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干祖望:治疗过敏性鼻炎-咽炎经验方
国医大师干祖望:治疗过敏性鼻炎咽炎经验方
干祖望国医大师我国著名的中医耳鼻喉科专家中医现代耳鼻喉学科奠基人之一国医大师干祖望,我国著名的中医耳鼻喉科专家,中医现代耳鼻喉学科奠基人之一。
学验俱丰,擅治耳鼻喉科、口腔科等疑难杂病,在中医耳鼻喉科理论与临床的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天且听王东方介绍干老运用经方治疗五官科疾病的经验,千金难买。
所谓经方,是指《伤寒》《金匮》方而言。
它取药精简扼要,疗效显著,故而也最能体现出辨证论治的精神。
可惜近来多崇尚“时方”而疏远“经方”。
学生跟随先生行医多年,整理出29首先生常用经方,以飨后学者临床之用,更有价值的是予不尚经方的学者一个启发。
兹简要介绍于下:1、桂枝汤凡过敏性鼻炎,狂嚏连绵,嚏后清涕滂沱,日必数作,遇寒更甚。
局部黏膜苍白水肿,大量清水样分泌物,舌苔薄,脉浮者,用此方。
2、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用于严重肺寒导致的多涕症、过敏性鼻炎、鼻塞不通。
盖其虽曰肺寒,实则元阳首先无火,使鼻窍无温煦之气以养。
所以用此方一面调和肺气,一面重振元阳。
3、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清涕长流不敛的慢性鼻炎、多涕症和过敏性鼻炎属于虚寒型者,其病因大多是卫气不固,中气不足,阳气不振。
被《医宗金鉴·名医方论》誉为“建立中气”的小建中汤正是一首特效方剂。
我们为了加强其疗效,可用黄芪建中汤。
4、葛根芩连汤慢性鼻前庭炎,虽似小恙,但因循几月,发作不休,也十分顽固。
本方解毒清里,用于本病,疗效十分满意。
5、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我们常用于急性咽炎外无表证而有热者,大多咽部疼痛,口中有臭气,口干喜饮,伴以灼热、有异物感,大便偏干。
局检:咽黏膜弥漫性充血,色泽红艳。
脉大、实、数有力,苔黄或灰而干。
6、甘草干姜汤寒闭失音、寒闭喉风在北方或冬天较为多见。
它是重寒直中肺经,于是言出无声。
两病都起于俄倾之间,除呈有全身性虚寒症状、白苔、脉象沉细外,局检无所发现。
所以治当以温中祛寒之甘草干姜汤。
7、麻杏石甘汤本方对喉风,即急性喉炎,疗效显著。
此外,亦适用于咽白喉等,用量必须增大。
8、桂枝加葛根汤本方治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项背强者。
我们使用几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性咽峡炎,疗效尚佳。
因其病状和本方的作用相符。
9、五苓散凡急慢性卡他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之炎热症状已消失而脓性分泌物很多者,常用此方。
头不痛,鼻涕多而色白,鼻塞不严重,嗅觉稍迟钝的鼻窦炎也常用之。
此外,口腔病由湿浊内蒸,上熏清道者亦适用。
10、真武汤凡阳气衰弱,在五官科中以鼻病为多见,涕出清稀如水,淋漓不断,鼻黏膜苍白如纸,取用此方有立竿见影之效。
复发性口腔炎日久不愈者,大多“中州虚冷”。
通过《丹溪心法》中口疮嚼化官桂和《谢映庐医
案》中下唇生疮案用椒梅附桂连理汤的启发,采用此方,效果也颇满意。
11、栀子柏皮汤急性咽喉炎纵然病程日久的病例,也多为无虚有实者。
主诉为严重的疼痛,有烧灼感,干燥求饮,或作痒,大便秘结,脉正常,苔薄黄。
局检:弥漫性充血,但不一定严重。
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小血管暴露,呈网状散布均属本方的适应证。
12、旋覆代赭汤本方具补气平肝,化痰降逆作用。
癔性咽喉异感症,多因情怀不畅,肝气郁结,胃失和降,聚湿酿痰,痰气搏结而致。
虽临床上还有半夏厚朴汤,但治此病降逆之功,远远不及此方。
13、四逆汤鼻衄大量失血,突然休克,面色苍白,冷汗出,四肢厥冷,脉芤而沉细,终至伏而扪之不得。
这是气随血脱,阳气告尽之象。
此时唯一的拯危救急,就是四逆汤。
但大多情况下,还须加人参以大补元气,使气旺而血自生。
14、竹叶石膏汤复发性口腔炎一般以中土虚弱,脾气不振,同时还兼有心、肺、胃炎等五志之火的存在,致虚实互见者为最多。
此种口腔炎,竹叶石膏汤最为合适。
15、理中汤在复发性口腔炎中,很多是中宫虚冷所致。
