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马尔萨克的《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发表,标志着微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
1961年,乔治•施蒂格勒的《信息经济学》从信息搜寻的角度奠定了信息经济学研究与发展的科学基础。
1962 年,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出版了《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这是具有国际影响的信息经济学著作,标志着宏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
1970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提出旧汽车市场分析的“柠檬”理论,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由产生进入到发展阶段。
197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马克·尤里·波拉特完成了《信息经济》9卷本的内部报告,第一次把产业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
并把信息部门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
第一信息部门是由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部门,第二信息部门是由政府和非信息企业的内部提供信息服务的活动所组成的部门。
波拉特还用投入产出技对1967年美国的信息经济的规模与结构作了详尽的统计测算和数量分析。
该方法于1981年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采纳,用来测算其成员国的信息经济的发展程度。
博弈论是方法论导向的,信息经济学是问题导向的。
博弈论研究的是:给定信息结构,什么是可能的均衡结果。
信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给定信息结构,什么是最优的的契约安排。
从这个角度而言,博弈论是实证的,而信息经济学是规范的。
简答题:微观信息经济学的八大基础理论:1)1970 年阿克洛夫创立的拧檬理论;2)1971 年赫什雷弗提出的信息市场理论;3)1972 年马尔萨克和拉德纳完善的“团队的经济理论”;4)1973 年斯彭斯建立的信号理论;5)1976 年格罗斯曼施蒂格利兹提出的“格罗斯曼-施蒂格利兹”悖论;6)1976 年莫里斯发展的“委托-代理人”理论;7)1977 年施蒂格勒的“搜寻”理论;8)马尔萨克的“信息系统选择”理论。
机制设计是一个三阶段不完全信息博弈:第一阶段:委托人设计机制,即博弈规则,代理人根据规则发出信号(message),实现的信号决定配置结果(allocation);第二阶段:代理人同时选择接受或不接受委托人设计的机制;第三阶段:接受机制的代理人根据机制的规定进行博弈。
委托人-代理人的框架下的五种不同类型的模型逆向选择:在鉴定交易契约前,进行市场交易的一方可能因为占据信息优势,做出对自己有利,对另一方有害的事情,从而降低了市场效率,甚至可能导致这一市场的萎缩。
信号传递模型:自然选择代理人的类型;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不知道;为了显示自己的类型,代理人选择某种信号;委托人在观测到信号之后与代理人签订合同。
信息甄别模型:自然选择代理人的类型;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不知道;委托人提供多个合同供代理人选择,代理人根据自己的类型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合同,并根据合同选择行动。
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签订契约后,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损害了处于信息劣势一方的利益,而且不承担由此造成的全部后果。
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签约时信息是对称的;签约后,代理人选择行动,自然选择状态;代理人的行动和自然状态一起决定某些可观测的结果;委托人只能观测到结果,而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的行动本身和自然本身状态。
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约束委托人设计机制面临两个约束:(1)参与约束(participation constraint)或称个人理性约束(individual rationality constraint):代理人在该机制下得到的期望效用不小于他在不接受这个机制时得到的最大期望效用。
(2)激励相容约束(incentive-compatibility constraint):代理人在所设计的机制下必须有积极性选择委托人希望他选择的的行动。
静态博弈与动态博弈:同时决策或者同时行动的博弈属于静态博弈;先后或序贯决策或者行动的博弈,属于动态博弈。
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如果一个博弈在所有各种对局下全体参与人之得益总和总是保持为零,这个博弈就叫零和博弈;相反,如果一个博弈在所有各种对局下全体参与人之得益总和不总是保持为零,这个博弈就叫非零和博弈。
博弈论中的完全信息与完美信息每个局中人对其他局中人的特征(或类型)和支付函数有准确的了解;否则,为不完全信息完美信息;在博弈过程的任何时点每个局中人都能观察并记忆之前各局中人所选择的行动,否则为不完美信息。
信号传递博弈的分离均衡与混同均衡分离均衡:不同类型发送者以1的概率选择不同信号,或者说,没有任何类型选择与其他类型相同的信号。
在分离均衡下,信号准确地揭示出类型。
混同均衡:不同类型的发送者选择相同的信号,或者说,没有任何类型选择与其他类型不同的信号,因此,接收者不修正先验概率。
声誉模型与棘轮效应模型:声誉模型:根据代理人过去的业绩推段经理的经营能力将强化激励机制;传递的信息是有关经理的经营能力的信息,经营能力的所有权属于经理;经营业绩越好,市场所认为的经营能力越高,经理的报酬也越高。
