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一、初步计算配合比 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
混凝土的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设计强度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其确定方法如下; 1. 可根据同类混凝土的强度资料确定。对 C20 和 C25 级的混凝土,其强度标准差下限值取。 对大于或等于 C30 级的混凝土,其强度标准差的下限值取。 2. 当施工单位无历史统计资料时, 可按表一取值。 3. 遇有下列情况时应适当提高混凝土配制强度; 1) 现场条件与试试验室条件有显著差异时, 2) C30 及其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时。
水灰比 (W/C)
混凝土的砂率(%)
表五
卵石最大粒径(mm)
碎石最大粒径(mm)
10
20
40
16
20
40
26~32
25~31
24~30
30~35
29~34
37~32
30~35
29~34
28~33
33~38
32~37
30~35
33~38
32~37
31~36
36~41
35~40
36~41
35~40
34~39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资料 在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前,需确定和了解的基本资料。即设计的前提条件,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 (1)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和强度的标准差。 (2) 材料的基本情况;包括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实际强度、密度;砂的种类、表观密度、
细度模数、含水率;石子种类、表观密度、含水率;是否掺外加剂,外加剂种类。 (3) 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如坍落度指标。 (4) 与耐久性有关的环境条件;如冻融状况、地下水情况等。 (5) 工程特点及施工工艺;如构件几何尺寸、钢筋的疏密、浇筑振捣的方法等。
于的混凝土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的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 的用水量可以查表中坍落度为 90mm 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 20mm,用水量增加 5Kg, 计算出用水量。
拌和物稠度 项目 指标
10~30 坍落度 35~50 (mm) 55~70
75~90
塑性混凝土用水量(kg/m3)
应与基准配合比的用水量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和减少 1%。 制作混凝土强度试验试件时, 应检验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和维勃稠度、黏聚性、保水性
及拌和物的体积密度,并以此结果作为代表相应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进行混凝土强 度试验时,每种配合比至少应制作一组(三块)试件,标准养护 28d 时试压。需要时可同时制 作几组试件,供快速检验或早龄试压,以便提前定出混凝土配合比供施工使用,但应以标准养 护 28d 的强度的检验结果为依据调整配合比。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三个基本参数的确定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实质上就是确定单位体积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水泥。粗集料(石子)、
细集料(砂)这 4 项组成材料之间的三个参数。即水和水泥之间的比例——水灰比;砂和石子 间的比例——砂率;骨料与水泥浆之间的比例——单位用水量。在配合比设计中能正确确定这 三个基本参数,就能使混凝土满足配合比设计的 4 项基本要求。
39~44
38~43
注;1、本表数值系中砂的选用砂率,对细砂或粗砂,可相应地减小或增大砂率。
2、只用一个单粒级粗集料配制混凝土时, 砂率应适当增大。
3、对薄壁构件,砂率取偏大值。
33~38 36~41
6、计算砂、石用量 、 1. 体积法
该方法假定混凝土拌和物的体积等于各组成材料的体积与拌和物中所含空气的体积之和。 如取混凝土拌和物的体积为 1m3,则可得以下关于 、 的二元方程组。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混凝土的 取值(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小于 C20
C20~C35
表一 大于 C35
2、确定水灰比 W/C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 C60 级时,混凝土水灰比按下式;
式中;
——回归系数,取值见表二;
——水泥 28d 抗压强度实测值(MPa)
系数
石子品种
回归系数
选用
碎石
表二 卵石
当无水泥 28d 抗压强度实测值时,按下式确定 ;
式中; 、 、 、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细集料(砂)、粗集料(石子)、水的质量(kg) 、 ——粗集料、细集料的表观密度(kg/m3) 、 ——水泥、水的密度(kg/m3) ——混凝土中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 可取 1。
2. 质量法 该方法假定 1m3 混凝土拌和物质量,等于其各种组成材料质量之和,据此可得以下方程组。
确定这三个参数的基本原则是;在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的基础上,确定水灰比。在满足 混凝土施工要求和易性要求的基础上确定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砂的数量应以填充石子空隙后 略有富余为原则。
