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Cd和Pb,硝酸-盐酸-氢氟酸消解法是最为理想的土样消解方法,用原子吸收做。
关于基体改进剂问题,本人总结如下:由于镉是易挥发元素, 容易在灰化过程中损失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镉在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灰化阶段易挥发损失, 使用基体改进剂, 可在干燥和灰化过程中与待测元素生成难挥发的化合物, 防止灰化损失。
加入合适的基体改进剂, 可适当提高灰化温度, 降低原子化温度。
国标中用磷酸铵作为基体改进剂消除干扰, 目前市场上很难找到磷酸铵,故现在一般多采用磷酸二氢铵。
用磷酸二氢铵作基体改进剂, 在灰化时除去大量酸性基体, 吸收峰形变得尖而窄, 镉灰化温度大大提高, 在400~600 ℃测定结果稳定, 平行测定吸光值相对标准偏差降低10 倍, 标准曲线线性相关更佳, 特征浓度降低一半, 检测的精密度和灵敏度明显提高。
有些研究者认为:土壤中铅含量一般较高, 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就可检出,无需假如基体改进剂,样液喷入乙炔- 空气火焰中气化和原子化的过程, 共存元素对被测元素产生干扰, 加少量硝酸镧作为释放剂, 可大大消除化学干扰, 使铅元素形成更易解离的化合物, 提高原子化效率, 增加吸收信号, 从而也提高检测灵敏度。
但是,也有研究者采用磷酸二氢铵做基体改进剂,用AAS测土壤Pb,甚至有些研究者采用混合基体改进剂测定土壤重金属元素。
个人认为,如果该元素(如Pb、Cu等)在土壤中的背景值较高或者待测样品中的含量较高,可以不采用基体改良剂,最终结果不会有太大偏差,针对土壤Cd,建议采用基体改进剂磷酸二氢铵。
另外,也有研究者发现磷酸氢二铵的效果好于磷酸二氢铵。
机理如下:
干扰AAS分析的最常见物质是金属氯化物,如KCl、NaCl等,这类物质在样品中普遍存在,它们的沸点一般在500度以上,超过大多数易挥发性元素的沸点。
如Cd,在450度时就开始挥发。
为了避免灰化阶段损失分析原子,需要限制灰化温度,然而这样一来就无法在灰化阶段驱除氯化物。
加入NH4.H2.PO4(磷酸二氢铵)和加入(NH4)2.HPO4的机理是一
样的,它们都与氯化物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磷酸二氢盐或者磷酸氢盐。
通常,氯化铵在300度左右挥发,便于在灰化阶段驱除,而无论是磷酸二氢盐还是磷酸氢盐,对分析元素的干扰都很弱,这就是这两种基体改进剂的机理。
关键在于对氯的结合,生成在低温就挥发的氯化铵。
显然磷酸氢二铵有两个铵离子,与氯离子的结合效率更高。
这大概就是磷酸氢二铵效果更好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