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楚汉之争参战有哪几个诸侯国

楚汉之争参战有哪几个诸侯国

楚汉之争参战有哪几个诸侯国
秦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络绎不绝,其中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的战争最为引人注目,也相当激烈,在历史上留下不朽的笔墨。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楚汉之争参战有哪几个诸侯国,希望你喜欢。

楚汉之争参战诸侯国韩国
1.1韩王成时期
韩成是前韩国王室,秦末被拥立为韩王。

公元前202年四月,项羽封韩王成为韩王,都阳翟(今河南禹县)。

因张良降汉,导致项羽受到威胁。

项羽就以韩王无大功,而张良又为刘邦谋臣为由,将其留在彭城,贬爵为侯,不久杀之便杀了韩王成。

1.2郑昌时期
郑昌,秦朝时吴县(会稽郡治所,今江苏苏州)县令,与项羽关系很好。

项羽起兵后,跟随项羽左右。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项羽立郑昌为韩王,以抵御汉军。

汉王刘邦平定三秦后,派韩信(韩太尉韩王信)攻取韩地,郑昌投降。

1.3韩王信时期
韩王韩信是原来韩襄王的庶出孙子。

到了项梁拥立楚王的后代楚怀王的时候,燕国、齐国、赵国、魏国都早已自己立下了国王,只有韩没有立下后嗣,所以才立了韩国诸公子中的横阳君韩成为韩王,想
以此来占据平定原韩国的土地。

项梁在定陶战败而死,韩成投奔楚怀王。

沛公带军队进攻阳城时,命张良以韩国司徒的身份降服了韩国原有地盘,得到韩信,任命他为韩国,带领他的军队随从沛公进入武关。

沛公被立为汉王,韩信随从沛公进入汉中。

汉王平定三秦时,就答应将要韩信为韩王,先任命他为韩太尉,带兵去攻取韩国旧地。

汉二年(前205年),•韩信平定了韩国的十几座城池。

汉王到达河南,韩信在阳城猛攻韩王郑昌。

郑昌投降,汉王就立韩信为韩王,常带领韩国军队跟随汉王。

汉三年(前204年),,汉王撤出荥阳,韩王信和周苛等人守卫荥阳。

等到楚军攻破荥阳,韩信投降了楚军,不久得以逃出,又投归汉王,汉王再次立他为韩王,最终跟从汉王击败项羽,平定了天下。

汉五年(前202年)一月,汉王和韩信剖符为信,正式封他为韩王,封地在颍川郡,都阳翟。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春天,汉高祖认为韩信雄壮勇武,封地战略位置险要,就下诏命韩王韩信迁移到太原以北地区,以防备抵抗匈奴,建都晋阳。

经刘邦同意韩信把都城迁到马邑。

同年秋,韩王信联合匈奴起兵造反,逃亡匈奴,国除。

齐国
2.1秦末时期
田儋(-前208年),故齐王田氏宗族。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十月,陈涉派周市在东方攻城略地,至狄地,田儋和从弟田荣、田横击杀当地县令。

田儋自立为齐王,占领整个齐地。

六月,秦将章邯于临济围攻魏王魏咎,田儋率兵救魏。

田儋带兵去解围,被章邯军突袭,
田儋战死。

田儋死后,齐人就立了另一支齐王后人齐王建之弟田假为齐王。

田儋的弟弟田荣收拾残兵又打回齐国,赶走了田假,又立哥哥田儋的儿子田市为齐王。

2.2楚汉战争时期
田荣因不去救项梁得罪了项羽,秦国被灭之后,项羽重立了一个立过战功的田都为齐王,并将齐国分为三国,将原齐王田市迁徙封为胶东王,封故齐王建孙田安为济北王。

田荣非常愤怒,带着自己的部队又赶走了田都,原齐王他的侄子田市胆小怕事,不听他的话,田荣一怒之下杀掉他,自立为齐王。

不久又使彭越攻杀济北王田安。

项羽听说后带兵讨伐,杀掉了田荣。

田荣的弟弟田横收拾残兵,继续和项羽对干,项羽战线太长,离开了齐国。

于是田横又立田荣的儿子田广为齐王。

汉三年(前204年),刘邦派郦食其游说齐国结盟,齐王田广答应,留下郦食其加以款待。

此前韩信已奉刘邦命攻齐,在得知郦食其成功说服齐国以后,原本打算退军,但蒯通以刘邦并未发诏退军为由,说服韩信不要把功劳让给郦食其,韩信听从,攻击未作防备的齐国。

田广得知消息后极为愤怒,烹杀郦食其。

韩信击败齐军,田广引兵向东撤退,并向项羽求援。

韩信在潍水以水计击败田广和楚将龙且的联军,龙且战死,韩信陆续平定齐地。

田广死后,田横自立为齐王,迎击汉将灌婴,败于嬴(今山东莱
芜西北),投奔彭越。

刘邦打败项羽后登基称帝,建立西汉,封彭越为梁王。

田横不肯称臣于汉,率徒众500余人逃亡海上,避居岛中(今青岛即墨市田横岛)。

刘邦知田横兄弟治齐多年,齐地贤者多归附之,为除后患诏令赦田横罪而行招抚。

田横被迫偕门客二人赴洛阳,田横趁谎称沐浴更衣之时于途中(偃师)自杀,两门客得知后也相继自杀。

留居海岛的500余壮士闻田横死讯,亦全部自杀。

刘邦感慨于田横能得士,遂以王者礼葬田横。

2.3韩信时期
汉四年(前203年),韩信以齐地未稳为由,自请为假齐王(假,有代理的意思),以便治理。

当时刘邦正受困于楚军的包围下,不得不听从张良和陈平的劝谏,封韩信为齐王。

项羽死后,刘邦迅速夺取韩信的兵权,并改齐王为楚王,移都下邳。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刘邦立庶长子刘肥为齐王,封地七十座城,百姓凡是说齐语的都归属齐王。

