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废酸鉴定-危险废物鉴别

废酸鉴定-危险废物鉴别

危险废物鉴定及其管理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3394--63431危险废物管理系统和环境信息系统发展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危险废物产生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虽然近几年来在危险废物管理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多层次、多目标、多因素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现有的工作还远远不够[1]。

其中如何有效利用和共享已有的大量资料和信息,用于决策支持并更加全面合理地管理危险废物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而在环境管理中,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DSS)这个力图对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信息支持[2,3]的工具,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环境决策支持系统有了较快的发展,并表现出很多新的特征,如操作平台发展为功能更完善的Windows、Unix等,提高了应用效率;数据库平台过渡到Oracle、Informix等大型平台,提供更为完善的功能;体系结构向Internet、Intranet发展,使系统的覆盖范围更广、效率更高;结合3S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提供可应用的知识、方案等。

它的发展适应了危险废物管理的需要,为实现全面合理高效地管理危险废物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

发达国家从70年代起,就对区域性废物交换和集中处理处置进行了规范化管理,有效地促进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环境污染的减少。

而且,随着环境信息系统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并建立了废物产生数据库、危险废物物化特性数据库等一系列系统,最终实现了各系统的整合和对决策管理的支持。

随后这些系统更多的融入决策支持的概念,使得决策支持系统在危险废物管理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4-7]。

我国虽然在环境决策支持系统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紧跟世界的发展趋势[8-9],但在危险废物管理方面的应用上却刚刚起步[1],在决策支持的应用研究、系统的整体设计和系统的实用性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这也就更显示出研究与开发适应我国国情的危险废物管理区域决策支持系统的意义和重要性。

2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整体框架2.1系统的设计原则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管理工作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

为有效地防治危险废物污染,应根据危险废物污染控制的原则,即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建立基于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从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运输、综合利用、贮存、处理到最终处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

危险废物污染控制需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防治危险废物污染,二是综合利用废物资源。

一个简化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的原则见图1。

由于危险废物管理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应根据实际情况与需要将其加以分解,需将要开发的危险废物管理区域决策支持系统划分为多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即相互独立又相互依托,这样才能分解系统的复杂性,便于利用前人的开发成果和便于开发人员分工合作,同时使系统的可重复利用性更高、更强,更有利于以后的发展。

子系统划分的基本原则是:(1)子系统要具有相对独立性;(2)子系统划分结果应使数据冗余较小;(3)子系统划分应考虑将来发展的需要;(4)子系统划分应便于整个系统的全面实施。

2.2系统的整体框架根据以上的原则和系统分析,笔者认为从系统功能上划分,危险废物管理区域决策支持系统应由3个子系统组成(见图2)。

该系统的子系统是由3个危险废物决策支持模型库和6个独立的有关危险废物的数据库组成。

决策支持模型库包括优先控制项目确定模型方法库、废物综合利用处理处置方法评价模型库和废物交换系统效益分析模型库。

这些数据库包括(1)危险废物产生和废物流数据库;(2)危险废物管理政策、制度与法规数据库;(3)危险废物特性信息数据库;(4)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理处置技术信息数据库;(5)废物供求信息数据库;(6)处理处置及综合利用设施数据库。

数据库既为系统决策支持提供信息来源,同时也可以直接满足管理者在信息方面的需求,例如信息查询,信息储存和信息处理等。

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是建立在各模型库和数据库之上的。

3子系统的设计3.1信息管理子系统该子系统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如图3所示。

该子系统以危险废物产生和废物流数据库以及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设施数据库;危险废物管理信息数据库;危险废物物化特性和毒性信息数据库;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理处置技术信息数据库为基础提供有关危险废物的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危险废物本身的详细信息,产生这些危险废物的企业的详细信息和废物管理信息。

其中企业信息包括单位名称、企业性质、所在位置、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原料、产品名称、设施运行情况;废物本身信息包括其年产生量、年综合利用量、年处置量、年排放量、废物名称、废物类别代码、废物形态及废物物化特性等;废物管理信息包括废物综合利用设施运行情况、处置设施运行情况、储存设施运行情况、管理政策、管理法规、技术导则、技术标准和污染控制标准。

该子系统还为模型库提供基础数据,并在数据库维护功能中设计有数据和数据库维护功能,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数据输入和修改、数据库密码保护等,同时它也包括特殊的国家标准申报登记数据库的转换应用程序和创建新年度数据库的功能。

3.2决策支持子系统在决策支持方面,系统以各数据库为基础使用可比式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废物综合利用处理处置方法评价模型两个数学模型来辅助决策支持。

可比式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的功能就是实现危险废物优先控制项目的确定,决策者根据该模型产生的危险废物优先控制项目来决定怎样对危险废物及废物源进行最有效的管理。

