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驾驶员文明行车规范》驾驶员文明行车规范为增强专职驾驶员的文明安全行为,提升公司的形象,保证驾驶员行车中的规范,实现甲方交通事故为“零”的目标,制定驾驶员文明行为规范。
1、讲究交通公德和职业道德,文明驾驶、礼貌行车,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服从交通民警指挥。
2、坚持车辆“三检”、“四勤制度”,安全设备保持齐全有效,不驾驶机件失灵、违章超载的车辆,车容保持整洁。
3、专职驾驶员要随身携带驾驶证,不准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车辆,严禁将车辆交给非司机驾驶。
4、驾驶车辆时系好安全带、并提示乘坐人员系好安全带、不接打手机,要精神集中,不超速行驶,不强行超车,不闯单、禁行线、不遮挡号牌,严禁疲劳驾驶、酒后驾车。
5、驾车行经人行横道、电、汽车站或车多、人多的繁华街道要减速或停车避让。
6、要安全礼让礼宾车队。
7、停放车辆要按规定,严禁乱停乱放,停放时要关闭电源,拉好制动器,锁好车门,确保安全。
8、行车中发生交通事故要保留现场,积极抢救伤员,并及时报告值班民警或公安交通管理机关。
9、车辆不准在外过夜,如特殊情况报单位领导。
综合管理部2010年11月1日篇二:《行车安全管理制度》行车安全管理制度一、安全行车规定(一)认真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自觉谨慎驾驶,做到依法行驶、文明行驶、安全行驶。
(二)自觉服从处(队)的统一调度和管理,积极参加局组织的安全教育及有关活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
(三)自觉爱护养护车辆,认真做好“三检”(出车前、出车中、出车后车辆检查),确保“四良”(制动、转向、灯光、信号良好),“两洁”(车容整洁、车内整洁)。
(四)严格遵守安全驾驶操作规程,随带驾驶证、行驶证及相关有效证件。
驾车时不准闲谈、吸烟、吃零食、接(打)手机,不准穿拖鞋驾驶车辆,严禁酒后驾车。
(五)驾车时系好安全带,自觉做到礼让三先。
(六)禁止将车辆交给外单位驾驶员驾驶,严禁将车辆交给非驾驶人员驾驶。
未经批准,不得随意驾驶外单位车辆。
(七)按规定对车辆进行年检年审。
(八)加强对灭火器具的保护管理,确保其性能良好,并做到器随车走。
(九)禁载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
(十)建立健全行车安全管理基础台账,不得漏记、误记,保证安全管理的严肃性和完整性。
二、安全行车标准(“六无”)(一)车况完好,无磕碰挂擦和丢损;(二)遵纪守法,无违章纪录和违法违纪现象;(三)服从调度,无误时误事现象;(四)文明服务,无用车投诉;(五)服从管理,无私自出车或擅自改变行车路线;(六)安全服务,无大小责任事故。
三、安全行车奖惩(一)安全行车1、安全行车每年评比一次。
2、本年度达到“六无”标准的获当年安全奖。
3、达不到“六无”标准的,取消安全奖。
(二)安全奖标准1、全年安全奖600元/人;2、全年安全里程奖0.05元/公里。
(三)安全奖奖扣安全奖及安全里程奖。
安全奖以经济奖励形式每年按驾驶员实际安全行驶里程发给,获得安全奖的驾驶员同时具有评选优秀等次或先进个人的资格;达不到“六无”标准的,相应扣去安全奖和里程奖。
(四)驾驶员在事故中所负责任扣奖比例1、负全部责任者,扣除当年全部安全奖及安全里程奖;2、负主要责任者,扣除当年安全奖及安全里程奖的3/4;3、负同等责任者,扣除当年安全奖及安全里程奖的2/4;4、负次要责任者,扣除当年安全奖及安全里程奖的1/4。
(五)其它责任情况的扣奖及赔偿责任。
1、态度恶劣,不服从调度,发生误时、误事的,一次扣奖100元,年内发生二次(含二次)以上的,在编人员按待岗处理,非在编人员予以辞退。
