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村案例分析
一.景区简介
云南民族村位于滇池北岸的海埂。
它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郑和公园等风景名胜区隔水相望。
有索道连接西山龙门,组成了民族村至西山风景区的旅游环路。
近来为发展旅游,先后建起了云南民族村和云南民族博物馆。
集云南主要的彝、白、傣、苗、景颇、佤、哈尼、纳西、傈僳、独龙等25个少数民族的村寨、民族歌舞厅、民族广场以及激光喷泉、水幕电影等旅游设施。
民族村寨采用复原陈列的手法展示云南的民族风情。
走进村里只见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间,错落有致,各展风姿,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村舍建筑、生产、生活、宗教习俗均如实地展示出来,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缩影。
它是反映和展示云南二十六个民族社会文化风情的窗口,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基地, CIOFF中国委员会民间传统文化基地和国家民委全国首批民族工作联系点之一。
二.景区现状
云南民族村当时作为云南省重点投入的第一个大型主题公园在开局头年便创造了600多万游客的年接待量,日均达1.7万人次。
从1993年~1997年,年均游客人数300多万,日均8000多人次。
1999年世博会在昆明成功举办之后,云南民族村的影响和在云南旅游业中的重点景点地位明显下降,之后更逐年迅速下滑,从2000年~2003年,游客接待量分别从l16万降至62.3万人次。
2003年由于“非典”的影响,下半年,虽经多方努力,日均游客量为1000人次以下,2004年虽有起色,但平均游客量不到1200人次。
不久前昆明市产权交易中心发布了《云南民族村产权转让公告》,公告称,云南民族村整体资产将进行公开拍卖,挂牌转让价3.773亿元。
公告表示,此次产权转让行为已经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批准,并报经市政府同意。
公告指出,云南民族资产评估备案值为:资产总额59471.45万元,负债总额3346.99万元,净资产总额56124.46万元。
三.问题分析
目前全国的主题公园,只有10%的公园赢利,70%亏损,20%持平。
云南民族村虽然跻身于10%的赢利企业行列,但与浙江横店、杭州宋城、深圳华侨城等主题公园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其原因主要是机制不畅。
过去只有12个村的时候门票为70元,如今增加到25个村,门票仍然为70元,工作人员增加了一倍,民族村的总收入却没有增加。
而且一村一个村长,25个村就有25个村长,整个民族村有29个部门。
繁琐的机构给民族村增加了成本负担。
此外,投资渠道单一,融资困难,产品结构老化,发展方式落后,多年来主要依靠政府输血完成改造和发展。
四.对策提出
依托云南无比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云南民族村得以在旅游市场立足的巨大优势,而南靠滇池、北依昆明市区、西临西山名胜区,则是云南民族村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加之凭借全国和云南旅游业大发展的良好形势,云南民族村仍有充分发展的条件。
针对云南民族村的现状和实际调研,我们认为,其发展停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对策也可因之而提出。
1.以市场为导向提供多种服服务
民族文化无疑是云南民族村宝贵的资源优势,但仅仅是通过文化复制和再现式的舞台化展示,将资源转化为产品,尤其是变成市场上需要的那些产品是远远不够的。
民族村里几乎十多年不变的民族大游演、各村寨的文化展示等,毕竟相对于游客的多样化需求越来越显得千篇一律和单调泛味。
且这些内容远离现代人,尤其对城市追求时尚的年轻游客来说太过陌生和遥远了。
如果对于初次游览民族村的游客来说还有些新奇的话,对重游的游客来说很难再让其产生兴趣和再次购买之欲望。
由此看来,云南民族村仍仅仅停留在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经济,尚未转向以市场导向的新型模式上。
民族村拥有的资源远远不止民族文化,它尽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内风水宝地之利,是大可充分发挥利用的。
如民族村的水资源十分丰富,仅园中湖面就达76万平方米,结合先进旅游时尚在湖中可开展赛龙舟、划船和开展各种水上运动;在林间小道可开展定向运动和趣味活动;而各村寨内,利用现有的条件可经营受都市人喜爱的充满民族特色的农家乐。
将食、宿、娱乐休闲度假产品充分开发出来,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
2.参照市场需求创新产品
从云南民族村2000年8月1日至11日的1000份抽样调,省外游客占80%以上,本地游客占18%,游客的平均经济收入以800~1200元居多。
从2003年10月黄金周的1000份游客问卷调查看,省外游客仍为80%以上。
省外游客中80%多为散客,旅游团队仅占16.2%,在这些统计中,重游民族村的仅占10%不到。
由上述调查可看出,云南民族村的产品已严重老化,主题内容缺乏新意,且70元的门票致使本地游客特别是中低收入的游客严重减少,至2002年底省外和国外游客的重游率已跌到历史上的最低点。
从对国内外主题公园本地客源和外地客源市场分析看,经验数据表明,一般的主题公园的游客以“一日游”的当地居民为主,当地游客应占游客总数的
2/3左右。
重游率应接近50%。
抓住本地游客,提高重游率是提高经营效果的关键。
但要做好针对本地游客的市场营销,首先必须创新产品。
产品的创新,是为游客量身定做、提供充分满足游客参与和娱乐需要的创新,且内容要常变常新,深圳欢乐谷、锦绣中华的成功经验无疑是可以很好地借鉴的。
迪斯尼被称为“永远建不完的迪斯尼”就是这个道理。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新顾客,抓往回头客。
在产品的创新方面,首先要有针对市场的好的策划。
2003年火把节期间,云南民族村尝试着改
变一些过去的传统做法,将时尚概念引入传统节日,把民族歌舞与现代歌舞相结合,用一系列的新内容和宣传手段不断刺激当地居民的好奇心,使这次火把节入园率达到10多年来的最高水平。
5天的时间游客人数达56993人次,门票收入1599350元。
[3]由此可见,只有符合市场的产品创新和好的活动策划,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3.改善经营管理方式
云南民族村自1999年实行一票制并将门票提高为70元后,当年游客量即下降了50%以上。
从云南民族村收入构成看,85.3%以上收入靠门票,餐饮、购物及娱乐,餐饮、购物及娱乐方面年均收入仅占总收入的5%左右。
与之相反的是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的收入大部为游客购物、餐饮及旅馆业,而非完全靠游乐项目。
可见民族村应通过多种经营,不断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来增加收入。
开展多种经营,可通过引进资金、项目,争取联办、租赁、承包等形式招商引资,既可解决因资金短缺而使项目单一的困难,又可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达到增加吸引力、降低门票、增加人气、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的增长。
五.小结
云南民族村作为国家和云南的4A级重点旅游品牌,其厚积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资源及多年创下的享誉世界的旅游品牌在中国甚至在东南亚国家主题公园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新的创业中只有扎扎实实地走与市场相结合的道路,在不断完善自身、苦练内功的基础上,对自身的优势和文化资源重新进行配置和开发,创出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品牌,才能走出低谷,使自身的发展和关系现代新昆明建设的旅游业上升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