胶东国
公元前202年四月,项羽将齐国一分为三,封原齐将田都为齐王,将原齐王田市迁徙封为胶东王,都即墨,是为胶东立国之始。

田市的叔父、原齐相田荣非常愤怒,带着自己的部队赶走田都,田市胆小怕事,不听他的话,前往胶东就国,田荣一怒之下杀掉他,自立为齐王。

不久又杀济北王,三齐复为齐国。

前164年,汉文帝分齐为六国,立刘雄渠为胶东王。

汉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封刘彻为胶东王。

济北国
汉元年(前202年)四月,项羽将齐国一分为三,封原齐将田都为齐王,将原齐王田市徙封为胶东王,封故齐王建孙田安为济北王,都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是为济北立国之始。

项羽破釜沉舟渡河救赵时,田安攻下济北数城,并率所部投奔项羽。

田荣造反时被彭越攻杀,版图复并入齐国。

汉文帝为削减诸侯,加强中央集权,以所封齐悼惠王子分齐为王,封刘志为济北王,之后多有分封。

常山国
汉元年(前202年)四月,项羽徙封赵王歇于代地,因张耳亦同各路诸侯入关,且素闻张耳之才名,又念其扶赵抗秦之功,乃立分赵地北部,立张耳为常山王,理信都(今河北邢台)。

是为常山国立国之始。

张耳立国,陈馀甚怒,对人道:“张耳和馀功相等。

今张耳为王,我却称候,项羽对我不公。

”当时,齐王田荣叛楚,陈馀乃使门下客夏说对田荣道:“项羽执掌天下不平,请借给我兵,南皮可掩蔽你。

”田荣欲树党以反楚,乃谴给陈馀。

陈馀又加三县之兵袭击常山王张耳。

汉二年(前205),常山被攻破,张耳败走。

十月,投汉王刘邦,待之甚厚。

陈馀迎赵王歇复为赵王,赵王歇立其为代王。

公元前188年,汉惠帝封三子刘不疑为常山王,之后多有分封。

其他诸侯
6.代国
7.赵国
8.燕国
9.辽东国10.雍国11.塞国12.翟国13.河南国
14.西魏国15.魏国16.殷国17.九江国18.衡山国19.临江国
20.长沙国21.彭越22.陈余22.田荣24.闽越25.南越国
楚汉之争诞生的成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三户亡秦、亡秦三户、一饭千金、胯下之辱、破釜沉舟、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背水一战、拔帜易帜、四面楚歌、霸王别姬、解衣推食、汉中高对、萧何月下追韩信、推陈出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楚河汉界、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独当一面、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中原逐鹿、略不世出、居常鞅鞅、百战百胜、作壁上观、勋冠三杰、一决雌雄、沐猴而冠、约法三章
不赏之功、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十面埋伏、伐功矜能、鸟尽弓藏、锦衣夜行、衣锦夜行、衣锦还乡、战无不胜、国士无双、半渡而击
置之死地而后生、功高震主、人心难测、无颜见江东父老、取而代之、江东父老、先发制人、付之一炬、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楚汉之争各时期的楚汉阵营汉军还定三秦时期
楚:雍(章邯)、塞(司马欣)、翟(董翳)、韩(韩成)、西魏(魏豹)、常山(张耳)、河南(申阳)、殷(司马卬)、燕(韩广)、九江(英布)、临江(共敖)、衡山(吴芮)
汉:赵(赵歇)、代(陈余)
汉军东进初期
楚:雍(章邯)、韩(郑昌)、西魏(魏豹)、河南(申阳)、殷(司马卬)、燕(韩广)、九江(英布)、临江(共敖)、衡山(吴芮)
汉:齐(田荣)、赵(赵歇)、代(陈余)、塞(司马欣)、翟(董翳)、河南(申阳)、魏(原西魏,魏豹)、殷(司马卬)
汉军进攻彭城时期
楚:雍(章邯)、燕(韩广)、九江(英布)、临江(共尉)、衡山(吴芮) 汉:塞(司马欣)、翟(董翳)、魏(魏豹)、赵(赵歇)、代(陈余)、齐(田荣、田广)、闽越(无诸)、建成侯(彭越)
彭城之战后
楚:雍(章邯)、魏(魏豹)、代(陈余)、赵(赵歇)、齐(田广)、燕(韩广)、九江(英布)、临江(共尉)、衡山(吴芮)
汉:建成侯(彭越)
韩信北伐后
楚:临江(共尉)、衡山(吴芮)
汉:魏(相国、建成侯彭越)、赵(张耳)、齐(韩信)、燕(韩广)、淮南(原九江,英布)、闽越(无诸)
垓下之战时期
楚:临江(共敖)
汉:魏(相国、建成侯彭越)、赵(张耳)、齐(韩信)、燕(韩广)、淮南(英布)、衡山(即后来的长沙,吴芮)、闽越(无诸)
楚汉之争参战有哪几个诸侯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