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孟德尔定律
蓝黑色:红棕色≈1:1
❖ 结论:分离规律对F1基因型基因分离推测正确。
(三)花粉鉴定法
❖ 杂种后代表现型比例3:1,必备的条件:
(1)研究的生物体必须是二倍体物种; (2)该对性状为完全显性; (3)F1形成的两类配子生活力相同,而且相互
结合机会均等; (4)F2的各种基因型个体存活率相同,并具有
❖ 反交试验结果:
F1仍然全部为红色;F2→红花:白花≈3:1
❖ 反交与正交结果完全一致,表明:
F1、F2的性状表现不受亲本组合方式的影响。
7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结果
(四)性状分离现象
❖ F1个体只表现亲本之一的性状,而另一个亲 本的性状隐藏不表现。
显性性状:F1表现的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F1未表现的亲本性状
❖ 目的:为了检验某个体基因型 ❖ 通过Ft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判断:
→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一)测交法
1、杂种F1基因型及测交结果理论 推导
❖ F1表型与红花亲本(CC)一致,但孟德尔认为它 是杂合体(Cc),因为:
配子→两类,分别含C和c、比例相等 白花植株(cc)只产生含c的一种配子
❖ F1与白花植株(cc)杂交(含正反交),Ft
基因型(Cc,cc)比例为1:1 表型(红花,白花)比例为1:1
2、测交试验结果与结论
❖ 孟德尔用杂种F1与白花个体测交,得到166株Ft 85株红花,81株白花 比例接近1:1
❖ 结论: 分离规律对杂种F1基因型(Cc)、基因分离和配 子类型的推测正确。
第三章 孟德尔遗传
❖ 格雷戈·孟德尔(Gregor Mendel 1822-1884)通过 8年的豌豆杂交试验,于1865年在奥地利布隆地区 自然科学年史会上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植物杂交 试验》。
❖ 直到1900年,这篇不朽的文章才被三位植物学家几 乎同时在异地发现。
第三章 孟德尔遗传
孟德尔遗传定律
❖ 如红花基因C和白花基因c相互为等位基因。 ❖ 表现型(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
由基因型(在环境作用下)决定 可以直接观察、测定
三、表现型与基因型
❖ 基因型(生物个体的基因组合类型,遗传型)
纯合基因型(纯合体:CC或cc)
❖显性纯合体(CC) ❖隐性纯合体(cc)
杂合基因型(杂合体:Cc)
豌豆花色分离现象的解释
(二)孟德尔的实验方法
❖ 精心设计:采取单因子分析法; ❖ 首创了测交方法; ❖ 对杂交后代按系谱进行性状记载、分析; ❖ 对后代群体表现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各种类
型之间的比例关系。
(三)豌豆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
1、实验方法
杂交试验的符号表示
❖ P:亲本,杂交亲本 ♀:母本,提供胚囊的杂交亲本 ♂:父本,提供花粉粒的杂交亲本
❖ 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同一单位性状在 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一)孟德尔的实验材料
❖ 严格选材(豌豆),原因:
豌豆是自花授粉植物,而且为闭花授粉; 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 豌豆花器各部分结构较大,便于操作,易于控制; 豌豆豆荚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荚中,不会脱落; 豌豆生育期短,很容易栽培,管理非常方便。
有些性状在孢子体、配子体都会表现;如禾谷类作物 籽粒和花粉淀粉粒类型均受Wx(非糯性)/wx(糯性)基 因控制。
(三)花粉鉴定法
❖ 推测:
糯性(wxwx)×非糯性(WxWx)→ F1(Wxwx) ½(Wx) 直链淀粉为主(稀碘液)蓝黑色 ½(wx) 支链淀粉为主(稀碘液)红棕色
❖ 试验:收集F1花粉用稀碘液染色,显微观察:
二、分离现象的解释
❖ (一)遗传因子假说与分离规律
3、在杂种中,成对遗传因子彼此独立,存在显隐性 关系;即F1植株有一个控制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和一 个控制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
4、成对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相互分离,均等地分 配到不同配子中;形成合子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三、表现型与基因型
❖ 将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对应位点的 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allele) 。
F2表型(红花:白花=3:1);基因型(CC:Cc:cc = 1:2:1)
四、分离规律的验证
❖ 分离规律的实质:成对的基因(等位基因)在配子 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互不干扰,因而配子中只具 有成对基因的一个。
❖ 为了证明这一假设,孟德尔采用了测交和自交的方 法进行验证。
(一)测交法
❖ 把被测基因型的个体与相应的隐性纯合体进 行杂交,叫测交。(测交后代用Ft表示)
❖ ×:表示人工杂交(去雄、授粉) ❖ F1:表示杂种一代 ❖ U:表示自交,采用自花授粉方式传粉、受精产生后代 ❖ F2:F1代自交得到的种子及其所发育形成的生物个体称
为杂种二代
2、试验结果
3、反交试验
❖ 同时以白花亲本作母本、红花亲本作父本杂交,即: 白花亲本(♀)×红花亲本(♂)
将两种杂交组合方式之一称为正交,另一种为反交。
❖ 孟德尔第一定律
分离规律
❖ 孟德尔第二定律
独立分配规律
❖ 统称为个概念
❖ 性状(character):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 征的总称。
❖ 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把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 体区分为各个单位来进行研究,这些被区分开的每一个 具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四)性状分离现象
❖ F2显性、隐性,且两类个体数之比接近3:1
隐性性状在F1中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掩盖了 F2代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都会得到表现,重新产
生两种表现型个体(性状分离)
二、分离现象的解释
❖ (一)遗传因子假说与分离规律
1、生物的每一性状是独立遗传的,一对相对性状由 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分别来自父 本和母本;
(二)自交法
❖ F2植株个体通过自交产生F3株系,根据F3株 系的性状表现,推论F2个体的基因型。
(二)自交法
(三)花粉鉴定法
❖ 分离规律实质是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发生分离, 某些性状在配子中就能鉴别出来。
❖ 检测配子类型的前提:
各性状在生长发育特定阶段表现,通常配子(体) 不表 现,如:叶形、株高、花色等。
较大的群体。
五、分离规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