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游戏]1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一

[心理游戏]1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一

第一课什么是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总结人的心理活动的最一般的规律,就是普通心理学。

例如,视觉中的两可图形(知觉的选择性)、知觉中的错觉。

什么是拓展训练拓展训练,又称外展训练(Outward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

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

当时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海员葬身海底,针对这种情况,汉思等人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

战争结束后,许多人认为这种训练仍然可以保留。

于是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也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各类群体。

训练目标也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训练通常有以下四个环节:1、团队热身。

在培训开始时,团队热身活动将有助于加深学员之间的相互了解,消除紧张,建立团队,以便轻松愉悦的投入到各项培训活动中去。

2、个人项目。

本着心理挑战最大、体能冒险最小的原则设计,每项活动对受训者的心理承受力都是一次极大的考验。

3、团队项目。

团队项目以改善受训者的合作意识和受训集体的团队精神为目标,通过复杂而艰巨的活动项目,促进学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理解、默契和配合。

4、回顾总结。

回顾将帮助学员消化、整理、提升训练中的体验,以便达到活动的具体目的。

总结,使学员能将培训的收获迁移到工作中去,以实现整体培训目标。

拓展训练的显著特点有:1、综合活动性。

拓展训练的所有项目都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有明确的操作过程,要求学员全身心的投入。

2、挑战极限。

拓展训练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表现在心理考验上,需要学员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跨越"极限"。

3、集体中的个性。

拓展训练实行分组活动,强调集体合作。

力图使每一名学员竭尽全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同时从集体中吸取巨大的力量和信心,在集体中显示个性。

4、高峰体验。

在克服困难,顺利完成课程要求以后,学员能够体会到发自内心的胜利感和自豪感,获得人生难得的高峰体验。

5、自我教育。

教员只是在课前把课程的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向学员讲清楚,活动中一般不进行讲述,也不参与讨论,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

即使在课后的总结中,教员只是点到为止,主要让学员自己来讲。

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6、通过拓展训练,参训者在如下方面有显著的提高: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习欣赏、关注和爱护大自然。

心理活动的要求:1、遵守活动规则。

活动中要求每一个都要积极地参与;要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活动。

2、真诚面对每一个人。

不能故意说“反话”,唱反调。

要把心理的感受或真实的体验说出来。

3、心理活动室的位置是在科学楼六楼。

今后,将按学校的要求:每两周上一次。

什么是心理健康众所周知,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育部的《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此,教育部2002年8月份新出台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1.心理健康——健康观的革命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的成立宣言中就明确指出:“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心理健康指的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即能够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

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一般可以分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三个层次。

心理问题是指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由于外部影响或内部失调而引起的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现象。

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很高,可以说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各种的心理问题,但这些问题经过别人的帮助或自己的调节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很多中国人仍将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疾病。

有调查表明,学生对个体心理疏导及对心理辅导室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误区,比较普遍的观点有:把“心理障碍”与“精神病”相混淆,把“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相混淆。

实际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模式,不是医学模式。

请各位班主任在平时多给学生宣传、讲解。

2.什么是心理辅导?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和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

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3.学校的心理咨询能解决什么问题?在学校里,心理咨询主要是帮助学生深入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现有的不适应内外环境的问题,促进个性的健全发展,不断提高其适应性水平。

具体表现有以下方面:(1)为遇到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帮助,帮助同学们找出自己烦恼和困惑的深层原因。

中学生正处于儿童向成年过渡的时期,是成长发展过程中矛盾最为集中的时期,因此,遇到各种心理困扰,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概率比较高。

如学习困难及学校适应不良问题,各种学习障碍的治疗问题,人际交往问题,青春期性心理问题等。

此时,如果能得到师长的指导、帮助,就能比较顺利地度过这些危机,使用权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

(2)帮助学生培养自知之明,确立正确的自我观念。

俗语说:“人贵有自知之明。

”言下之意是一个人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并不是一种很容易的事,青少年时期正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其中尤其是自我评价方面的问题表现得最为突出,许多心理冲突与困扰都与此有关。