棘轮效应模型:根据代理人过去的业绩推断企业的内在生产率将弱化激励机制;过去的业绩传递的是有关企业内在生产能力的信息,企业内在生产能力的所有权属于委托人;经营业绩越好,委托人认为的企业的内在生产能力越高,经理给委托人上缴的份额越高,因此,经理努力工作的积极性下降。
分析题:考虑如下案例:猪圈里圈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的一头有一个猪食槽,另一头安装一个按钮,控制着猪食的供应。
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谁按按钮谁就要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
若大猪先到,大猪吃到9个单位,小猪只能吃1个单位;若同时到,大猪吃7个单位,小猪吃3个单位;若小猪先到,大猪吃6个单位,小猪吃4个单位。
(1)写出上述“智猪博弈”的收益矩阵:(2)请找出本案例的重复剔除均衡,并简要说明剔除过程。
首先“小猪”会剔除“按”列,然后“大猪”剔除“等待”行。
(3(4)试论述重复剔除均衡与纳什均衡之间的内在联系。
纳什均衡在占优战略重复剔除解法中不会被剔除, 重复剔除的严格占优战略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
古诺寡头模型:同一市场共有两家厂商来生产相同的产品,其产量分别记为y 1,y 1。
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为:p=a-(y 1+y 2),各厂商生产产品的单位成本相同,记单位成本为c 。
(1)假定两厂商同时确定各自产品的产量,求两个厂商的最大利润与相应产量各是多少? 厂商1表示为:max z=p(y1+y2)y1-c(y1),得出y1=f1(y2e),同理得出y2=f2(y1e),称为反应函数,两条曲线的交点为古诺模型的解。
假设p=a-(y1+y2),C1=y1c ,C2=y2c则根据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分别得到反应函数 y1=f1(y2)=(a-y2-c)/2, y2=f2(y1)=(a-y1-c)/2,求出均衡产量为(1/3(a-c),1/3(a-c)),为纳什均衡, 均衡利润为(1/9(a-c)2,1/9(a-c)2)(2)若市场只有一家厂商来垄断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在相同的价格函数:p=a-y ,y 为该垄断企业的产量,单位生产成本仍为c 的情况下的最大利润与相应产量各是多少? 假设为一垄断企业,则有: Max z=y(a-y-c),得到垄断企业的最优产量 y=1/2(a-c)<y1+y2=2/3(a-c)垄断利润为z=1/4(a-c)2 > 2/9(a-c)2(3)比较这(1)中两个厂商的最优利润之和、产量之和与(2)中最优利润、最优产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得到垄断企业的最优产量: y=1/2(a-c)<y1+y2=2/3(a-c) 垄断利润为z=1/4(a-c)2 > 2/9(a-c)2 原因:双寡头竞争的总产量大于垄断产量的原因在于每个企业在选择自己的最优产量时,只考虑对本企业利润的影响,而忽视对另一个企业的外部负效应。
求下列掷硬币博弈的混合战略均衡:给定参与人1(q,1-q ),参与人2的支付是:q+(-1)(1-q)(正面)=(-1)q+(1-q)(反面);-1,11,-1反面1,-1 -1,1 正面 反面 正面 12支付 p 1-pq 1-q给定参与人2(p,1-p ),参与人1的支付为: p(-1)+(1-p)(正面)=p+(-1)(1-p)(反面); 求得(1/2,1/2)是纳什混合战略均衡。
求下列性别战博弈的混合战略均衡:给定妻子分别以q,1-q 的概率选择时装、足球,则丈夫选择时装、足球的期望收益相等,即1.q+0.(1-q)=0.q+3.(1-q),解得妻子选择时装、足球的概率分别为(3/4,1/4)给定丈夫分别以p,1-p 的概率选择时装、足球,则妻子选择时装、足球的期望收益相等,即2.p+0.(1-p)=0.p+1.(1-p),解得丈夫选择时装、足球的概率分别为(1/3,2/3)当妻子以(3/4,1/4)的概率分布随机选择时装表演和足球,丈夫以(1/3,2/3)的概率随机选择时装表演和足球时,双方都无法通过单独改变策略,即单独改变随机选择纯策略的概率分布而提高利益,因此双方的上述概率分布的组合构成一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春节前夕,某小镇上两个商铺主甲和乙同时看到一个赚钱机会:去城里贩一批鞭炮回来零售,购货款加上运输费用共5000元,如果没有竞争对手,这批货在小镇上能卖6000元;但如果另一家商铺同时在小镇上卖鞭炮,价格下跌使得这批鞭炮只能卖4000元。
如果甲先行动,但在博弈开始前商铺主乙有一次行动A 的机会:(1)A :商铺主乙逢人便说自己一定要进货,无论对方如何行动他都不会改变这个决定; (2)A :商铺主乙与某个嘲笑他说大话的第三者丙打赌:如果自己到时不进货,向丙支付1500元;如果自己到时候进货,丙向他支付100元。
并且,乙将这个赌局通知甲。
利用子博弈精炼均衡概念分析下述两种情况下的博弈结果(要求分别给出博弈树,并用逆推法求解),并解释“承诺行动”的概念。
: (1)(2)1,30,0足球0,0 2,1 时装 足球 时装 妻子支付 p 1-pq 1-q丈夫甲乙 乙 进进 不进不进进不进(-1000,-1000)(1000,0)(0,1000) (0,0)(3)如果参与人在博弈前采取措施改变行动空间或支付函数,原来不可置信威胁就变得可置信,博弈的精炼均衡就会改变;将改变博弈结果而采取的措施称为“承诺行动”斯塔克尔伯格模型(产量领导模型):市场共两个厂商生产相同的产品,行动顺序为,第一家厂商首先选择产量;第二家厂商再选择产量。
假定其产量分别记为y 1,y 1。
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为:p=1-(y 1+y 2),各厂商生产产品的单位成本为0。
(1)写出各厂商的利润函数 max z 2=p(y 1+y 2)y 2=[1-(y 1+y 2)] y 2 max z 1=p(y1+y2)y 1=[1-(y 1+y 2)] y 1 (2)求各厂商的反应函数 对z 2求一阶导数,得厂商2根据利润最大化得到反应函数: y 2=f 2(y 1)=(1-y 1)/2, 代入厂商1的利润函数,得 z 1=p(y 1+y 2)y 1-c 1(y 1)=(y 1-y 12)/2 (3)求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合解及各厂商的相应利润 一阶条件得到y1=1/2,代入厂商2的反应函数得到y2=1/4, (1/2,1/4)为均衡解,(1/8,1/16)为其相应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