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
《一分钟有多长》
山东省淄博市市直机关第二幼儿园王效杰
教学理论依据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是幼儿社会性不断完善、人格不断健全的过程,孩子们在学前阶段形成的价值观、意志品质、行为习惯等决定了他们能否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升入大班,幼儿就进入了幼小衔接的关键期。
我们发现很多幼儿存在做事拖拉,没有计划性,时间观念淡薄的现象。
如何在入学前增强幼儿的时间观念,提高做事效率,养成做事守时的良好习惯呢?《一分钟有多长》这个社会活动,力图通过感受、体验、操作、强化等方法,让幼儿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感受一分钟的长短,明白一分钟虽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的道理,从而增强幼儿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管理意识,为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教学策略:
1、注重活动中的体验,避免简单枯燥的说教
在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中,体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
本次活动中,“培养时间观念,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这样的目标,是不可能通过简单枯燥的说教实现的。
因此,我们巧妙设计活动过程,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中亲身体验时间的流逝与不可逆性,让幼儿在活动中时时刻刻感知时间、体验一分钟的宝贵,从而,轻松实现了活动目标,很好地解决了活动的重难点。
2、注重渗透性和综合性,避免活动的单一性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是培养幼儿良好社会性和个性品质的过程,它应渗透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并与其他领域的活动互相渗透,有机融合。
在活动中,将时间教育与计数、统计、比较、推理等数学学习相融合,避免了社会教育活动的单一性,有利于活动目标的顺利达成。
另外,来源于幼儿生活的“调查表”,孩子们采用比较、讨论、推理的方法得出:抓紧时间做事情,就能节省很多时间。
3、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有效支撑活动的进行。
从一开始“一分钟电子动画”的感知、体验到活动中电子白板的使用,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幼儿的学习更直观、更形象,也让教师的教学更轻松、更有效。
活动目标
1.培养时间观念,懂得利用有限的时间做更多的事。
2.知道时间是不可逆转的,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意义。
重难点分析:
重点:培养时间观念,懂得利用有限的时间做更多的事。
难点:知道时间是不可逆转的。
活动准备:
1、调查表事先每人一份
2、穿珠子、夹玻璃球、套曲别针的操作材料
3、时钟一个、一分钟flash动画一个
4、Noc白板
活动过程
一、认识时钟,感知一分钟:
1、提问:孩子们,你们认识时钟吗?看一看时钟上都是有些什么?现在是几
点钟?
教师在黑板上记录活动开始的时间。
请幼儿说一说一分钟是长还是短。
2、出示一分钟的钟表(动画),让幼儿静静地等一分钟,并说说自己的感觉。
(此环节的开展旨在让幼儿初步说说静等一分钟的感受,激发幼儿进一步体验、操作的兴趣。
)
二、一分钟你能干什么?
1、提问:一分钟的时间我们能干些什么呢?
2、提供:夹玻璃球、串曲别针、穿珠子的操作材料,体验一分钟可以做什么。
幼儿报数,教师记录:请幼儿数一数一分钟自己穿了多少颗珠子、夹了多少个玻璃球球、套了多少个曲别针,并请幼儿报数教师记录在白板上。
3、幼儿讨论:为什么同样的时间,我们做事情的结果不一样。
(1)横向比较:不同的事情
(2)纵向比较:同样的事情
(此环节通过分享与讨论,帮助幼儿了解:原来任务的难易程度会影响最终结果、做事情的熟练程度、专注程度也会影响做事的结果。
)
三、组织讨论:珍惜时间
出示NOC白板:关于起床、洗脸、刷牙的调查表
1、交流调查结果:幼儿说一说自己干完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并根据幼儿所
说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大小。
2、让幼儿通过比较得出:做同样的事情,用的时间越短越好并请幼儿说明理
由。
(此环节目的在于让幼儿明白:生活中提高做事效率,可以节约时间做更多的事情,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时间观念)
四、让幼儿懂得时间的不逆转性
活动结束前,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此时钟表上显示的时间,将其与活动开始时记录的时间做对比,并提出问题:“过去的时间还能再回来吗?”让幼儿通过对比与思考,明白时间的不可逆性。
(此环节的开展首尾呼应,引发幼儿共鸣,让幼儿真正感受到时间的宝贵,从而轻松解决了活动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