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五板桥煤业掘进管理制度汇编目录第一章技术管理制度 (6)1.作业规程编制、审批、贯彻、落实制度 (6)2.巷道地质、测量管理制度 (8)3.巷道矿压观测与分析制度 (10)4.重大隐患排查制度 (12)5.掘进通防管理制度 (14)第二章现场管理制度 (16)1.巷道开、竣工管理制度 (16)2.现场交接班制度 (17)3.巷道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17)4.巷道维护制度 (17)5.机电设备管理制度 (19)6.特殊地点管理制度 (19)7.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 (21)8.通防设施管理制度 (22)9.事故分析制度 (23)第三章掘进岗位责任制 (24)1.掘进队长岗位责任制 (24)2.副队长岗位责任制 (24)3.跟班副队长岗位责任制 (25)4.技术员岗位责任制 (26)5.班组长岗位责任制 (26)6.顶板管理工岗位责任制 (27)7.架棚工岗位责任制 (27)8.放炮工岗位责任制 (28)9.锚网工岗位责任制 (28)10.煤巷打眼工岗位责任制 (28)11.巷道维修工岗位责任制 (29)12.岩巷打眼工岗位责任制 (29)13.轨道工岗位责任制 (30)14.推车工岗位责任制 (30)15.锚杆、锚索支护工岗位责任制 (31)16.耙斗司机岗位责任制 (31)第四章掘进操作规程 (32)1.掘进操作规程 (32)2.风钻操作规程 (34)3.风镐操作规程 (35)4.放炮员操作规程 (36)5.耙斗装岩机操作规程 (38)6.把钩工操作规程 (40)7.电机车操作规程 (41)8.树脂锚杆支护操作规程 (42)第一章技术管理制度1.作业规程编制、审批、贯彻、落实制度一、作业规程的编制1、由生产技术科分管掘进的专业技术人员任工作面作业规程主编人。
2、根据生产接续时间要求,由生产技术科分管掘进副科长组织下达规程编写通知单,编写通知单必须注明编制完成时间。
3、技术人员接编制通知单后,应提前持由技术负责人签字的委托书,按照分工向有关科室索取资料。
4、有关科室必须按照委托书时间积极组织有关资料的编制,确保资料“先进、科学、合理”。
5、各专业科室负责工作面作业规程各生产系统及相关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其中炮眼布置图和爆破说明书由生产技术科、通风科共同编制。
6、技术人员根据科室提供的各类资料,在规定的时间按照要求的格式完成作业规程的编制。
7、作业规程的编制要求满足下列要求:(1)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上级有关《技术管理规定》的要求。
(2)规程编制力求“先进、科学、合理”。
(3)作业规程必须附有巷道支护设计,要根据类似巷道的矿压观测资料、围岩类别、赋存状况,采用理论计算与工程类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支护设计,选择适合现场实际的支护形式、支护参数,并在实施过程中按照初始设计→矿压观测→实施设计→修改设计的程序进行修改实施,使所选择的支护形式既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投入。
(4)作业规程容齐全、面貌整洁,采用统一的字体、字号〔宋体、4#字(标题用小3#字)、A4纸〕、格式编制。
(5)作业规程编制要求无错、漏字、语句不通及漏页现象。
(6)统一采用AutoCAD绘图软件进行绘图,标注齐全、符合设计要求。
二、作业规程的审批1、作业规程编制完毕后,由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对作业规程中本专业编制的容进行审查;最后由生产技术科完成作业规程的汇总编制工作。
2、编制的作业规程必须由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有关技术、安监等科室进行会审,会审后经技术负责人批准执行。
3、掘进作业规程在施工前审签完毕并报有关单位,措施和施工通知书的审批必须在开工前审签传达完毕。
4、掘进(包括巷修)作业规程及补充措施经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后生效。
三、作业规程的传达贯彻1、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在施工前由生产技术科组织传达学习,执行签字制度,不许他人代签。
2、片区管理人员、班组长必须参加作业规程容的考试。
凡考试不及格或不听传达者不得参与施工,由安监科负责监督检查。
3、发现未学习规程和措施而下井的,要追究安监科长及生技科长的责任。
4、参与工程施工的生产管理、安全监察、地质测量及有关业务科室人员也要认真学习作业规程,并对规程的落实负责。
四、作业规程的落实1、作业规程和技术措施经技术负责人签字生效后,各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执行,不按规程和措施施工的,要追究施工单位负责人和技术副区长的责任。
2、作业规程的执行情况由安监科人员监督检查,由专业人员每旬巡回进行一次不定期的抽查,每月由分管矿长组织一次全面检查,存在的问题要以通知单的形式通知施工单位,施工单位问题整改后反馈给相关科室并存档。
3、生技副科长对规程措施的现场兑现负直接技术指导责任,按规程措施规定的安全技术原则抓好落实,施工现场符合安全质量标准化规定。
4、规程、措施在现场执行中发现特殊或重大问题时,技术副科长必须及时与业务科室联系,同时向技术负责人或分管副矿长汇报批准,采取对应措施并严格执行。
2.巷道地质、测量管理制度1、地测人员要在采区设计前三个月提供采区地质说明书和图纸资料,经技术负责人签字审批,在设计前一个月提供给设计人员。
2、地测人员要给矿有关领导和工区提供图纸、资料,有关领导的蓝图要每旬填图一次,生产用图要做到每延一次导线填图一次,采掘工程平面图每季填图一次,每半年清绘一次。
3、地测人员在回采工作面放出一个星期必须提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每月提供一次采掘工作面预报(包括水害预报、地质构造、过老巷、老空及上部煤层开采情况),报有关领导及科室。
