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关于便利店的资料汇总便利店经营管理探讨 (3)【便利店引入金融服务柜台模式在沪流行】 (3)【便利店给银行代收费用还挺能赚钱】 (3)【待嫁外资是国内商业企业现在的普遍心态】 (3)【老百姓到底想从便利店得到什么】 (3)【便利店凭什么比大型超市商品贵20%?】 (4)【便利店在速食上还可大做文章】 (4)【迪亚对社区便利店的极大杀伤力】 (5)【圈地之后的便利店更需要精细运营】 (5)【要在全国6500个加油站开便利店完全是海龟食洋不化】 (5)【便利店和标准超市的销售受到天气变化影响最大】 (6)【怎么样做便利店,我们还需要学习】 (6)【对超市和便利店的理解对比】 (7)【毛利率达不到25%的便利店不可能盈利】 (7)【目前一级城市的便利店尚处在小资本混战的时代】 (8)【24小时便利店不安装防盗设施还是会增加成本】 (8)【全国市场企业的店铺资源在未来缺乏为B2C服务的价值】 (9)【7-11便利连锁店引进独家销售商品的经验】 (9)【7-11关店率达到7%】 (10)【OK便利店目标顾客由家庭主妇转移至上班族及学生】 (10)【便利店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大力发展加盟店】 (10)【区域加盟店做大更为容易自立门户】 (10)【便利店小型超市化最后必为大卖场所败】 (11)【连锁便利店提供电子商务服务模式不符合国情】 (12)【上海CVS销售额与门店数的递增回落到35%】 (12)【上海美亚21世纪便利的缺货问题凸现操作者的专业素养】 (12)【在上海做便利店是个误会?】 (13)主要便利店企业发展情况 (14)【华联入主罗森象征意义居多】 (14)【联华快客把便利店开到中石化的加油站,有新意】 (14)【北京五家商企的便利店加盟费用减半实际意义不大】 (14)【美亚想在上海便利店市场上大干一场】 (15)【美亚投资背景的神秘面纱至今都还没有被掀开】 (15)【7-11便利店在广州的“榜样”关门了】 (15)【7-11在北京的便利店数量可能会迅速增加】 (15)【原来是李嘉诚收购了上海21世纪便利店】 (16)【上海7-11经营权之争结局可能是“伊藤洋华堂+正大集团”】 (16)【联华快客年内在北京增开80家属于市场试探】 (16)【“超市发连锁”将推出便利店新品牌“中超便利”】 (17)【伊藤洋华堂在北京开设7-11便利店计划是300家】 (17)【7-11、迪亚、冠军店在北京开的便利店进入前期准备工作阶段】 (17)【日本排名第三的便利店明年要进入美国】 (17)【日本7-11便利店已突破1万家店铺】 (18)【迪亚折扣店给北京中小超市带来的冲击尚难以看清楚】 (18)【康师傅还要在上海开500家便利店】 (18)【超市发成为联华快客之后第二个在北京开出第100家便利店】 (19)【日本7-11花巨资建设仅次于NASA的资料库做什么?】 (19)【上海可的便利总经理邱源昶入选03年零售业十大风云人物】 (19)【北京好邻居便利连锁公司内部股权发生重大变更】 (19)【联华快客便利在北京市场亏损严重】 (20)【北京超市发便利总经理贾冬梅离职】 (20)【顶新、伊藤忠、全家和中信全力在上海推全家便利店】 (21)【统一集团为丧失北京便利店阵地正与7-11谈判】 (21)【统一超商可能获取上海福建等市场的7-11决断权】 (21)【好邻居便利店声称加盟者可以年盈利5-7万】 (22)【家乐福集团总裁Daniel Bernard称在华会适时并购】 (22)【顶新旗下全家便利店首家门店下月上海开张】 (22)【原7-11高管替良友便利推广第二代便利店】 (23)各区域市场便利店发展情况 (23)【深圳便利店尚不足百家是陷阱不是机遇】 (23)【北京便利店的项目审批手续过于复杂】 (24)【美国国家零售联盟公布2002年美国零售百强】 (24)【北京市商委再次出手推动便利店的发展】 (24)【北京市推广连锁便利的优惠政策不会超过两年】 (24)【我们为什么说北京推广便利店政策优惠不会超过2年】 (25)【要推动便利店发展,北京在便利店服务项目的审批上要简化】 (26)【北京便利店明年有望和银行合作提供金融便民服务】 (26)【北京今年新起的便利店可能存在面积大而不当的情况】 (26)【天津下一步引进外资商业的重点在折扣店和便利店】 (26)【泰国零售企业发展好过中国等亚洲各国】 (27)【南京便利业开始在价格和服务上动脑筋】 (27)【北京市连锁超市便利店总数达1566家】 (27)【香港便利店北上有政策方便可以利用】 (27)【南昌便利店全面亏损入不敷出等待救援】 (28)【北京便利店确实到了可以进入的时候了】 (28)【一天连50个顾客都没有,也叫做便利店?】 (28)【日本便利店整体进入中国,“道路光明前途曲折”】 (29)【上海便利店大多还是入不敷出】 (29)【广州市便利店市场基本情况】 (30)【统一超商海外便利店业务盈利将增强其在内地扩展决心】 (30)【深圳市场的企业培育能力】 (31)便利店经营管理探讨【便利店引入金融服务柜台模式在沪流行】在上海,前有光大银行和上海农信社先后与便利店联姻后,交通银行日前也宣布把金融服务柜台延伸至上海600家21世纪便利店。
银行借道便利店,不仅节约店面成本,有效深入社区、拓展电子银行领域,同时,也为中间业务发展提供契机。
在未来两年里,这种从国外传来的经营模式,将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众矢之的”。