2、发生驾驶证被扣或其它严重违章者,取消月度考核奖。
年内发生二次(含二次)以上的,停驾车辆,在编人员按待岗处理,非在编人员予以辞退。
3、私自出车发生事故的,无论有无责任,除由驾驶员赔偿一切经济损失外,视情扣除1—3个月的月奖,并给予通报批评或纪律处分,直至作待岗或辞退处理。
4、因超速行车、强行超车、酒后开车、违章停车及其它违规行为而被罚款,一律由驾驶员自负,不得报销。
5、发生责任事故,造成经济损失的,视情节轻重酌情扣除1—12个月奖,并按责任大小赔偿(1)负全部责任的,扣除全部月奖,按经济损失的4%赔偿;(2)负主要责任的,扣除9个月月奖,按经济损失的3%赔偿;(3)负同等责任的,扣除6个月月奖,按经济损失的2%赔偿;{文明行车管理制度}.(4)负次要责任的,扣除3个月月奖,按经济损失的1%赔偿。
发生重大事故,除经济赔偿外,按有关规定处理,并调离驾驶岗位。
发生事故后逃逸者,除经济赔偿外,按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6、无论何故造成的责任事故,均取消驾驶员当年的先进个人或优秀等次评选资格。
篇三:《行车运行管理制度》行车运行管理制度目的为了加强行车安全管理,保障安全生产和行车的正常运行,提高起重作业工作效率,预防事故发生,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行车及行车工的安全管理。
{文明行车管理制度}.安全操作的一般要求1行车工接班时,应对制动器、吊钩、钢丝绳和安全装置进行检查。
发现不正常时,应在操作前排除。
2开车前必须鸣铃或报警。
操作中接近人时,应提前鸣铃报警。
3应严格按指挥信号(指挥信号见《行车吊装指挥信号暂行规定》)操作。
对紧急停车信号,不论任何人发出,都应立即执行。
4行车上或其周围确实无人时,才可闭合主电源。
如电源断路装置上加锁或有标牌时,应由有关人员处理后方可闭合主电源。
5闭合主电源前,应使所有的控制器手柄置于零位。
6工作中突然断电时,应将所有的控制器手柄扳回零位。
在重新工作前,应检查行车工作是否都正常。
7行车工进行维护保养时,应切断主电源并挂上标志牌或加锁,如有未消除的故障,应通知接班行车工。
安全技术要求1有下列情形之一时,行车工不应进行操作1 超载或物件重量不明,如拔吊起重量或拉力不明的埋置物体,及歪拉斜吊等。
2 结构或零部件有影响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损伤。
如制动器、安全装置失灵,吊钩螺母防松装置损坏、钢丝绳损伤达到报废标准等。
3 捆绑、吊挂不牢或不平衡而可能滑动,重物的棱角处与钢丝绳之间未加衬垫等。
4 被吊物体上有人或浮置物。
5 工作场地昏暗,无法看清场地、被吊物情况和指挥信号等。
2行车工操作时,应遵守下述要求1 不得用极限位置限位器停车。
2 行车工作时,不得进行检查和维修。
3 所吊的重物接近或达到额定起重量时,吊运前应检查制动器,并用小高度,短行程试吊后平稳地吊运。
4 无下放深度限位器的行车,吊钩在最低工作位置时,卷筒上的钢丝绳必须保持有设计规定的安全圈数。
3两台或多台行车同时吊运一重物时,钢丝绳应保持垂直;各台行车的升降,运行应保持同步;各台行车所承受的载荷均不得超过各自的额定起重能力。
如达不到上述要求,应降低额定起重能力至80%;也可由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降低额定起重能力使用。
吊运时,相关的负责人应在现场指导。
4有主、副两套起升机构的行车,主副钩不应同时开动。
对于设计允许同时使用的专用行车除外。
对司机的要求1行车操作,只应由下述人员进行1 经劳动部门培训,并经考试合格的司机。
2 司机直接监督下的学习期满半年以上的学徒工等受训人员。
3 为了执行任务需要进行操作的维修、检测人员。
4 经上级任命的劳动安全监察员。
2司机应符合下述条件1 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工作认真负责,没有妨碍从事本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视力一般在0.7以上)。