透老空、老巷要提前20米给有关领导及单位下通知单。
4、地测人员在技术负责人的领导下负责防治水工作和储量管理工作,组织施工探放水工程、地质钻探,探煤钻空要有现场跟班记录资料,并及时填图。
5、所有工作面停采线由地测人员根据《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定》在工作面结束前20天标出。
6、地测人员要对设计及施工放线单进行检查验算后方可放线,如有异议及时向生产技术科设计专业及分管副总反映。
7、开拓准备巷道根据开工时间,测量人员要提前标定中腰线,一般巷道掘进5-8米后测量人员到现场标定中腰线,特殊情况按领导安排执行。
8、巷道停工后,测量人员接到停工通知单后两天测出停头位置及标高。
9、普掘巷道贯通前20米,综合机械化掘进巷道50米,下发贯通预透通知单,对预透位置作出标记。
按通知单要求停止其中一个工作面掘进。
10、采掘工作面立体交叉处岩柱小于5米时,测量专业要提前20米下发通知单,到现场标定出交叉位置。
11、测量一般巷道每50米,延放一组中腰线,开拓巷道每40米延放一组中腰线,并用红漆画上明显标志,腰线统一到至轨面水平800毫米为基础,开拓准备巷道中腰线点必须打木桩。
12、地测资料未经领导同意,不得擅自对外提供。
13、采掘工作面遇断层或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地质人员必须一天之到现场查看,升井后3小时将构造情况填图,并向分管领导汇报。
14、采掘规程审批时,地测人员负责对地质、水文情况把关。
3.巷道矿压观测与分析制度掘进巷道的矿压观测由生产技术科矿压组执行。
矿压观测研究项目开始前要有掘进副矿长组织编写可行性论证报告。
在现场观测前,由矿压组组长组织编写矿压观测方案,明确形象进度和完成时间。
建立矿压研究资料档案,原始资料、数据齐全,有效。
每季度由矿压组组长组织本季度矿压观测总结报告和下季度工作安排意见;年底必须提出当年矿压观测总结及下年度矿压观测研究项目计划。
1、生产技术科掘进矿压组必须按规定对采掘工作面进行矿压观测。
锚杆支护巷道矿压观测容包括:巷道表面位移的观测、顶板离层指示仪的观测、锚杆受力观测。
2、对应力集中区,矿压显现明显的工作面和掘进迎头必须进行矿压观测,并提出矿压分析报告。
3、监测人员必须真实全面的量取和记录原始数据,反映现场支护质量情况,为顶板管理及支护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4、矿压组要按实际需要设置观测点,做好日常观测工作,并做好原始记录。
5、巷道表面位移点设置采用中腰线成十字布点法,顶、帮测点均在孔中打入木桩,顶板离层观测深基点高度为6米,浅基点高度为1.8米。
6、布置测点时,由工区技术员协助矿压组完成相关工作。
7、地测人员组织生产技术科、施工单位在锚杆支护巷道每100米打一次顶板岩性探测孔,以掌握顶板岩层状况,为修改支护设计提供依据。
由地测人员绘图,并在2天之将顶板岩层柱状图提供生产技术科和工区技术副区长。
8、生产技术科分管掘进副科长对掘进巷道矿压观测负责,并指派一名技术人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在观测工作中如发现顶板离层超过警戒值,有冒顶危险时,观测人员要立即向有关领导汇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否则追究矿压组有关人员的责任。
9、每个矿压观测研究项目观测工作结束后,矿压组应及时总结并于20日提出矿压观测研究报告,经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提出评估意见。
4.重大隐患排查制度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做到超前管理,防患于未然,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根据《矿井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实施细则》的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1、矿井安全隐患的排查(1)矿实行对安全隐患进行“四级排查”制度。
即:由矿、科室、区队、班组分级定期排查隐患,分专业综合管理的办法。
排查事故隐患的方法容按《矿井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实施细则》执行。
(2)每月25日前由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各分管副矿长、各科室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对全矿井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分类,确定等级(即A、B、C三级)。
并将隐患排查情况形成会议纪要,发有关科室。
安监科长负责组织做好隐患的筛选整理,对确定的A、B级事故隐患于每月26日报矿长。
(3)每月22日之前各分管副矿长组织有关科室对本专业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同时总结当月安全隐患整改处理情况。
“一通三防”由通风科负责整理;顶板管理、地测防治水系统由生产技术科负责整理;机电系统、运输系统由机电运输科负责整理;各专业的安全隐患排查及处理情况必须不少于一式三份,形成书面材料(分别送技术负责人、安监科长,自留一份存档,其他分管人员按需要)。
(4)班组安全隐患排查:每班作业前,必须由班组长先对作业点进行安全隐患排除,对查出的隐患处理后才允许作业。
2、安全隐患的整改(1)矿分管副矿长是本专业隐患项目的整改总负责人,有关科室、区队长是隐患项目整改的具体责任人,科室负责人协助分管副矿长做好隐患项目整改的日常管理工作。
(2)相关科室必须根据安全隐患排查项目与有关科室制定详细的隐患处理措施,并做好检查落实工作。
(3)区队每周排查的隐患,由区队长负责组织整改,专业管理人员进行巡回检查验收,安监科及时做好监督整改,确保整改质量。
(4)班组排查的事故隐患,由班组长负责现场组织整改,安全员现场督促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