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晋凯主编《象征主义·意象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8 。(一个象 征总是超过它的使用者,并使他实际说出的东西 要比他有意表达的东西更多)
,兴体即比体,说兴即说比---邵建.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明净雅致的语言、深刻而 纤细的内心体验、曲折精巧的构思取胜——邹小红古代爱情诗歌的研究与
赏读 邹小红 《安徽文学》 2007年第11期
朱熹。《诗集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 含蓄蕴藉是中国古代情诗的重要特征,诗人们拒绝直 接奔放地展露内心,善于间接回旋地吟咏爱情。——高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9.第22卷第5期
渡口发生爱情诗 采菱曲 年代:南北朝 作者:徐勉 相携及嘉月, 采菱度北渚。 微风吹棹歌, 日暮相容与。 采采不能归, 望望方延伫。 倘逢遗佩人, 预以心相许。 春别诗 其一 萧子显 翻莺度燕双比翼。杨柳千条共一色。 但看陌上携手归。谁能对此空相忆。
《莫愁乐》是“西曲歌”之一,现存歌辞二首,也是歌咏男女爱情的作品。 莫愁乐 其一(莫愁在何处) 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分析:莫愁是传说中的美女,几千年的文学史上不知有多少诗人曾写诗赞美她,唐朝的风流皇帝唐明皇宠爱杨玉环,却因为安史之乱六军不发而赐死她,表现了唐明皇深爱着她却又无法解脱的无奈的思想感情。唐朝诗人李商隐在《马嵬》诗中就嘲讽唐明皇说:“可怜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可见莫愁这个美女在历代诗人们心中的地位。 其二(闻欢下扬州) 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
分析:这第二首,诗人主要用的动作描写,当然也有心理描写,但心理描写隐含在动作之中。我们可以想像,女子在听说情郎要下扬州时,她当然要去送他,但她却选择在一个山地去送,为什么呢,也许是站得高就看得远吧。两人站在山地上,当然是互相观看,互相安慰,互说情话,此时诗人突然写出了女子的一个大胆的动作:拦腰抱住她的情郎,一头扎在他的怀里,这是一种亲呢的表示,也是一种要探看他的内心的举动。我们似乎看到这个女子一边在听情郎的心跳,一边在观察情郎的相貌,在观察他的细微的变化。因为他知道,扬州是一个非常繁华的城池,那里商贾云集,美女成群,他的情郎是否会见异思迁,而另求新欢?当然这只是隐藏在她内心深处的一种担忧。她放眼向江水望去,只见雾茫茫的一片,似乎江水也断流了。于是她对她的情郎说,你还是不去了吧,你看江水都断流了,船也不能开了。这当然只是她的一厢情愿,江水也不会断流,她的情郎也还是要下扬州的。但她的种想法,却深刻地表达了她的坚定的爱情。
三洲歌 作者:陈子龙 类型: 风格: 朝代:27-明相送巴陵口,
含泪上舟行。 不知三江水, 何事亦分流?
【注释】 ①三洲歌:一名《三洲曲》,乐府西曲歌名,流行在巴陵地区。 ②巴陵口:巴陵三江口。巴陵,今湖南省岳阳县,位于长江南岸,滨临洞湖。 ③三江:指长江、湘水、沅水。三江在巴陵与洞庭湖相通。 ④这句说:为什么江水也要分开流走呢?
汉乐府 那呵滩 我去只如还,终不在道边。我若在道边,良信寄书还。 沿江引百丈,一濡多一艇。上水郎担篙,何时至江陵。 江陵三千三,何足持作远。书疏数知闻,莫令信使断。 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弯。原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 篙折当更觅,橹折当更安。各自是官人,那得到头还。 百思缠中心,憔悴为所欢。与子结终始,折约在金兰 越女词 【其三】 耶溪采莲女①,见客棹歌回②。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③。
别李季兰 年代:唐 作者:朱放 古岸新花开一枝,岸傍花下有分离。 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肠断时。
诗中包含着眷恋与期求,引动了李季兰丝丝柔情,于是两人约好了下次见面的时间才恋恋不舍地分手。从此以后,两人不时在剡溪边约会,相伴游山玩水,饮酒赋诗;有时朱放以游客的身份前往玉真观,暗中探望李季兰,在李季兰云房中品茗清谈,抚琴相诉,度过了好长一段优游美好的岁月。后来,朱放奉召前往江西为官,两人不得不挥泪告别;各处一地,两人常有书信来往,托鱼雁倾诉相思之情。 玉台体十二首 唐 权德舆 鸾啼兰已红,见出凤城东。 粉汗宜斜日,衣香逐上风。 情来不自觉,暗驻五花骢。 婵娟二八正娇羞,日暮相逢南陌头。 试问佳期不肯道,落花深处指青楼。 隐映罗衫薄,轻盈玉腕圆。 相逢不肯语,微笑画屏前。 知向辽东去,由来几许愁。 破颜君莫怪,娇小不禁羞。 楼上吹箫罢,闺中刺绣阑。 佳期不可见,尽日泪潺潺。 泪尽珊瑚枕,魂销玳瑁床。 罗衣不忍著,羞见绣鸳鸯。 君去期花时,花时君不至。 檐前双燕飞,落妾相思泪。 空闺灭烛后,罗幌独眠时。 泪尽肠欲断,心知人不知。 秋风一夜至,吹尽后庭花。 莫作经时别,西邻是宋家。 独自披衣坐,更深月露寒。 隔帘肠欲断,争敢下阶看。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万里行人至,深闺夜未眠。 双眉灯下扫,不待镜台前。
