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院简介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始建于1924年华中大学生物系,1953年成立华中师范学院生物系,1995年成立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经过历代师生员工的辛勤耕耘,学院已发展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综合型学院。
目前,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留学生1400余人,学院与美、英、法、德、俄罗斯、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关系。
学院现办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和“化学—生物学交叉人才培养班”,是国家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具有生物学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环境科学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有植物学和动物学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也可招收培养农药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建有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还拥有生物学湖北省重点学科、遗传调控与整合生物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生态与环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生物科学”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立项,“分子生物学(双语)”获批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中学生物教学设计”获得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立项,“认识生命和疾病的历史——经典事例和启示”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植物学”、“动物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教学论”5 门课程获批湖北省精品课程,“认识生命和疾病的历史”入选湖北省精品视频公开课,“分子生物学”为湖北省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生物化学”为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实验教学中心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103人,其中专业教师80人,教授27人,副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18人。
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楚天学者、楚天学子、湖北省杰出青年人才、桂苑名师、武汉市学科带头人等10 余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超过85%,具有国(境)外学习或研究经历者达到80%以上。
学院一直秉承“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校训,始终贯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理念,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生物学师资和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开发的专业人才。
近几年来,学院办学条件不断优化,各类仪器设备总值为 6000 多万元,拥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毛细管电泳仪、膜片钳、近红外扫描成像系统、荧光定量PCR仪等一批先进的生物仪器设备。
此外,还建有湖北省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这些优良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为学院教学、科研提供了重要支撑。
学院还建有全国一流的生物标本馆,馆藏动植物标本20余万号;学院还是湖北省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培训基地,湖北省和武汉市青少年科普基地。
近5年,学院得到了快速发展,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先后获教学研究项目16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余项,主持或参与国家重大专项、“973”项目、“863”项目、“973”前期项目及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280余篇,出版科技著作50多部,获奖成果、鉴定成果及专利26项,为学院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专业编号:443专业代码:071001一、专业简介生物科学是我院的优势专业,已获得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立项。
本专业自从1924年建系以来,经过近90多年几代学者和教授的辛勤努力,已成为中南地区著名的生物科学教学和研究基地,为基础教育事业和生物科学研究视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毕业学生遍及世界各国高校、科研院所或基础教育单位,他们有的成为高校和研究所的科研骨干,有的成为省级特级教师。
在中南地区,几乎半数以上的重点中学的生物学骨干教师都是本院本专业的毕业生,可谓“底蕴深厚”。
生物科学专业的特色主要体现在“重基础、抓素质、盯前沿”的办学思想,“奋发有为、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和“厚积勃发”的办学特色。
毕业的学生均以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被我国生物科学界所称颂,成为基础教育系统、中科院及国家著名高等院校生物科学领域争相录用的专业之一。
本专业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均已开设了教学网站,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科学素养、国际化视野和科学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具备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生物科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研究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三、基本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信宽容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独立判断的能力。
2.具有扎实的生物学科基础知识和相关领域(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的学科知识。
系统地掌握生物科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生物科学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新进展,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3.师范生应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较强的教育教学组织实施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信息综合运用能力,了解生物学教育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生物学及相关学科教学的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师专业素养。
4.具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
有基本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有较强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求实探索精神。
5.具有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进行交流和沟通。
6.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基本健身技能。
四、主要课程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教育学基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生物学教学技能训练、中学生物教学改革研究等。
五、学制及授予学位学制:3-6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六、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其中:学分为总学分;学时为课内学时。
七、课程计划表其中:打通培养的课程或多个专业合上的、名称相同、学分相同的课程必须使用统一的课程编号,并在备注栏中注上“合”字。
“课程名称”一栏下面的具体课程应译为英文名称。
八、实践教育1.实践实验教学环节2.社群教育根据学校关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群教育平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要求,学院教学委员会制定了社群教育平台暨创新创业学分认定的实施细则。
本专业设置社群教育平台4个学分。
对学生参加科研项目训练、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获得省部级以上重要奖项、获取专业等级证书及应用型技能证书等,由学院根据细则认定其学分。
具体细则与学分如下:(1)参加科研项目训练:参加A类、B类项目并按时结项合格2学分;参加C类项目并按时结项0.5学分。
2.获得与专业相关的奖项:获得国家级一等奖5学分、二等奖4学分、三等奖3学分;获得省部级一等奖4学分、二等奖3学分、三等奖2学分。
校级的一等奖2学分、二等奖1学分、三等奖0.5学分。
3.公开发表与专业相关的论文:以第一、二、三、四、五作者发表SCI论文计6学分、5学分、4学分、2学分、1学分;专业核心期刊第一作者4学分、第二作者3学分、第三作者1学分;其他专业期刊第一作者2学分、第二作者1学分。
4.获得专利、发明:获得专利、发明者3学分。
5.获取专业等级证书:计算机三级4学分、计算机二级2学分;英语六级证书4学分;托福95分、雅思6.5分可获4学分;有出国(境)交流学习一年及以上经历4学分、出国(境)交流学习一学期2学分;心理咨询师二级4学分、心理咨询师三级2学分。
6.参加教师课题组:参加教师课题组活动长达两年,经教师写出肯定性评价,可获2学分。
九、说明1.大学英语设置12个学分,实行入校测试,分基础级(C级)、提高级(B 级)和发展级(A级)三级教学。
有关修读办法见《华中师范大学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施方案》。
C级开三个学期共12个学分的通用英语课程,B级开2个学期8个学分的通用英语课程和1个学期4个学分的全英文通识教育课程,A级开1个学期6个学分的通用英语课程(含2个网络课程学分),其他学期学习6个学分的全英文通识教育课程。
另规定所有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原则上修读1-2门本专业的全英文课程。
2.本专业1-6学期部分学科基础课及专业主干课与生物技术专业的基本相同;专业选修课可以从本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的选修课中选取,建议选修课程:人体组织解剖学、发育生物学、现代生命科学进展、进化生物学、生物标本制作原理与技术等。
3.师范专业学生应修读16个学分的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其中前6门为必修课,共12学分,其余4学分为选修,建议选修课程:中学生物教学改革研究等。
学生还应通过教师口语和教师书法测试(相当于各1个学分),并完成10个教学实践环节学分(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
4.学生在辅修专业所修取的课程学分可按要求冲抵通识教育平台选修课程学分。
5.本专业课程总学分为130学分。
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6学分(其中:必修课程32学分,选修课程14学分);专业主干课程59学分(其中:学科基础课17学分,专业必修课42学分);个性发展课程25学分(其中:教师教育模块课程16学分,专业选修课9学分)。
6.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学习2门混合式教学课堂课程方能毕业。
7. 本专业学生须参加学院安排的动物和植物野外实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成绩合格后方可毕业。
8. 本专业学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的学分,课程学分达到130学分,实践教育获得20学分(其中:教育见习2学分,教育实习8学分。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6学分,社群教育4学分),完成所有实践实验教学环节,外语考试成绩等符合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要求,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者,准予毕业。
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9. 辅修本专业课程需修读本专业必修课程计划中大部分专业必修课(实验课除外)。
对修满28学分、符合要求者,发给生物科学专业辅修证书。
修读本专业第二学位需修读本专业课程计划中绝大部分专业必须课及生物科学专业专业新生研讨课共 38学分,另外还需修满学科教育类课程中的4学分课程,共42学分,并完成毕业论文、符合要求者,发给本专业第二学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