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伏贴”技术操作规范

“三伏贴”技术操作规范


贴敷时间
成人每次贴药0.5~2h。 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
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耐受 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 取下。
疗程
连续贴药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 ,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 或提高疗效。
选用关元、膏肓、气海、足三里、肾俞、肺俞、 天突等穴。
适应症及穴位选择
妇科疾病:虚寒因素所导致的妇科疾病, 如月经过少、月经后期、闭经、痛经、盆 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等。
可选气海、关元、中极、归来、水道、命 门、肾俞、腰阳关、足三里、血海等。
适应症及穴位选择
骨关节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 的各种颈、肩、腰腿痛等。
慢性泄泻
小儿哮喘 慢性腹泻
穴位敷贴适应症
痹症类疾病
风湿或类风湿性 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颈椎病 肩周炎
脊柱退行性病 变等表现阳虚
寒甚者
腰肌劳损 骨性关节炎
慢性腰腿疼痛 四肢麻木
三伏贴的适应症
阳虚体质及免疫 功能低下疾病
素体阳虚、喜暖怕凉、遇冬 怕冷的人群。 秋冬发作或秋冬加重的疾病 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
肺俞是慢性呼吸道疾病冬病夏治穴位贴敷 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 、定喘、膏肓、神堂,临床应用中可结合 中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膈俞、肾俞、脾 俞、足三里。过敏性鼻炎可加贴百劳穴, 大抒,风门等穴位。
适应症及穴位选择
小儿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过敏 性鼻炎、慢性咳嗽、消化不良、遗尿等。
阳气不足,是“冬病”的最基本病机。
缘何“夏治”
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在夏天 也达到最高,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 ,选取穴位贴敷,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 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所,祛 除体内寒气,并为机体储备阳气。阳气充 足则疾病易发季节不易被寒邪所伤。使人 体各部的功能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 。
预防冬季旧 病复发或减 轻其症状
三伏贴的适应症
慢性反复发作性 性的肺系疾病
过敏性鼻炎
慢性鼻炎
反复感冒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慢性咽炎 咽部感觉异 常等表现阳
虚寒甚者
阻塞性肺病 慢性咳嗽
穴位敷贴适应症
脾胃系统疾病
慢性寒性胃病 慢性腹泻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三伏贴的适应症
小儿疾病
消化不良 (疳积)
遗尿
小儿体虚 经常感冒咳嗽
可选疾病部位或者临近的穴位以及曲池、 足三里、外关、阳陵泉等穴。
适应症及穴位选择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胀 、胃酸、胃痛、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 。
可选中脘、下脘、天枢、神阙、足三里、 气海、脾俞、胃俞等穴。
贴敷方法
根据疾病先取穴,将贴敷穴位擦拭干净, 或常规消毒,将调制好的药物做成直径 1cm的圆饼状,用脱敏胶布固定在穴位上 。
• “卫阳、元阳”
“春夏养阳、秋 冬养阴”学说
• 调和阴阳”阴阳和合疾病愈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 之法成”的天人相应观点
• 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穴位敷贴优点
方便 效佳 价廉 不良反应小
疗效
减轻临床症状 改善肺功能 减轻肺组织病理变化 改善炎症介质 提高免疫球蛋白水平 调节T细胞亚群
三伏贴的不适宜人群
妇女妊娠期
结核病和糖尿 病患者
穴位敷贴不 适宜的人群
皮肤破损或瘢痕、 对敷贴药物极度敏 感的特殊体质患者
感冒发烧
肺炎、多 种感染性 疾病急性 发热期、 支气管扩
张咳血
药物组成的变化
穴位敷贴常用药物:
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 丁香、肉桂、吴茱萸
因各地环境差异较大,特别是南北方地域、气候 不同,在穴位敷贴药物选择上应根据地域差异性做适 当调整。
苏州市中医医院 浦明之
冬病夏治三伏贴
所谓“冬病夏治”,是指一些冬季容易发 作和复发的疾病,在病情相对缓解的夏季 ,采用适当的调治(如中药穴位贴敷疗法 等)以预防或减少疾病发作乃至根治为目 的的一种疗法。
何谓“冬病”
“冬病”,顾名思义,是指某些好发于冬 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此类疾病都有 虚证、寒症的共同特点,患有“冬病”的 人多属于阳虚体质,如支气管炎、支气管 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 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等。
影响穴位贴敷疗效的因素
方药配伍
药物炮制 及制剂工

适应病证
疗 效
贴敷穴位
科普宣传
穴位反应
贴敷时机 及时间
操作流程
筛选病人 药材 敷贴时机 敷贴方法(穴位选择) 敷贴时间 不良反应的处理
三伏贴的适应病证(冬病)
秋冬季节容 易复发和加 重的疾病
阳虚寒盛和 阳虚体质
辩证施治
冬病夏治 穴位敷贴
细辛、白芥子等辛散温通、祛风活血,其刺 激性较强。
一则药物可经皮肤、血管吸收,通过血液循 环发挥药效;
二则通过穴位刺激可调整经பைடு நூலகம்之气,达到气 至病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局部炎症消 退;
三者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达到改善过敏体 质及缓解临床过敏症状之目的。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南方气候温热,潮湿多雨
强的刺激作用,使局部皮肤充血、发疱、温度上升。
甘遂苦寒有毒,内含甘遂醇、大戟二烯醇,有明显刺 激粘膜,导致局部充血作用。
贴敷时机
一般在每年的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 进行,贴敷治疗每两贴之间间隔7~10天,一共3 次,中伏20天的可加贴1次。
适应症及穴位选择
呼吸系统疾病:冬季容易发作的慢性支气 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过敏性鼻炎等患者,以及怕冷、怕风、冬 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患者。
何谓三伏天?
“三伏”是我国农历中的一段时节, 是每年最热的时间。三伏的时间不固定 ,须根据24节气和历法的“庚日”来确 定,具体说:
头伏,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的 10天;
中伏,是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开始的10 天或20天;
末伏,是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开始的10
三伏贴的理论基础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 “正气存内,邪不可 干正气学说观点”
---用药宜缓
北方气候寒凉,干燥多尘
用药稍峻---
穴位敷贴药物多选 用辛温香燥走窜、 易于透皮之品, 共研 细末, 再用姜汁调敷 而成。
药材炮制及制剂工艺
药材的炮制
白芥子、甘遂、延胡索和细辛采用 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 调整白芥子、甘遂配伍比例控制对皮 肤白的芥子刺中激含有程挥度发性。白芥子油,生用外敷对皮肤黏膜有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