所以咨询者要帮助来访者对自身要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使其能更好地正视现实,接纳自我,接纳他人。

(3)为教师、家长提供有关的信息,指导他们改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教师和家长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常常因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而导致教育失败,有时甚至还会造成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的恶化。

在这方面,心理咨询人员可以提供一些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教育途径与方法,从而取得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关注越来越多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为什么会出现?有客观的原因,又有主观的原因客观原因:社会原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单亲(离异)、寄养、特有钱的子女、文艺界出版界等(2)问题的表现:人际关系、学习、自我三个方向。

这有适应性的问题,更多的还是发展性的问题。

(3)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①敬业:主体性、满足感,增进体脑健康,与环境保持平衡,排除忧惧,良好习惯;②乐群:义务与权利,了解他人,善意批评,积极沟通,关心他人,人格完整性;人格完整性:不卑不亢,人应平等。

好学生自我评价过高,坏学生自我评价过低。

学生抱负:100%考上大学,90%上研究生;实际上只有1/3上大学。

③自我修养:正确评价自我,通过他人认识自我(镜像自我),正确归因,扩展自我生活体验,抱负的合理性,自制力。

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教育原因,教育的功利广义——把升学率做为衡量学校的唯一标准。

学生热线电话中:人际关系:亲子、师生、同伴、异性交往占42%;学习问题占27%,其中有厌学、逃学;有0.45%学校恐惧症。

3.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教育部于2002年8月5日出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具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的潜能,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的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

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学生自信心理的培养一、什么是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评价所形成的稳定的内心体验,它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能激励人们积极行动,追求一定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实现自认为可达到的成就。

小学阶段,随着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儿童将逐步形成稳定的态度倾向。

在活动课中,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自信心,促进其主动参与、大胆探索、活泼进取的良好个性形成。

一则故事仁慈的光辉在美国加州的一座公园里,几个白人孩子围上了一个卖气球的老人。

他们每人买了一个,然后欢呼着把五颜六色的气球放飞到空中。

在不远处的一个角落里,坐着一个孤独的黑人孩子。

他羡慕地看着白人孩子嬉笑玩耍,多想过去和他们一起玩啊,可是因为自卑,他不敢。

直到白人孩子的身影消失后,他才怯生生地走到老人的货车旁,用渴望的目光望着那些美丽的气球。

老人慈祥的脸上露出温和的微笑,他拉起黑人孩子的手,轻声问:“你想要一个气球,对吧?”黑人孩子点点头:“可是,我没钱。

”“没关系。

说吧,你要一个什么颜色的?”黑人孩子鼓起勇气说:“我要一个黑色的。

”老人笑笑,把一个黑色的气球递到他手上。

黑人孩子开心地接过来,像白人孩子那样,兴高采烈地将气球放飞。

望着蓝天白云下冉冉上升的黑气球,老人说:“记住,孩子,气球之所以能升起,不是因为它的颜色和形状,而是因为里面充满了氢气。

一个人的成败也是这样,不是因为种族、肤色和出身,关键看你有没有自信、智慧和远大的抱负。

”这个叫做基恩的黑人孩子记住了老人的话,从此发愤图强,长大后成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一个气球让基恩找到了快乐和自信,一席话让基恩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坐标。

也许那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没有想到,这么一点点小事,居然影响了基恩的一生。

我庆幸着基恩的幸运,感动着老人的仁慈。

当黑气球升上天空的时候,人间是多么明亮和美好啊。

海明威说得对:“世界是个好地方,值得为她奋斗。

”为值得奋斗的事业去奋斗,为值得爱的人去爱吧,在仁慈的光辉里沐浴过、感动过的心灵,永远晴空万里。

自信心团体训练正确的暗示。

(让学生体验)扬起自信的风帆—从爱因斯坦第三只小板凳的故事想到的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泥鸭、布娃娃等,唯独爱因斯坦没交。

直到第二天,他才送来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满意,回答说:“我想,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