如文档、图片等,其下则是树状的目录列表。

主窗口的右侧面板则显示了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列表。

第五课信息资源管家—资源管理器不管是文字、声音还是图像,最终都将以文件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上,即使是存入一个字母,也要形成一个文件。

电脑里有成千上万个文件,如果没有妥善的管理,在成千上万、杂乱无章的文件中找到一个需要的文件,肯定要颇费周折。

这么多的文件靠谁来管理呢?学习要点:1、了解资源管理器的功能和结构;2、认识文件和文件夹;3、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认识资源管理器资源管理器是Windows系统中的“大管家”,它能帮助我们管理电脑中的文件。

资源管理器通过一级级的文件夹来管理文件,可以非常方便的完成移动文件、复制文件、启动应用程序、连接网络驱动器、打印文档和维护磁盘等工作。

在学习操作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资源管理器。

(1)单击【开始】→【所有程序】→【附件】→【Windows 资源管理器】,打开资源管理器窗口,或者在【开始】按钮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打开Windows资源管理器】,如教材上图示。

(2)资源管理器在窗口左侧的列表区,将计算机资源分为收藏夹、库、计算机和网络等几大类,方便大家更好更快的组织、管理及应用资源,如教材上图示。

资源管理器在界面功能方面设计得非常完善,页面功能布局也较多,设有【菜单栏】、【细节窗格】、【预览窗格】、【导航窗格】等,如教材上图示。

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快捷查看资源。

在资源管理器中查看文件夹时,窗口上方地址栏会按照文件路径显示文件夹名称,文件名间还有向右的小箭头。

当单击其中某个小箭头时,该箭头方向会变为向下,显示该目录下所有文件夹名称。

单机地址栏中“宝宝”右侧的下拉按钮,然后就会显示该文件夹中所有文件夹的名称,单击选择其中某项,即可快速切换至该文件夹。

在系统资源管理器收藏夹栏中,有“最近访问的位置”选项,方便我们快速查看最近访问的位置目录。

动脑筋:1、哪种方式能更快的完成在不同的目录下切换?2、相同的目录下是否可以有相同的文件名?怎样更科学的给文件夹命名?课堂小结第六课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方法—二进制要使用计算机来处理信息,首先要将各种信息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读懂”的数据形式。

那么,信息在计算机中是怎么表示的呢?学习要点:1、了解二进制与十进制的对应关系;2、学会二进制与十进制的换算方法;3、知道计算机存储的单位和转换方法。

数值信息的表示(1)十进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普遍使用的是十进制数。

十进制数由0、1、2、3、4、5、6、7、8、9十个数字符号组成,采用的是“逢十进一”的记数方式。

所以9的下一位是10,99的下一位是100,以此类推。

(2)时间的进制时间的进制是以60秒为1分钟,60分钟为1小时,这是60进制;24小时为1天,这是24进制;100年为1个世纪,这是100进制。

(3)二进制数值在计算机中是以二进制的形式表示的。

之所以采用二进制,这两个符号可以与电子器件最容易形成的两种稳定状态对应,例如电位的高与低,电流的通与断,二极管的导通与截止等。

二进制采用“逢二进一”,借位规则是“借一当二”的记数方式。

十进制数中,第一个数为0;加1后得到下一个数为1;再加1得到下一个数为2。

二进制中加到2就该进位了,根据“逢二进一”的规则,前1位加1,本位用0占位,结果为10,即二进制中记作“10”;再加1得下一个数为11,即十进制中的3在二进制中记作“11”;再加1引起二次进位,结果为100,即十进制中的4在二进制中记作“100”……十进制数0~10与二进制数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单位(1)位二进制数据中的一个位(bit)简写为“b”,音译为“比特”,是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

(2)字节一个二进制位只能表示0或1两种状态,要表示更多的信息,就要把多个位组合成一个整体,一般以8位二进制组成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最基本单位—“字节”。

字节(byte)简记为“B”,规定一个字节为8位,即1B=8bit。

(3)字一个字通常由一个或若干字节组成。

字(Word)是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时,一次存取、加工和传送的数据长度。

由于字长是计算机一次所能处理信息的实际位数,所以,它决定了计算机数据处理的速度,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字长越长,性能越好。

在以上表示数据的单位中,存在着以下的换算关系:1Byte=8bit,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1024G。

计算机中非数值信息的表示最初的计算机用来计算,只需能表示数字即可,后来使用计算机来设计程序及进行文字处理,这就需要计算机能表示非数值信息的字符,于是便有了编码技术。

由于计算机中只能使用二进制,所以非数值信息在计算机中是以二进制的形式来表示的。

(1)字符编码字符的编码采用国际通用的ASCII 码(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的缩写)。

标准ASCII码使用七个二进位对字符进行编码。

基本的ASCII字符集共有128个字符,其中有96个可以打印字符,包括常用的字母、数字、标点符号等,另外还有32个控制字符。

数字和字母的ASCII码如下表所示:要记住字母和数字的ascii码非常简单,我们只要记住了一个字母和数字的ascii码(例如记住A为65,0的ASCII码为48),知道相应的大小写字母之间差32,就可以推算出其余字母、数字的ASCII码。

(2)汉字编码以ASCII码作为字符编码规范用来处理英文显然是没有问题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