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笋岗小学曾如红
语文《基础教育理论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是时代发展要求学生的新的学习方式。

为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全方位、多途径地改革课堂教学,认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一、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的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的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的是学习的主体对自己活动的对象和过程具有自主支配和控制的权利,以实现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的能力。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在教学中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教学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1、激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学生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课前激趣。

充分利用课前3分钟,组织有效的各种
语文活动,如:开展“每天新闻发布会”、“猜一猜”、“我想说”、“音乐欣赏”等活动,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喜闻乐见,从而有效地促使学生产生高昂的学习热情,为上好一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是激趣引入课文。

一堂课开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成功与否。

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课文的引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生动的谈话、动情的描述……把学生的思维、情绪引入到教学中来。

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一上课,我并不急于讲课,而是运用多媒体先让学生欣赏《桂林山水》的风光影片。

看完影片,当同学们还沉浸在美妙的画面中时,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这样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自主地学习并加以体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激发课后兴趣。

兴趣的培养不单在课前、课中,课外学习同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课文的学习,更要重视延伸到课外的学习,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各种课外书籍,培养学生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如:教学完《草船借箭》一文后,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寻找、领略诸葛亮的的聪明才智的故事,要求学生自觉阅读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课后开展“故事会”。

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很多。

开展读书节活动、进行手抄报竞赛、各种语文课外活动等,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创设“动态”课堂,放手让学生自学。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是要让课堂“动”起来,调动学生的
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由过去的传授者变成组织者、引导者。

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做的都让学生做;能说的让学生说;能读的让学生读;能讲的让学生讲;能画的让学生画;能演的让学生演。

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多议、多写。

如:教学《草原》一课第一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读-想-说—画”的教学结构,通过示范、引导,指导学生反复读课文,读出感情;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草原的的美景,在配乐朗诵中学生尽情地想象草原的美景;三是让学生把想象到景色说一说;最后拿起你的笔把这美景画下来。

又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准备好各种道具,课上进行排练,然后分组进行课本剧的表演比赛,在表演中,同学们入情入景,不但弄清了故事的情节,而且语言生动有趣,把人物的内心世界都展现出来。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读书、想象、绘画、表演,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情景中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教会学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不能主动学习,除了学习兴趣等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不知如何学习,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只有让学生学会了学习,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要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一是开展专题学习方法讲座,让学生直接获取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照各种学习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再慢慢训练,形成习惯。

二是教学中有目的地灌输各种学习方法。

例如:教学《桂林山水》第二、三自然段时,这两段结构相同,
分别写了桂林山和水的美,在教学中,先学习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找出桂林水的特点;想象桂林水的美;用自己的话说说桂林水的美;阅读欣赏美景;画一幅画。

学完这一段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读、想、说、欣赏、画”的学习方法,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后,让学生自由学习第三自然段,教师宏观指导,个别问题微观指导,最后小结。

这样,在教学中实现了由教法到学法的迁移,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学法,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二、改变课堂学习形式,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

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

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适应新教材、《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改变课堂学习方式,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

在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中,一是要组织好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每个组优生、慢生配搭,选好组长,这样才能使小组学习做到有组织,有领导,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二是要选好学习点和学习时机。

在教学中不是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学问题均应通过小组学习解决。

我们应选好讨论、交流的关键点,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体会、归纳、总结,进一明确。

例如教学《草船借箭》时,组织三次课堂小组学习,每次小组学习讨论都要求学生先自己读书、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形成小组一致的意
见。

(1)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请鲁肃帮忙,并叮嘱鲁肃不要把造箭的计划告诉周瑜?(2)讨论: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为什么到最后一天四更时才出发取“箭”?(3)讨论诸葛亮为什么敢于呐喊、逼近操军水寨去受箭?这样,通过读书讨论,使学生一步一步弄清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原因是知人情、识天文、懂地理,弄清了课文的内容,有效地通过读书讨论自主获取知识。

在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中,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的责任,让每一个学生在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在活动中互相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才能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人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

三、引导学生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学习方式。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取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要重视质疑,要求学生在预习中质疑、课堂上大胆质疑,学完课文后,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开动脑筋继续质疑,带着疑问再学习,解决问题。

二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把最能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挖掘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例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学完课文后,从题目中挖掘探究的因素:这里的箭明明是“骗”来的,为什么偏偏用“借”?请你说
明理由,这样学生通过再次思考、读书,对“骗”与“借”的辨析,明白了这里的“借”精当地点明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文中人物的评价,又进行了思维能力的训练。

又如教学《穷人》时,学完课文后,提出:桑娜家自己都生活贫穷,艰难度日,现在又增加西蒙的孩子,他们能养活这些孩子吗?今后他们的日子将会怎样过?这样又引导学生继续读书、思考、想象,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组织探究学习中,我们要积极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探究材料,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创造,逐步向课本、课外延伸。

自主、合作、探究三者不是个别独立的教学模式,三者之间是互相贯通,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敢于放开手脚,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就一定能按《课程标准》的要求,探索出一条新的教学路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