废物综合利用处理处置方法评价模型实现对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方法的科学评价,决策者可根据该模块的结果对某一类废物进行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优先方案的选择。

3.3废物交换子系统废物交换子系统的目标包括利用互联网的特性来促进废物的交换,提供固体废物交换状况的查询,提供废物交换的实际效益分析和预测。

决策者通过该模块提供废物交换方案及其效果和费用分析结果。

该子系统设计包括4个主功能:废物交换信息管理,废物交换业务管理,数据及数据库和效益分析模型库,功能结构如图4所示。

为了充分利用现代的互联网技术,该子系统的设计还将采用基于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的三层客户/服务器结构技术来实现了基于互联网的网络信息交换。

废物交换信息管理模块包括供应登录、需求登录、供应反馈、需求反馈和交换情况。

废物交换业务管理模块包括需求查询、供应查询、技术查询、交换匹配、需求业务、供应业务、分配登记号等。

数据及数据库维护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数据输入和修改、数据库密码保护、国家标准数据转换。

模型及模型库维护模块包括废物交换方法和废物交换的实际效益分析和预测方法的更新及维护等。

4结论在系统分析我国危险废物管理系统发展和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决策支持为重点设计了危险废物管理区域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功能。

该系统由信息管理子系统、决策支持子系统和废物交换子系统组成。

而这些子系统是由优先控制项目确定模型方法库、废物综合利用处理处置方法评价模型和废物交换系统效益分析模型库等三个危险废物决策支持模型库和危险废物产生和废物流数据库、危险废物管理信息数据库、危险废物特性信息数据库、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理处置技术信息数据库、废物供求信息数据库、处理处置及综合利用设施数据库等6个独立的数据库组成。

危险废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使区域管理决策支持信息系统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增加功能、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由于采取将系统分化为子系统的设计方法,可以更为方便的增加信息,增强功能,可以保证系统的持续发展性,这也对其他环境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我国的对危险废物鉴别的国家法律法规大致有: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3年修订),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主席令﹝2003﹞第7号,全国人大2003年8月27日通过,2004年7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发布,于2003年1月1日实施,2012年2月29日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主席令﹝2008﹞第4号,2008年8月29日通过,2009年1月1日起施行;(5)《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委员会公告第54号,2006年3月29日(2006年6月1日实施);(6)《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固体废弃物环境管理的通知》,浙环发﹝2009﹞76号,2009年10月28日;(7)《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08号,2005年5月10日;(8)《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2005﹞27号;(9)《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修订)》,国务院令﹝2011﹞591号;(10)《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1996年6月22日令,1999年10月1日实施;(11)《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199号,2001年12月17日;(12)《道路危险废物运输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05年9号令,2005年8月1日实施;(13)《关于实施危险废物处置收费制度促进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化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财政部、建设部、发改价格﹝2003﹞1874号;(14)《关于加强工业危险废物转移管理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大厅,环办﹝2006﹞34号;(15)《关于组织推行工业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制度的通知》,浙环发﹝2007﹞60号;(16)《关于规范危险废物鉴别管理程序的通知》(2013)3号,浙江省环境保护厅;(17)《关于污(废)水处理设施产生污泥危险特性鉴别有关意见的函》(环函﹝2010﹞129号),环境保护局。

2.2鉴别标准、规范文件(1)《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局、国家发改委第1号,2008年8月1日施行;(2)《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11号,2006年4月1号;(3)《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范围》(HJ/T298-2007)(4)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5085.7-2007)(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5085.6-2007)(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物鉴别(GB5085.5-2007)(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GB5085.4-2007)(8)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9)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GB5085.2-2007)(10)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5085.1-2007)(11)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1998)涉及地区:广东省危险废物鉴定、浙江省危险废物鉴定、福建省危险废物鉴定、海南省危险废物鉴定、云南省危险废物鉴定、广西省危险废物鉴定、贵州省危险废物鉴定、新疆省危险废物鉴定、四川省危险废物鉴定、重庆市危险废物鉴定、西藏省危险废物鉴定、湖南省危险废物鉴定、江西省危险废物鉴定、湖北省危险废物鉴定、上海市危险废物鉴定、北京市危险废物鉴定、天津市危险废物鉴定、安徽省危险废物鉴定、江苏省危险废物鉴定、甘肃省危险废物鉴定、宁夏省危险废物鉴定、内蒙古省危险废物鉴定、黑龙江省危险废物鉴定、吉林省危险废物鉴定、辽宁省危险废物鉴定、山东省危险废物鉴定、陕西省危险废物鉴定、山西省危险废物鉴定、河南省危险废物鉴定、河北省危险废物鉴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