2 具有本工种作业所需的文化程度和安全、专业技术知识及实践经验。
3司机应熟悉下述知识1 所操纵的行车各机构的构造和技术性能。
2 行车操作规程及有关法令。
3 安全运行要求。
4 安全、防护装置的性能。
5 电动机和电气方面的基本知识。
6 指挥信号。
7 保养和基本的维修知识。
检验和维修1检验1 下述情况,应由专业部门按有关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标准检验(1)正常工作的行车,每两年进行一次。
(2)经过大修、新安装及改造过的行车,在交付使用前。
(3)闲置时间超过一年的行车,在重新使用前。
(4)经过暴雨、大地震、重大事故后,可能使强度、刚度、构件的稳定性、机构的重要性能等受到损害的行车。
2 经常性检查应根据工作繁重、环境恶劣的程度,确定检查周期,但不得少于每月一次。
检查内容一般应包括(1)行车正常工作的技术性能。
(2)所有安全、防护装置。
(3)线路、泵、液压和气动的其它部件泄漏情况及工作性能。
(4)吊钩、吊钩螺母及防松装置。
(5)制动器性能及零件的磨损情况。
(6)钢丝绳磨损和尾端的固定情况。
(7)链条的磨损、变形、伸长情况。
(8)捆绑、吊挂链和钢丝绳及辅具。
3 定期检查应根据工作繁重、环境恶劣的程度,确定检查周期,但不得少于每年一次,一般应包括的内容(1) 2中的经常性检查内容。
(2)金属结构的变形、裂纹、腐蚀及焊缝、铆钉、螺栓等连接情况。
(3)主要零部件的磨损、裂纹、变形等情况。
(4)指示装置的可靠性和精度。
(5)动力系统和控制器等。
2维修1 维修更换的零部件应与原零部件的性能和材质相同。
2 结构件需焊修时,所用的材料、焊条等应符合原结构件的要求,焊接质量应符合要求。
3 行车处于工作状态时,不应进行保养、维修及人工润滑。
4 维修时应符合下述要求(1)将行车移至不影响其它行车的位置,对因条件限制,达不到以上要求时,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或者设监护人员。
(2)将所有控制器手柄置于零位。
(3)切断主电源并加锁或悬挂标示牌。
标示牌应放在有关人员能看清的位置。
管理制度各单位根据自己使用的行车性能、工作环境、工作繁重程度和对作业中的不同要求等,根据国家标准来制定出确保安全运行的管理制度。
1 必须建立和健全行车的维护保养、定期检验、安全操作、技术培训、设备档案和交接班等规章制度。
并经常对司机和有关人员进行教育,定期检查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
2 对行车分台建立档案,记载其规格、技术参数、投产日期、历次技术检查,大、中修以及重大设备事故等情况。
3 行车应由专职行车工操作,并由指定的吊装工负责挂钩和指挥。
司机和必须听觉、视觉正常,经过专门训练,经劳动部门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者,才准独立工作。
4 指挥人员必须按规定信号指挥行车起重吊运工作。
除紧急情况外,其他人不准指挥。
在多单位参加的大、中修作业中,应规定行车总指挥标志,如旗、棒等,来协调两个以上单位的工作。
5 严禁超负荷吊运。
对超负荷的物件,行车工不得起吊,也不准指挥人员强令行车起吊。
对非起吊不可的超负荷物件,应由安全和设备部门采取措施,领导批准并参与指导。
但不论什么情况,当超过额定负荷25%时,严禁吊运。
6 用两台以上行车吊运同一重物时,应由技术总负责人亲自参加并指导吊运工作。
吊运时,钢丝绳必须垂直,因吊运中的行车很难保证运行同步,所以每台行车的起重量应不超过额定负荷的80%。
7 吊运捆绑物件时,必须捆绑牢固;对于吊运有棱角的捆绑物件,应当用木板等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