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课堂笔记姓名:张晶晶班级:12人力资源管理2班学号:1210800331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第一次课内容小节2015.3.5一、本次课的主要内容1、3月5日为“学雷锋纪念日”简称为雷锋日。

2、“道器变通”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道 ------《周易·系辞上》《周易·系辞上》是战国到汉初期间众多学易之人共同完成的著作,历代易学者们增补、修编、集体创作而的产物,代表了整个易学精神。

3、李老师告诉我们要懂得用现代的企业家精神的眼光去看待雷锋精神,思索并从中受益,这才是真正现代的雷锋精神。

二、本节课知识点雷锋是国人心中的英雄楷模,李老师让我们思考雷锋精神与企业家精神之间的关系。

在我看来,只有那些真正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才能最终获得成功,而企业家要想获得成功,应该好好从雷锋精神中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因为在我眼中,学雷锋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需要坚持贯彻的企业文化雷锋精神与企业文化之间是互通的,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更需要雷锋精神的坚持和普及。

任何一个企业发展的越好,相对应的企业的责任和企业对社会奉献的意义也就越重要,无论是对企业内部还是外部,都要“对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工作像夏天一样火热”,这也是雷锋精神的一种体现。

我认为,企业家应该学雷锋,经历了近50年的社会变化后,雷锋精神依然熠熠生辉,真正的现代企业家精神与雷锋精神确有相通之处。

企业家学习雷锋精神,关键是学习雷锋的真诚。

企业家只有对社会、对客户、对员工采取真诚的态度,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企业才能够在良性的环境中取得长足的发展。

三、总结本次的听课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学习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的能力。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第二次课内容小节2015.3.12一、本节课主要内容1、“道器变通”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道 ------《周易·系辞上》《周易·系辞上》是战国到汉初期间众多学易之人共同完成的著作,历代易学者们增补、修编、集体创作而的产物,代表了整个易学精神。

2、“道器变通”之器:君子不器。

3、企业家的思想中心——创新。

二、本节课知识点1、《易经》原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比较虚,形而下比较实。

形而上是指思维和宏观的属于虚的范畴;形而上学则是指认识事物走到了极端,是僵化的。

老子有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为形而上的东西就是指道,既是指哲学方法,又是指思维活动。

形而下则是指具体的,可以捉摸到的东西或器物。

2、我们在看事情想问题时都应该从宏观把握、并从微观去分析,对待事情时从不同的方面去分析比较,往往会收获更多。

这便要求我们要讲究技巧,不仅是学习的技巧、说话的技巧,更多的是思考的技巧。

李老师告诉我们之所以学习《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这门课程,就是要教会我们思考,不仅仅是想问题,更要敢于提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是让我们养成一种思维习惯。

3、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器物”,何为“器物”呢,企业提供的产品就是“器物”,即用具的总称;生物体结构中具有;人的度量和才干;企业所给予的重视。

4、人要想无可替代,就必须与众不同,创新便是一条通路。

李老师告诉我们虽然未必人人都能够成为企业家,但创新却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企业家更是如此,而且企业家的思想方法不是思想思想的方法,而是思想自己思想的方法。

企业家的思想中心即创新。

三、总结好的人生离不开好的习惯,成功的人生离不开成功的思维方式以及在正确规划指导下的持续奋斗。

人生如大海航行,习惯就是人生的基本航线,有了航线,我们就不会偏离目标,更不会迷失方向,这样才能更加顺利和快速地驶向成功的彼岸。

然而,除了有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更应该养成一种思维习惯,所以我一定会制定合理的人生规划,培养自己。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第三次课内容小节2015.3.19一、本节课主要内容本节课主要由每个公司讨论后派代表上台发言,论述个人所在小组对于大学生与企业“变” 的认知,即变什么、为什么要变、怎样变。

二、本节课知识点我们“3+2”公司由我上台进行总结发言,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法拉利公司“变”对其公司产生了坏的影响,产品品牌失去了其原本的特色,变得更加大众。

胶卷柯达公司的“不变”对其公司产生了坏的影响,数码相机时代的到来使柯达公司坚定的胶卷相机失去了竞争力,柯达公司也因此失去了其产业的龙头地位。

2、索尼公司推出的Walker man随身听产品大获全胜,在一段时间内,在电子产业中无人可敌。

然而苹果公司瞄准时机,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品牌推出ipod、iPhone、iPad一系列产品,大获消费者好评,索尼公司之前的产品早已不见踪影。