具体确定水灰比时,从强度角度看,水灰比应小些;从耐久性角度看,水灰比小些,水泥 用量多些,混凝土的密度就高,耐久性则优良,这可通过控制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的来 满足(表三)。由强度和耐久性分别决定的水灰比往往是不同的,此时应取较小值。但当强度和 耐久性都已的前提下,水灰比应取较大值,以获得较高的流动性。
一、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配合比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原材料的技术性能及施工条件,确定出能满足工程所要求的
技术经济指标的各项组成材料的用量。其基本要求是; (1) 达到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2) 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要求。 (3) 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和使用条件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4) 符合经济原则,节约水泥,降低成本。
式中; ——水泥强度等级值(MPa) ——水泥强度等级值富余系数,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富余系数可取 =
由上式计算出的水灰比应小于表三中规定的最大水灰比。若计算而得的水灰比大于最大水 灰比,以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
环境条件 干燥环境
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
表三
最大水灰比
最小水泥用量(kg)
结构物类别
式中; 、 、 、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细集料(砂)、粗集料(石子)、水的质量(kg), — —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和物的假定质量,可根据实际经验在 2350~2450kg 之间选取。
同以上关于 和 的二元方程组,可解出 和 。 则混凝土的初步计算配合比(初步满足强度和耐久性要求)为 : : :
表四
卵石最大粒径(mm)
碎石最大粒径(mm)
10
20
40
16
20
40
190
170
160
150
200
185
175
165
200
180
170
160
210
195
185
175
210
190
180
170
220
205
195
185
215
195
185
175
230
215
205
195
注;1、本表用水量第采用中砂时的平均取值。采用细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增加 5~10Kg,采用粗砂时, 则可减少 5~10kg。
高湿度且经受冻害的室内部件
有冻害和除冰 经受冻害和除冰剂作用的室内 剂的潮湿环境 和室外部件
300 300 300
注;1、当用活性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时,表中的最大水灰比及最小水泥用量即为替代前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2、配制 C15 级其以下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本表限制。
3、确定用水量 根据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所用骨料的种类及最大粒径查表四得。水灰比小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一个计算、试配、调整的复杂过程,大致可分为初步计算配合比、
基准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施工配合比设计 4 个设计阶段。首先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 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是在初步计算配合比 的基础上,通过试配、检测、进行工作性的调整、修正得到;实验室配合比是通过对水灰比的 微量调整,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配合比以确定水泥用量最小的方案;而施工 配合绋考虑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配合比的影响,对配合比做最后的修正,是实际应用的配合 比,配合比设计的过程是逐一满足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耐久性、节约水泥等要求的过程。
由此得出基准配合比(调整后的 1m3 混凝土中各材料用量)
式中; ——实测试拌混凝土的体积密度。
三、实验室配合比 经调整后的基准配合比虽工作性已满足要求,但经计算而得出的水灰比是否真正满足强度
的要求需要通过强度试验检验。在基准配合比的基础上做强度试验时,就采用三个不的配合比, 其中一个为基准配合比的水灰比,另外两个较基准配合比的水灰比分别增加和减少。其用水量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质量比例关系。确定比例关系的 过程叫配合比设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 并经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粗集料、细集料和水,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外加剂和掺和料的应用日益普遍,因此,其掺量也是配合比设计时需 选定的。
5、确定砂率 砂率可由试验或历史经验资料选取。如无历史资料,坍落度为 10~60mm 的混凝土的砂率可
根据粗集料品种,最大粒径及水灰比按表五选取。坍落度大于 60mm 有混凝土的砂率,可经试验 确定,也可在表五的基础上,按坍落度每增大 20mm,砂率增大 1%的幅度予以调整。坍落度小于 10mm 的混凝土,基砂率应经试验确定。
素混 凝土
钢筋 混凝 土
预应 力混 凝土
素混 凝土
钢筋 混凝 土
预应 力混 凝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