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轴与轴承设计和36

轴与轴承设计和36


1、各轴段直径确定
a) 按扭矩估算轴段直径d min
d
3
5 9.55 106 P
[ T ]n

A0 3
P n
A0——轴的材料系数,查手册
b) 按轴上零件安装、定位要求确定各段轴径。
注意:①与标准零件相配合轴径应取标准值 ②同一轴径轴段上不能安装三个以上零件
2、各轴段长度 ①各轴段与其上相配合零件宽度相对应
七、轴的刚度验算
1、弯曲刚度
挠曲线方程:
d2y dx 2

M (x) EI
挠 度: y [ y ]
偏转角: [ ]
2、扭转刚度
TL
GIP
M
一般传动轴,许用扭转角 [] 0.5 ~ 1 / m 精密传动轴: [] 0.25 ~ 0.5 / m
2、滑动轴承 1)滑动轴承的主要类型和结构 一、整体式径向滑动轴承
二、剖分式径向滑动轴承
三、自动调心式:轴瓦外表面做成球形
1、零件的轴向定位 目的:1、使零件有固定的轴向位置 2、承受轴向载荷
轴承端盖:对轴承外圈轴向定位,使轴有确定 的轴向工作位置
轴承端盖与机座间加垫片,以调整轴的位置
弹性挡圈
锁紧挡圈、紧定螺钉或销
圆锥面(+挡圈、螺母)
2、零件的周向定位 1)键
2)花键
3)紧定螺钉、销
4)过盈配合
三)、各轴段的直径和长度的确定
1)闷盖无螺钉连接,无调整垫片或调整螺钉调整轴承间隙。 2)轴肩过高,无法拆卸轴承;轴承用脂润滑而齿轮啮合油飞溅到轴承上,无
挡油板。
3)轴上键槽不在同一母线上。 4)轴上齿轮(或其他零件)两边都用轴环(肩)固定,无法装配。 5)过渡配合零件装卸距离过长。 6)透盖上无密封。 7)透盖与轴不能直接接触,应留缝隙。 8)转动零件与转动零件不能作相互定位。 9)键槽过长。 10)轮毂宽度应大于相配合的轴段长度。 (指出1项给3分,满分为20分)
行星轮均匀布置,使太阳轮只受转矩不受弯矩。
五)改进表面质量提高轴的疲劳强度
①改进轴的表面粗糙度→提高轴的疲劳强度→高强度 材料轴更应如此
②表面强化处理(高频淬火、表面渗碳、氰化、氮 化、喷丸、碾压)使轴的表层产生预压应力→提高 轴的抗疲劳能力。

五、轴的结构工艺性 1)轴肩圆角r :避免应力集中,查标准(手册)
注意: 防止过定位! L轴段长度=B轮毂宽-(2~3)mm
②考虑零件间适当的间距:转动零件与静止零 件之间必须有一定的间隙
四、提高轴的强度、刚度和减轻轴的重量的措施
一)改进轴的结构,减少应力集中 应力集中源:打孔,切螺纹,沟槽(键槽,砂轮越程 槽…),过盈配合处
措施: 1)轴径变化平缓 2)增大轴的过渡圆角r; 3)当过渡圆角不能增大时,内凹圆角 4)过渡肩环
内凹圆角
过渡肩环
二)合理布置轴上零件以减少轴的载荷
1、轴上传动件尽量靠近支承,并避免使用悬臂支承形
式,以减少轴所受的弯矩。
2、扭矩由一个传动件输入,几个传动件输出时,应将输
入件放在中间。
输入件
不合理
合理
三)改进轴上零件的结构,减小轴的载荷
合理 轴仅受弯矩,不受转矩
不合理 即受弯又受扭
四)选择受力方式以减小轴的载荷,改善轴的强 度和刚度
多个圆角尽可能取相同值,以减少加工中更换刀具的次数。
2)轴端倒角:便于装配,去毛刺 3)装配轴段不宜过长
3)砂轮越程槽 4)螺纹退刀槽
5)同一轴上键槽位于圆柱同一母线上,且取相同尺寸
07年考题(综合应用题20分)——指出图示轴系结 构设计中的错误,在错误之处标出数字作记号,分 别按数字记号说明其错误原因。
六、轴的强度计算
按扭转强度条件计算 用于:①只受扭矩或主要承受扭矩的传动轴的强度计算
②结构设计前按扭矩初估轴的直径dmin
强度条件
T
T WT
9.55 106
0.2d 3
P n
[ T ]
设计公式
d 3
5 9.55 106 P
[ T ]n

A0 3
P n
许用扭转剪应力 (N/mm2),查手册
3.温升 温升将引起热变形使主轴伸长,轴承间隙变化,降低了 加工精度;温升也会降低润滑剂的黏度,恶化润滑条件。
对高精度机床应研究如何减少主轴组件的发热, 如何控温等 4.抗振性:指其抵抗受迫振动和自激振动而保持平稳运 转的能力
主轴的振动将降低甚至恶化工件的表面质量,限制 机床能力的充分发挥,增大机床的噪声。 5.精度保持性 机床的主轴组件必须有足够的耐磨性,才能长期保持精度。
A0——轴的材料系数,查手册
d
3
5 9.55 10 6 P [ T ]n

A0 3
P n
轴上有键槽时:
放大轴径:一个键槽:3~5%
二个键槽:7~10%
取标准植
对于空心轴:
P
d A0 3 n(1 4 )


d1 d
0.5 ~
0.6
d1—空心轴的内径
如轴上有键槽,则d放大:3~5%(1个) ; 7~10%(2个)取整
按轴线形状分 直轴: 光轴 阶梯轴
曲轴:
空心轴和钢丝软轴
三、轴的结构设计
要求: ①轴和轴上零件要有准确、牢固的工作位置 ②轴上零件装拆、调整方便 ③轴应具有良好的制造工艺性等 4、尽量避免应力集中
一)拟定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 原则:1)轴的结构越简单越合理 2)装配越简单、方便越合理
二)轴上零件的定位
八、主轴系结构的设计 主轴系一般包括主轴和主轴轴承两大部分。 主轴是指直接驱动和支承刀具、工件的轴。
一)、对主轴组件的基本要求
1.旋转精度: 指机床空载时,低速转动主轴,此时在主轴安装工件或 刀具部位的定心表面(如车床轴端的定心短锥、锥孔,) 上测得的径向跳动、端面跳动和轴向窜动值的大小。
旋转精度取决于各主要件(如主轴、轴承、壳体孔等)的 制造、装配和调整精度 2.刚度 影响刚度的因素很多,如主轴的尺寸和形状,滚动轴承 的型号、数量、预紧和配置形式,前后支承的跨距和主 轴前悬伸量,传动件的布置方式等
3.1 新产品设计程序 3.2 机械系统设计概论 3.3 机械零部件设计 3.6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
3.3机械零、部件设计
3.3.3轴与轴承设计
1、轴
一、功用: 1)支承回转零件;2)传递运动和动力
二、分类: 按承载情况分:
转轴——扭矩和弯矩
心轴——只受弯矩,不传递转矩(T=0)。
传动轴——主要受扭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