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矶崎新到央美美术馆
解 读 中 央 美 术 学 院 美 术 馆 创作经历 矶崎新,世界著名的日本建筑师,曾在丹下健三的事务所工作近10年,1963年创立了自己的事务所,
其作品兼取东西方文化的设计理念,将文化因素表现为诗意隐喻。
矶崎新说自己属于1968年那一代,他把自己的建筑设计生涯以1968年为界划分为三个阶段,一个是1968年以前探索现代主义建筑的阶段,然后1968年这个关键性的变革时期,他目睹了现代社会的多种乌托邦梦想的破碎,开始反思新状态下建筑和社会的发展可能,然后就是1968日年以来多年的持续的探索,迪斯尼总部和德国慕尼黑近代美术馆、日本京都音乐厅让他获得国际性的承认。
自此,矶崎新在世界建筑史上留下了一个个不朽的作品。
建筑风格 在矶崎的建筑中,他尤其偏爱使用双道墙的复壁式结构,用以制造黑暗。
矶崎通过对黑暗的处理除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外。
还用自身的深刻体验引导观者融入建筑,去寻找某种感觉,这种感觉往往是埋藏于人类内心深处而又不常触发的。
矶崎针对现代建筑尽可能地争取光线、争取空间的做法,推出自己的“黑暗空间”或“空虚空间”,追求一种现代建筑无法表达的美好的意境,表现了他反现代主义的观点,矶崎所谓的“黑暗”并不单纯指外部光线不能透入的那种空间,而是他的建筑中难以理解的、谜一般神秘的方面和他的个人观念,矶崎对人类心灵深处的某种感觉十分敏感,而用通常的建筑手法表达这些感觉很难达到目的,只有用诗的语言去描述、用心去体会才行。
新馆诞生
2001年,矶崎新首次提出“未建成”这一概念,“未建成”建筑是由于种种现实原因或技术原因未能实现的建筑构想,建筑有时间性,而构想是没有时间性的。
它会长夕地保留于思想的空间,成为一种消
解时间界限的建筑史。
那些未完成的作品仍然以某种方式存活,例子之一就是他最新的设计—中央美术
群马县美术馆,1974慕尼黑近代美术馆,1986
奈良会议场,1999喜马拉雅中心,2010学院新美术馆,他从以前的一个设计中获得灵感开始设计。
新馆位于中央美院校园的东北角,美术馆用地并不开阔,而且紧邻校园内的圆形雕塑馆,新的美术馆和现有建筑群协调、并且还要体现出自己的气质是设计的难题。
美术馆建筑呈微微扭转的三维曲面体,虚实参半,天然岩板的幕墙,配以最现代性的类雕塑建筑曲线语言,展现中央美术学院内敛低调的特质,与校园内吴良镛先生设计的深灰色彩院落式布局的建筑直线语言形成对比,两者之间既冲突又融合。
从央美美术馆到矶崎新
尺度认知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由矶崎新设计,于2008年三月竣工。
新的美术馆位于校园的东北角,建筑占地面积354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777平方米,建成后的美术馆高总共6层,地上4层,地下2层。
地下 2 层、1 层层高分别为 5.2 m 和 4.0 m; 地上共 4 层,1 层层高为 4.8 m,其余均为 5.4 m,屋脊标高 21 m,建筑顶点高 24.0m.
造型认知 新美术馆坐落在弧形场地,立体外形为幕墙与屋顶曲线过渡形成壳体,似立体回旋镖。
三个出入口以回旋镖的翅尖和弯角切割而成,出入口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增加了建筑的通透性,同时又满足了采光的需要。
美术馆外墙覆盖灰绿色的岩板,跟建筑的灰砖颜色相协调,协调中富有变化,整个外部结构整齐和谐、层次分明。
外部空间组织 一 、与校园建筑关系 中央美术学院新校区采用十字形的院落式设计,一色深灰青砖的院落式建筑群与南渠湖公园一大片草坪相连。
建筑不高、线条简明,青砖堆砌、深灰色调。
建筑的质朴以及传统文脉与现代结构的融合,既单纯冼练又大气磅礴。
美术馆建筑呈微微扭转的三维曲面体,虚实参半,天然岩板的幕墙,配以最现代性的类雕塑建筑曲线语言,展现中央美术学院内敛低调的特质,与校园内的深灰色彩院落式布局的建筑直线语言形成对比,两者既冲突又融合。
二、与周围道路关系
美术馆坐落在校园的东北角一个弧形场地内,东侧紧邻城市次干道花家地南街、西侧为教学区、北侧为停车场、南侧为美院雕塑陈列
馆,
用地面积相对较少。
建筑从南至北的依据用地形态作弧线处理,在北侧突然大弧度内收,留出与雕塑馆的距离。
建筑主入口设在北侧,方便游客在北侧停完车后进入其中。
内部空间组织
一、交通流线、视线
首层平面二层平面三层平面四层平面美术馆主入口是桥的形式先进入院子,通过这种有弹性、积极的方式把人的情绪调动起来了,建筑的形态消融到人体的运动中。
二、空间品质 矶崎新在想这个美术馆结构时,彻底抛弃了空间中任何支撑结构,而是把墙体作为结构。
客观来讲,这个结构是很脆弱的。
在这种情况下,他但凡有一点结构知识,他就不去做这个结构,但是他有非常强烈的意识去抵抗这个知识,最终把这件事做成了,也符合规范、也符
合验收了,这确实需要建筑师的意志。
并且这么大的空间没有任何防火分区,但只有这么做才能把空间解放出来,假如这么大空间里头有防火分区、卷帘、还有喷淋一系列东西的话,
那就不会出现这么纯粹的空间。
正是建筑师的这种坚毅品质才塑造了空间的品质。
局部构造
表皮肌肤处理:美术馆工程外墙为青石板岩幕墙,其构造为: 钢结构柱、梁,2 次钢檩条、镀锌钢板,保温棉、铝镁锰。
图a,b
膜吊顶:美术馆 3、4 层共享空间及 4 层的吊顶采用45%透光率膜,以此获得在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时良好的光影效果。
图c 楼梯踏步设计:美术馆踏步踢高板不是压在踏面板之下而是踏面板被镶嵌在两个踢高板之间,这样可使踢面减少一条线,简洁纯粹,与美术馆的简约气氛和协统一。
图d
客观评价 一个好的建筑必定是个人性化、让人舒服的建筑,这就是我们从矶崎新内心所看到的美术馆;一个好的建筑师必定是个强势的建筑师,这就是我们从美术馆中看到的矶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