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
•夏天避暑:依靠北房走廊上的和合适尺度的房檐。房檐其实是围合 庭院的很重要的一部分构件,它保证了夏季中午,阳光只能照到门 口,确保了采光还晒不着里面人的活动地带。
这北房的南墙和房间的进深 比例成为了阳光进出的一个可控 因素,俗话说“柱高一丈,平出檐 三尺”也就是说南墙高3米,那么 房檐就得探出一米左右。这样才 能令冬夏两季根据光影的角度不 同,实现冬季阳光充裕,夏季遮 阳避暑。
•
•
四合院的历史
四合院是北京人的传统民居,从辽 代起已初步形成规模,经历代逐渐 完善,最终成为近代的民居形式。
清 代 北 京 典 型 街 坊 及 四 合 院 排 列 布 局
随着中央集权的不断巩固和加强,
在清朝时,北京的住宅形制基本 上都是由四合院的建筑布局为蓝
本发展起来的。
四合院的基本格局
四合院建筑的布局及规模: • 大多呈现长方形平面,所有建筑 都采用正朝向,以南北纵轴对称 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 征的。 • 以院落为核心,按其规模的大小 ,有最简单的一进院、二进院或沿 着纵轴加多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 院。
民居建筑分析——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的概念
• 中国传统住宅有很多都是围和的院落形式,统称“合院住宅”,北 京四合院是其中最典型的。 四合院是北方传统的民居形式, 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 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 为北方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 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口”字形。 北京四合院属砖 木结构建筑。
从自然上讲,四合院属于合院住宅,合院住宅中的庭院四周 闭合而露天,可以营造出内部良好的小气候,减少不良外在气候
的影响。一方面可以在夏天有效地遮荫纳凉,冬天又可以很好地
采光保暖,抵御风沙。露天通透的庭院既是入风口也是出风口, 通过自然的风压得到流畅的通风。此外,庭保温
北京的冬季天气不是很好,中午太阳高度角较小,并且寒冷, 于是“采光”和“保暖”便成为北京四合院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合院作为小规模的庭院形式,房子的高3米左右,进深比高略大 一些,这样的情况下院子就绝对不会小于10米。因为庭院的尺寸都是 严格按照日照角度计算得出的:
•冬天保温:正午的时候阳光才能透过窗户直接照到后墙根,整个房间 都可以沐浴在阳光下,房间自然就会明亮温暖。
搭天棚
思考与总结
传统民居的形成与社会、文化、习俗等有关,又受到气候、地理等 自然条件影响。中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由于各地气候悬殊,地 理条件不同,材料资源又有很大差别,加上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 生活方式和审美要求,造成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结构方式、立面 外观和内外空间处理也不相同,使得中国民居建筑具有鲜明、丰富 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性。 经过数千年的岁月打磨,传统民居不仅很好的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文化 思想,同时,对于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也有着很好的适应能力,亦能够 充分地利用当地资源。 作为民居建筑代表之一的四合院,深刻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 居住建筑的一朵奇葩。对今后的建筑设计也展现了其很大的借鉴意 义。
游廊
庭院
· 庭院小气候
北京四合院最常见的小品就是“天棚,鱼缸,石榴树”,并且 只有在四合院中才能这些陈设。
•搭天棚,也叫搭凉棚、搭彩、搭天花,是北京四合院中消暑纳 凉的一种理想方法夏日的凉棚是大人们乘凉休闲之地,清凉舒 适,是调节庭院小气候的有效手段。 •北京四合院的中央,便常常摆放一只或数只很大的鱼缸, 有些 鱼缸里观赏,二能够调节空气,第三还具有防火的功能。 •石榴树则是四合院绿植系统中最常用的树
谢谢观看!
通风与散热
院落处于四合院的中心,坐地朝天,既可以承接阳光雨露,日月 精华,纳气通风,给住宅带来必需的新鲜空气,同时又可以迎接雨水 的冲刷洗涤,使居住环境不断的新陈代谢。这种通风小气候所蕴含的 深刻设计哲理就是院落要沟通天地阴阳之气。
所谓通天地阴阳之气,就是利用庭院的位置和与四周住宅的关系营 造和谐的风气候。庭院是整个合院气流的聚集散汇之处,与宅内过厅, 穿堂,檐廊以及门窗隔断等四通八达的联系交融在一起,成为一个更 强大的气流体系,更新循环,生生不息。当住宅规模较大,有好几个 庭院的时候,他们的通风气候还可以连成一体,成为一个大系统,影 响所有院落的房间。
功能布局示意图
北京处于严寒地区,气候四季分明,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其中春季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 且中午太阳高度角较小,气候寒冷,于是“采光”和“保暖”便成 为北京四合院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合院庭院的小气候合理地做出了解决。就是因为庭院是由 四面房间闭合的建筑关系环绕而成的,对外界而言,形成了一个 独立的小环境。庭院的大小尺度,形状比例,四周房子与庭院的 通风散热关系,庭院内的独特的绿植小品等等都是会影响庭院及 周边围合出这个院子的房间的热环境,所以称其为庭院小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