本方正以“分理阴阳,安和胃气”(引用《成方切用》语)的作用来治疗此病。
因为中宫虚怯,非腐即烂了。
理中汤正是帮助失去主宰的中气重掌大权。
16、防己黄芪汤卡他性中耳炎的潴积物,中医视为败津腐液的痰。
但一入慢性途中,必然伴以虚证。
不论痰的潴积或气机虚滞,空清之窍的阻塞壅滞势所必然。
本方的作用,也正
是本病之必需者。
考本方四味药,关键在防己。
“散留痰”“散结气壅肿”“利九窍”,而且“折茎吹之,气从中贯,故专以通,疏导为用”,故甚适合慢性卡他性中耳炎的所求。
17、桂枝附子汤本方对寒性颞下颌关节炎、阴证颌骨骨髓炎这两病的初期很有作用。
18、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二方均用治一切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喉炎干燥严重者。
微有不同者,夹有虚火者宜百合知母汤,夹有胃火者宜百合地黄汤。
19、甘草泻心汤本方《金匮要略》主治“狐惑”,近人认为狐惑相当于白塞综合征,所以现已广泛取用于白塞综合征及复发性口腔炎。
20、酸枣仁汤对慢性咽炎、干燥性咽炎、鼻炎、萎缩性咽炎,还有某些耳聋、耳鸣、梅尼埃病,尤其是伴有盗汗、失眠等,最喜用本方,或予以加减。
21、射干麻黄汤治疗由咽喉炎引起的咳嗽,其特点是咽喉先作奇痒,然后咳即随之。
方取射干、麻黄、紫菀、半夏、款冬花共五味,大枣可有可无,不用五味子和细辛,但经常根据病情与证型而有所加减。
22、葶苈大枣丸本方专用治鼻塞为主的慢性鼻炎,方仅两药,但力峻性猛,用于实证见效甚捷,考主药葶苈,所谓“独用葶苈之苦寒,入肺经以泄肺闭。
辅以大枣之甘温,补脾土以和药”。
符合《本草图解》的“入肺泻气,主肺壅上气”。
但葶苈毕竟是峻药,方中尽管有大枣缓和,虚人仍应忌用。
23、麦门冬汤本方对慢性咽炎的咽部反射敏感,由于局部分泌物的长期刺激,常引起恶心、作呕的病者
是十分恰当的。
喻嘉言称此方为:“治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治本之良法也。
”其中人参与麦冬两味是主药,起到“人参甘温,大补肺气而泻火;麦冬甘寒,补益水源而润金”。
慢性咽炎泛恶不明显者,去半夏。
24、泽泻汤《金匮要略》:“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如其改为“耳中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也未必不可。
“心下”当然可以归纳于手少阴,“心寄窍于耳”,则与手少阴也有联系。
“支饮”是脏腑病理变化过程中的渗出液,那么卡他性中耳炎的潴留积液也不折不扣的是“支饮”。
所以经常用本方治疗初期的卡他性中耳炎,尤其是眩晕者,不过药味太少,只有泽泻、白术二药,故务必加味用之。
25、黄土汤长期、反复发作不休的衄血,血量不多,黎特尔区完好无损,黏膜苍白。
全身症状有身凉少温,腰酸,小便频数,精神倦怠,甚至黎明泄泻或浮肿。
脉沉迟微弱,苔薄,舌质瘦而淡者,以黄土汤为最合适。
26、泻心汤此方在耳鼻喉科领域里用处十分广泛,可治一切化脓性的急性炎症。
方中黄芩泻上焦火,黄连泻中焦火,黄柏泻下焦火。
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
27、桂枝茯苓丸本方作用活血化瘀,缓解症状。
我们利用此种功能,作为声带息肉的消散剂,疗效较为满意。
但取用时还得有所加减。
凡血性息肉,加减无多。
白色的加消痰药,如昆布、海藻、瓦楞子、毛茨菇等,而甘草、桔梗则是必用药物,此方效用诚如高学山评语“盖取其渐磨”。
28、半夏
厚朴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入大枣,称四七汤。
取意于四味药,治七情病,故名四七。
我们专用于梅核气,但疗效不太稳定。
29、甘麦大枣汤本方除用于癔性咽喉异症之外,还用于幻听症、幻觉症、癔性失音和癔性失听,疗效都较理想。
《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确是经典著作,故成无己认为是:“仲景之方,最为众方之祖。
”李东垣也谓:“仲景药,为万世法,号群方之祖,治杂病若神。
后之医者,宗《内经》法,学仲景心,可以为师。
”故先生选仲景方,广泛地应用于耳鼻喉科病,并取得一定成绩,是毫不足怪的。
【相关新闻】专家专栏:干祖望[责任编辑:张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