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概述
第一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概述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坚持马克思主义 指导思想
确立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社会主义 核心
价值体系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 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树立社会主义 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二、本门课程设立的科学依据
科学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治国方略:坚持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 时代要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现实需要:大学生成长的迫切需要
(一)科学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意义;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 涵;
•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法律: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
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人们的权利 和义务为内容,通过对人们行为的作用来 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体系。
•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 • 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 法律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
法律基础:是法律中最基本、最核心
的内容,包括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理论、 基本体系、法律的基本程序以及基本法制观 念等,是每一个社会主义公民都应具备的基 本法律知识,也是对非法律专业学生应具备 的法律素质的基本要求。
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靠人们自觉遵守。
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相互作用
•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 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相 互作用
共同融入
人的思 想道德 素质和 法律素 质
(三)时代要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道德• 可法律以与道弥德补的关知系识的缺陷, 但知• 识社会不主义能法弥律与补社道会主德义的道德缺的陷相 。
国外道德教育状况
国外道德教育状况
互作用
——但丁
苏格拉底 知识即美德
卢梭
• 第一阶段,出生—2岁: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体 育教育,使身体得到健康的发育。
• 第二阶段,2—12岁:儿童的“理智睡眠” 期应进行身体的各种感官的教育,使儿童通 过活动,积累对周围事物的感觉经验,为发 展判断、形成理智打下基础。
• 第三阶段,12—15岁:儿童应该进行广泛的 学习,接受劳动教育。
• 第二是青年期(15-19岁),最容易 发生从因循阶段道德向后因循阶段道 德转化。主张通过道德两难故事和公 正团体的建立方法进行道德教育。
国外道德教育状况
• 内容丰富,地位重要:
新加坡;美国;英国;
宗教教育
德国;日本
• 途径广阔,方法灵活
政党与政治活动
学校课堂教学
家庭教育
社会性思想道德教育
大众传播媒介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时代精神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身体素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科学文化素质
道德素质
人的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
心理素质
法律素质
学习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
4 本门课程和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 5 如何学好本门课程
一、基本概念
广义义
狭义
2
凡是出现在人们意识领域的 思想现象,包括较系统的观 念形态的思想和偶然出现的
是理性认识或理性认识 的结果。
心理反映皆称为思想。
思想
道德:主要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
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 为规范的总和。
• 思想道德:这一词虽然由思想和道德两个词组成,但
• 第四阶段,15—成年:这个阶段教育的主要 任务是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包括培养善良 的感情、正确的判断和良好的意志,还应该 开始学习大量的人文学科知识。
劳伦斯·柯尔伯格
• 道德发展存在着阶段性,人的道德发 展存在两个关键时期;
• 第一是少年期( 9-13岁),最容易 发生从前因循阶段道德向因循阶段道 德转化;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它 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 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 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 基础,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 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 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 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 本。
由于中共中央文件和思想理论界的广泛使用,已经成为 一个具有特定内涵和外延的专门名词。
•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指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内容。
• 思想道德修养:是对大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
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 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 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 人的过程。
区别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
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以各种法律渊源 的形式表现出来。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 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
调节领域不同:道德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的,
包括人们的行为,思想等。而法律只调整人们有关 法律的行为。
调节方式不同: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主 讲: 戴正清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Tel: 13986021018 Email:zhqdai403@
第一讲 绪论
光靠科学技术,不 能把人类带向幸福与高 尚的生活。人类有理由 将崇高的道德准则的发 现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 之上。
—— 爱因斯坦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基本概念 2 本门课程确立的科学依据 3 本门课程的体系结构和内容
中心环节 基本要求
(二)治国方略:坚持以德治国 与依法治国相结合
•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 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
道德的相互作用
联系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道德与法律都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 的一种社会规范。
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 ,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意志。
道德与法律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法律为道德提供 了保障,道德建设为法律制定提供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