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正是因为苹果公司懂得取长补短,发挥自身长处,用优势去竞争,打造核心竞争力,才能稳坐如今的龙头老大的地位。

3、对比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大学生也要学会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了解自身的长处,增长知识和技能,踏实实干,努力上进,用自己的优势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开辟一片天地。

三、总结人为什么要改变,人总是趋于安逸的,趋于惰性的,不喜欢改变,是人的本性,但是人又是经常需要改变,因为外界环境需要你改变,人是社会的人,作为个体是社会的组成部分,社会在进步与发展,人也必须要发展,才能不落后于社会,也许有人觉得这样会很累,其实累不累是每个个体自身的体验,有人觉得改变和适应是一种享受,有人觉得是一种负担。

人需要不停地去改变,只有改变,你才有活力和动力,只有改变你才能去适应新环境,取得新收获。

改变意味否定过去,既然选择了改变,就要充分的准备,因为改变需要成本,成本付出了,一定要追求收获,当然这种收获是综合的,不是为了虚荣和物质,只是为了体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不是为了终极目标,只是为了在改变中享受过程的快乐。

人生要活出精彩,只有不停地改变自己,超越自己。

人们总认为无法超越自己,把自己局限于某处,只是因为他缺少改变和超越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来自于对生活的勇气,来自于努力的付出,来自于强大的内心动力。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第四次课内容小节2015.3.21一、本节课主要内容1、时间管理,李总用哲学观的角度来说明时间——过去、现在、未来。

2、中医悟道,讲到“秀才学医,笼里抓鸡”。

3、“仁者要山,智者要水”,“心肝脾肺肾,仁义礼智信”。

4、李老师以IBM作为西方文化切入点,讲到了耿飚以及吴仁宝与华西村。

各公司代表从不同角度的发言展现了各个公司的“道”。

二、本节课知识点1、李老师引导我们探究了“时间是什么”的问题。

时间是我们共同拥有的资源,但每个人对时间的利用不同,时间所创造的价值也不一样。

告诫我们应珍惜时间,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

2、李老师告诉我们要学会组织管理。

所谓组织管理就是要以提高组织成员的质量和素质为出发点,提高组织的效率。

我很庆幸我们组的童碧同学今天也来上课了,这是对我组织管理能力的肯定,同时也是他自身素质提高的表现。

3、李老师以例为证,告诉我们如何悟道。

首先李老师请熊丹妮同学讲了她的“内空外满和内满外空”之道。

从中我大受启发,我们不要做心里啥墨都没有就夸夸其谈的人,这样的人顶多叫愚夫,我们要做满腹才华但懂得韬光养晦的人,这样的人才叫智者。

然后李老师请李嗔同学谈了她如何从一本书《另一种文明》中悟出“对万事要持批判性思维”之道的。

听完李同学的悟道之经,我突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反思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我总是把书本上看到的,老师课堂上传授的当成是真理,只是一味的在接受,而忘了问自己一个究竟,为什么他(它)说的是对的。

这是我今后要改进的一个地方。

要多向李嗔,吕中典这方面做的很好的同学学习。

最后李老师向我们讲诉了他的从医之道。

秀才学医,笼里抓鸟。

告诉我们要大道至简,做一件事情只要想怎么做好这件事本身就好,不要想与这件事有关的附带条件。

只要这样才能药到病除,马到成功。

4、通过华西村和IBM这两个案例告诉我们要学会“逆势之思,顺势而为”,要学会将守势和攻势结合起来。

李总把自己和吴仁宝做对比,告诉我们只有打开思想,我们才能走的更远。

思维方式应该自由,但行为方式一定要理智。

三、总结自上学期开始在李总的带领下系统地学习“道器变通”,刚开始便觉得它一如我过往学习的各大管理学家的理论体系仅仅是认识了解的过程,要运用也许得等上一段时间。

但今天因为受到启发来回想自己一周内做出的“变”达到“通”。

在许多的大学生大学规划中大三下这宝贵的时间的“道”,会是利用这段时间去好好让自己快活的过,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如说走就走的旅行。

然而我,考虑到自己的在大学以来虽然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来锻炼自己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却没有重视锻炼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

因此大三下学期的我决定作出“变”,让自己的英语能力不再停留只会听和写方面,而是选择到国际处做学工助理,目的是通过接触外籍教师、留学生来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这是我的“道”。

在试用期这段时间,是否“通”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自己来争取通过实践“变”来达到“通”。

绝不能因为已经有了“变”的这个平台,就等待自己去“变”,应该为“变”来付出自己的努力,从而使自己正在“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