据悉,交通银行将通过21世纪全市网点为上海市民代收取公用事业费、申办申领太平洋卡等提供金融便利服务,从而把金融服务柜台延伸至上海市600家21世纪便利店。
可代理交行代收业务及申办太平洋卡业务的便利店,将统一悬挂“交通银行金融服务站”的明显标志,以便居民辨认。
【便利店给银行代收费用还挺能赚钱】在此前的《零售传真》中,我们认为,上海在开拓便利店业务方面比北京走得远。
现在又有新的事实表明这一点。
400多家上海“可的便利”为光大银行代理收取公用事业费,收获很丰。
网点数不多的上海光大银行2001年12月入驻便利店代收公用事业费,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其代收业务量已从初期的每月几千万元迅速扩增至今年6月份的2.7亿元。
今年上半年,该行通过服务网络代收公用事业费的总金额累计达6.04亿元,按照公用事业单位向代收部门支付平均2‰的代收费计算,便利店和银行总共可获得120多万元的手续费,对半分后,“可的便利”的纯收入超过了60万元。
丰厚的收益和几百亿的现金流,让银行看到了进驻便利店的商机,也让便利店尝到了甜头。
继光大联姻便利店大半年左右,上海农信社和交通银行也相继借道便利店拓展各自的业务。
去年上海一年的公用事业费总计230亿元,其中55%都是通过便利店网点现金支付,如果按照千分之三的手续费计算,收入将达到近4000万元。
【待嫁外资是国内商业企业现在的普遍心态】21世纪便利被转手,从中可以看出许多端倪。
曾经作为21世纪便利咨询顾问的汪亮直言:“21世纪便利原来的投资方上海城开集团,在组建21世纪便利之初就计划着寻找一个好的买家。
相比兄弟企业‘家得利超市’去年2000万元的盈利而言,高速扩张的21世纪便利店则是亏损加剧。
于是,在今年年初,上海城开集团便萌生了售卖便利店业务的念头。
”良友便利店也是成功吸纳了39%的外资,上海交电家电商业行业协会的秘书长韩建华透露,上海永乐家电也不断地在与外资接触。
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商业的发展就开始普遍提速,而大部分企业的心态都是为了提高身价,等待收购。
据悉,上海业内私下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上海百联重组的初衷也并非为了与跨国零售商抗衡,而是要优化资产,提高外资收购的起点。
由于各地方开始重视商业规划,重视对商业网点的布局,在某些业态上对进入都有了限制,使得一些商业网点成了稀缺资源,因此为国内商业企业跑马圈地然后待价而沽带来可能。
【老百姓到底想从便利店得到什么】AC尼尔森(全球领先的市场研究公司)今年上半年发布的一份“购物者趋势调查”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国购物者在购买日用品时由以前的传统业态转而选择现代业态,但当今面临众多选择的中国消费者显然并不仅仅钟情于某一家门店。
因此问题在于零售商要给消费者一个充分的理由,才能让消费者在某一个特定的门店购物。
其中关于便利店方面,消费者在陈述选择门店的要素时提到5项主要指标,分别是“便利的地点”、“一站式购物”、“新鲜、可以即时食用”、“现代化的高效率的购物过程”、“提供额外的服务”以及“24小时营业”,各项指标的重视程度大体相当(分别有16%-20%的提及率)。
另外的调查显示:去便利店的男性比女性多,男性占到70%,年轻人比中老年人多,占到80%,白领比工薪族多,占到70%。
便利店不到一百个平方,这种业态的优势到底在哪里?主要是便利。
即时消费、24小时服务,同时为消费者的休闲夜生活提供了新的场所。
即时消费的食品和药品、书刊、报纸是便利店的拳头产品。
在上海生活过的人就知道,上海的便利店,可以说是三步一哨,五步一岗。
而上海人熟称的“夫妻老婆店”式杂货铺似的零售业已经边缘化了。
不同区域的便利店其优势服务不一样。
在上海的陆家嘴便利店,卖得最好的什么?是依云水和200多块一瓶的洋酒!通过便利店,我们能得到什么?人流和价格。
便利店的价格一般比超市贵20%!【便利店凭什么比大型超市商品贵20%?】便利店的生命力在于:消费者可以在任何想买东西,但是不愿意跑腿花时间到超市购物的时候买到东西;便利店的营业时间长,所出售的商品大多数会在购买后半个小时内就消费了,许多顾客一周光顾便利店三次以上,但是平均每次的购物金额很小,由于货架空间有限,需要很多次的配送商品。
便利店以经营食品为主,位置极为便利,营业时间长。
其经营的主要部分是牛奶、鸡蛋、面包、三明治、快餐、饮料、报纸、杂志、啤酒、香烟等商品。
便利店经营商品以方便商品为主。
方便商品是指顾客经常购买或者即刻购买,并几乎不作购买比较和购买努力的商品,这类商品包括烟草、肥皂、报纸等。
同时,便利店还要注意一些日用品、冲动型商品和紧急用品的商品备货。
日用品主要是消费者经常购买的商品,例如:牙膏。
冲动型商品是消费者没有经过计划或者寻找而购买的商品。
由于消费者一般不愿意专门去选购,所以这些商品到处都可以购到。
口香糖、杂志之所以被放在收款台就是因为顾客可能原来没有想到要购买它们。
急用品是当消费者的需求十分紧迫的时候购买的产品,如下雨时候的雨伞,停电后的应急灯等等。
【便利店在速食上还可大做文章】一条来自海峡对岸的消息值得注意。
拥有3500多家门店的统一超商“7-11”便利店,从8月初开始以“最大的连锁汉堡店”为号召,推出低价汉堡,引起轰动,每天可售出近20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