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麻醉精神药品培训

麻醉精神药品培训


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的处方可以开出的用量: 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
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 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
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 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 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哌醋甲酯用于治 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
本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文件 1.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领导小组 2.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 3. 麻醉药品处方权医师名单及签字式样 4. 麻醉药品处方权医师和药学人员培训记录和材料
二、相关人员对管理法规的掌握不牢固
1. 处方权医师 2. 麻醉药品管理人员 3. 护理人员(手术室、病区、注射室)
专人保管(专人);专用帐册(专帐); 专册登记(专册);专柜加锁(专柜); 专用处方(专方)。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单位应当 设立专库或者专柜储存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 品。专库应当设有防盗设施并安装报警装置;专 柜应当使用保险柜。专库和专柜应实行双人双锁 管理。
处方开具: (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
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 量;对于慢性病或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处方用量可 以适当延长,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 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 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控 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 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
临床医生根据实际上报药械科
加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及放射性药品管理 按国家有关规定对特殊管理药品进行管理、贮存 与使用,有严格的使用规范与程序,有安全保证 措施。现场查看特殊药品管理与使用情况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制定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制度和分级管理目 录,定期对本单位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 析,定期公示本单位抗菌药物的使用数量,并有 原始记录备查 要求临床医生按照规定执行
麻醉精神药品培训
医务科 2009年11月20日
2009年11月15日全市临床药事专 业委员会年会暨麻醉药品管理工金主任做委员会报告 专家讲课 王鹏、张冰参加会议
结合检查和麻醉精神药品管理内容
1、存在问题 2、今后工作要求
4
麻醉药品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文件不健全
1.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理 (2005年国务院第442号令,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2. 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 (卫生部2005年11月18日颁布实施)
3.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规定 (卫生部2005年11月2日颁布实施)
4.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2007年38号文) 7. 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2007年39号文) 8. 《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2007年53号文)
麻醉药品五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专用处方: 未使用《2007年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的麻醉和 第一类精神药品专用处方 填写项目不完整:年龄、取药人身份证号码 未使用通用名开具处方,如哌替啶写成杜冷丁 处方涂改无签字,发药审核未做到双签字 未对处方按年月日进行编号
2. 专用帐册: 帐物不符 帐帐不符 麻醉药品验收入库记录单未做到双签字
谢谢大家
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首诊医师 应当亲自诊查患者,建立相应的病历,要求其签署 《知情同意书》。 病历中应当留存下列材料复印件: (1)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 (2)患者户籍簿、身份证或者其他相关有效
身份证明文件(驾驶证); (3)为患者代办人员身份证明文件。
除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 药品的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 度慢性疼痛患者外,麻醉药品注射剂仅限 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3. 专柜加锁: 药品由保险柜保管,做到双人双锁 其他安全防盗措施 周转药品如何保存?
4. 专册登记: 专用处方登记项目烦琐 逐日消耗登记不及时 空安瓿回收登记不及时,无销毁记录 注射室和手术室对麻醉药品使用无登记
5. 专人管理: 专人管理并非一人管理,做好交接班 其他:保险柜存放有过期失效药品
麻醉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
为住院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 神药品处方应当逐日开具,每张处方为1日常 用量。
对于需要特别加强管制的麻醉药品,盐 酸二氢埃托啡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二 级以上医院内使用;盐酸哌替啶处方为一次 常用量,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医疗机构应当要求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 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患者和中、 重度慢性疼痛患者,每3个月(原为4个月) 复诊或者随诊一次 。
放心药房对医生的要求
药品由药学部(科)统一采购,严禁其他科室外购药品 调剂药品是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发出药品应注明 患者姓名、并交待用法、用量、注意事项,门诊处方有审 核、调配、核对、发药人签字。现场询问3-5名门诊患者, 查看100张处方。处方合格率≥95%
开展药物安全性监测(主要包含三项内容:药物 不良反应、用药失误、滥用药物)。 根据《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成 立ADR监测小组,制定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 制度、调剂差错管理程序,发生用药差错应按规 定程序和时间报告。查看文件及实施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