竹枝词二首 刘禹锡 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浪淘沙 刘禹锡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本篇写洛水桥边的春天景象。首先展现出春日和煦的阳光,一个“斜”字渲染出悠然闲逸的氛围,为全诗构定基调。第二句转笔桥下,青碧色的河水在悠悠地流淌,河底的细沙历历可见,突出河水的澄澈透明,“碧”、“琼”映照,澄澈中又透出洁净之感。这两句是静景描写,三、四句转笔写出动景。“无端”二字,突然荡出一笔,于静景中掀起波澜,春日天气瞬息万变,河 边路上忽起狂风,将平静的河水激起浪花,一对鸳鸯从水中惊起,扑打着河水,水花飞舞似珠玉四溅。翻出另一种境界,也透现出春天的生命活力。全诗四句,第一句和第三句写“桥边”、“陌上”,第二句和第四句写“碧流”、“浪花”,陆上水中,静景动态,交错构合,精密巧妙。
雨霖铃 柳永(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青玉案 宋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生查子·西津海鹘舟 贺铸 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雨。双橹本无情,鸦轧如人语。 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
在长期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妇女一直作为男子的附庸,因而产生了许多“痴心女子负心汉”的家庭爱情生活悲剧。这首词就是为讽刺“陌上郎”之流的“负心汉”而作的。“陌上郎”,用《秋胡行》的典故。据刘向《烈女传》:“鲁秋胡纳妻五日而官于陈。五年乃归。未至家,见路旁有美妇人采桑,悦之,下车谓曰:‘力田不如逢丰年,力桑不如见国卿。吾有金,愿以与夫人。’妇曰:‘采桑力作,纺绩织紝,以供衣食,奉二亲,吾不愿金。’秋胡归至家,奉金遗母,使人唤妇至,乃向采桑者也。妇污其行,去而东走,自投于河而死。”这里的“陌上郎”指秋胡。比喻对爱情不忠的丈夫。
词的上片,写丈夫别妻出走的场景。开始两句“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雨。”描绘了一幅飞舟渡江的图画。“西津”,指西方之渡口,泛指分别的地点。“海鹘舟”,是一指快船。“鹘”是老鹰一类的猛禽,能长距离迅飞。故船上常雕刻鹘的形状,寓意像老鹰一样迅速。这里只写装载丈夫远去的海鹘舟,撇下岸上送别的妻子女儿,径直地渡过沧江,消失在迷蒙的江水之中。至于丈夫的铁石心肠,妻子的绵绵别情,却蕴含在形象的描绘之中。一个“径”字,大有深意,写出了这个丈夫不顾一切,毫无情意,一点也不留恋地径直而去。接着“双橹本无情,鸦轧如人语”两句,采用“移情”手法,以双橹有情衬托人之无情。说双橹本无情之物,但船行时尚鸦轧有声,像是对送行人作语。而舟中有情之人,却一言不发,径直而去。
词的下片转写弃妇凄苦心情。“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两句,写丈夫变成了挥金如土的陌上郎,妻子变成了永立江头望夫不归的“望夫石”。前一句借秋胡戏妻的典故比喻对爱情不忠贞的丈夫。后一句借“望夫石”的典故喻弃妇的忠贞。“化石”的典故,事见刘义庆《幽明录》:“武昌阳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相传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妇携弱子,饯送此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因以为名焉。”词的最后两句“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是作反问这位负心汉的丈夫,说有什么能垂系你的铁石心肠呢?恐怕只有扶床学步的三岁女儿了。但试想一心追求利禄、喜新厌旧、不知爱情为何物的负心汉丈夫,连夫妇之情都不要,哪里会有父女之义呢?显然这也是徒然的空想。而愈是落空,愈是显出弃妇的可怜。作者谴责之意也就愈深。(董冰竹)
明朝妓女赵彩姬,颇有诗才,《明诗综》卷九十八录其诗四首。该卷录有妓女二十三人,诗三十六首,俱佳,是悦人非必以貌也。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