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时,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1.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
二.在咨询中应避免出现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是什么?1.避免提问“为什么”的问题。
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
3.避免多重问题。
4.避免修饰性反问。
5.避免责备性问题。
6.避免解释性问题。
三.与该求助者进行谈话时,对会谈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原则?1.可接受: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有效: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3.积极: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四.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要注意些什么?1.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心理咨询师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该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五.如何对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1.根据判断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可知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
2.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表现出强烈的求治愿望而主动求医。
3.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能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也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解决。
六.在咨询时,怎样和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1.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开展心理咨询的前提条件。
2.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咨询达到理想咨询效果的先决条件。
3.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受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双重影响。
4.建立与维护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双方共同的责任和任务。
5.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之一。
6.建立良好关系的途径与方法是:1)尊重2)热情3)真诚4)共情5)积极关注七.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怎样把握共情技术?咨询师正确理解、使用共情,需在咨询中理解和掌握的要点:1.咨询师应从求助者而不是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
2.咨询师的共情不是要求必须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感受,而是能设身处地的理解。
3.表达共情应因人而异。
4.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6.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7.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特征。
8.咨询师应验证自己是否与求助者产生共情。
八.怎样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根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和程度,通过与求助者共同协商,确立双方共同接受的有效的咨询目标并加以整合。
其操作步骤如下:1.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列出求助者的全部问题;2.判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3.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4.向求助者说明有效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接受、心理学性质、可评估、多层次统一,并制定咨询目标;5.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要整合。
九.心理咨询师怎样就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咨询目标由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定。
1.具体或量化的2.可行的3.积极的4双方接受的5属于心理学范畴6可以评估的7.多层次统一的.咨询目标可以进行修改,但需双方重新商定。
十.有效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内容?1.具体的2.可行的3.可以评估的4.积极的5.双方接受的6.属于心理学范畴7.多层次统一的11.针对该求助者的咨询,应怎样划分咨询阶段,并说出其主要内容。
1.诊断阶段:(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2)进行心理诊断2.咨询阶段:1)调整求助动机,商定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实施方案;2)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促进求助者的发展与成长。
3.巩固阶段:1)布置家庭作业2)商定下次咨询的主题和时间等3)做好咨询的回顾总结4)巩固咨询成果5)做好追踪研究12.怎样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1.首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方案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
2.按照咨询目标、原理与方法、评估、双方的责权利、时间与次数的安排、费用的估计及其他等项内容逐一商定。
3.咨询方案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
4.最终制定的咨询方案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5.咨询方案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13.咨询时与求助者商定的咨询方案主要包括什么内容?包括以下内容:1.咨询目标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3.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4.咨询的具体心理学方法或技术的原理和过程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6.咨询的相关费用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14.请说出面质技术的定义和求助者的常见矛盾。
1.面质技术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促进求助者的探索,最终实现统一。
2、常见矛盾有:(1)理想与现实不一致(2)言行不一致(3)前后言语不一致(4)求助者、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15.请说出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
1.以事实依据为前提。
2.避免个人发泄。
3.避免无情攻击。
4.要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
5.可用尝试性面质。
16.在本案例中,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是什么?1.协助求助者促进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及所处境况的深入了解。
2.激励求助者放下自己有意无意的防卫心理、掩饰心理来面对自己、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
3.促进求助者实现言语和行动的统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一致。
4.使求助者明确自己所具有二又被自己掩盖的能力、优势,即自己的资源,并加以利用。
5.通过咨询师的面质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以便将来自己有能力去对他人或者自己作面质。
17.请写出阳性强化法的工作程序。
1.明确目标行为2.监控目标行为3.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4.实施强化5.追踪评估18.请写出阳性强化法的原理.阳性强化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及动物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是行为结果被强化的结果。
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可以对其行为进行阳性刺激,即奖励,通过奖励强化该行为,从而促进该行为的产生和出现的频率,行为得以产生或改变。
这就是阳性强化法的基本原理。
19.请写出阳性强化法的注意事项。
1.目标行为单一具体。
2.阳性强化应该适时、适当。
3.随时间进程,强化物可以由物质刺激变为精神奖励,待目标行为固化为习惯后,最终可以撤销强化物。
20.简述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1.心理诊断阶段,明确求助者的ABC。
2.领悟阶段:实现三点领悟:(1)是信念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
(2)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各种症状。
(3)求助者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
3.修通阶段:(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3)家庭作业(4)其他方法.4.再教育阶段:重建心理与行为模式。
21.如果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请说出原理是什么?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A.Eills)创造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去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是ABC理论,A代表外界事件,B代表人们的认知,C代表情绪和行为反应。
22.简述阻抗的表现形式。
1.阻抗是求助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对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其意义在于增强自我防御。
2.表现形式:(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包括沉默、赘言等。
(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包括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假题问题。
(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包括健忘、顺从、控制话题、最终暴露等。
(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
23.阻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阻抗来自于成长的痛苦,旧行为的结束和新行为的开始都将使该求助者产生痛苦,进而产生防御与抵抗,形成阻抗。
2.阻抗来自于功能性的行为失调,阻抗的产生源于失调的行为弥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该求助者从中获益,也来自于该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掩盖更深层次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3.阻抗来自于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其一,该求助者只具有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
其二,该求助者具有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无能为力的动机。
其三,该求助者并不具有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
24.对本案例进行效果评估,心理咨询师应该选择哪些维度或指标?咨询结果的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价(自评)。
2.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情况。
3.求助者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的评定(他评)。
4.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
5.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
6.求助者某些症状的改善程度。
25.结合本案例,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如何把握?1.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1)在开始1次或几次咨询后进行评估;(2)在咨询结束前评估;(3)在咨询后追踪复查时评估。
2.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方法:(1)对照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评估;(2)根据该求助者自我报告进行评估;(3)根据该求助者家人、朋友、同事的报告进行评估;(4)根据该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的改变程度进行评估;(5)根据咨询师对该求助者各方面的观察进行评估。
26.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使用多种方法,其有效性的共同因素是什么?1.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的咨询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点。
2.求助者的强烈求治动机、积极态度,自己探索改变的信心和自觉性。
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
4.咨询师本身的特征。
5.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
27.心理咨询的效果通过何种机制起作用?1.宣泄疏导求助者的情绪而缓解压力。
2.鼓励求助者倾诉内心痛苦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探寻求助者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
4.协助求助者改进认知结构,学会合理思维。
5.通过学习与训练建立积极、合理、有效的行为模式。
6.帮助求助者排除心理障碍,促进自然复愈与成长。
28.咨询对象一般应具有的特征有哪些?1.动机正确2.人格正常3.信任度高4.行动自觉5.匹配性好6.智力正常7.年龄适宜8.内容合适29.如果心理咨询师缺乏帮助这类求助者的经验,在转介时需注意什么?1.应当事先征求求助者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2.咨询师应该向求助者介绍新咨询师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其专业特长3.转介时可向新到额咨询师详细的介绍求助者的情况,提供自己的分析和看法,但不宜泄漏求助者出于对自己的信任而提供的隐私,否则就是对求助者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