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录 (1)
自由贸易区 (1)
定义 (1)
基本功能 (1)
优惠政策 (1)
保税区 (5)
定义 (5)
基本功能 (5)
优惠政策 (5)
自贸区与保税区的联系和区别 (7)
自由贸易区
定义
自由贸易区是指由国家指定的交易贸易区,比世贸组织相关规定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内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
实质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
狭义仅指提供区内加工出口所需原料等货物的进口豁免关税的地区,类似出口加工区。
广义还包括自由港和转口贸易区。
基本功能
自由贸易区除了具有自由港(外国商品进出港口时除免交关税外,还可在港内自由改装、加工、长期储存或销售)的大部分特点外,还可以吸引外资设厂,发展出口加工企业,允许和鼓励外资设立大的商业企业、金融机构等促进区内经济综合、全面地发展。
自由贸易区内允许外国船舶自由进出,外国货物免税进口,取消对进口货物的配额管制,也是自由港的进一步延伸,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一种特殊的功能区域。
优惠政策
促进投资的两项政策是:
(1)注册在试验区内的企业或个人股东,因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资产重组行为而产生的资产评估增值部分,可在不超过5年时间内分期交纳所得税,简称为“非货币形资产投资政策”。
(2)对试验区的企业以股份或出租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奖励,实行已经在中关村等地区试点的股权激励所得税纳税的政策,也简称为“股权激励政策”。
促进贸易的政策具体包括:
1
(1)将在试验区内注册的融资租赁企业或金融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项目子公司,纳入融资租赁出口退税试点范围
(2)对试验区内注册的国内租赁公司或租赁公司设立项目子公司,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从境外购买的空载在25吨以上的给航空公司使用的飞机,享受相关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政策
(3)对设立在试验区内的生产企业加工的货物,根据企业的申请,试行对内销货物,按照对应的关税政策,简称为“选择性征税政策”
(4)在现行的政策框架下,对试验区内的生产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企业,进口所需的机器设备等货物予以免税,但生活性的服务企业进口的货物,以及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明确不以免税的政策除外
(5)完善起运港退税的政策
2
3
4
保税区
定义
是一国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受海关监督和管理的可以较长时间存储商品的区域。
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海关实施特殊监管的经济区域。
基本功能
保税区的功能定位为“保税仓储、出口加工、转口贸易”三大功能。
保税区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等功能,享有“免证、免税、保税”政策,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运作机制最便捷、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之一。
保税区能便利转口贸易,增加有关费用的收入。
运入保税区的货物可以进行储存、改装、分类、混合、展览,以及加工制造,但必须处于海关监管范围内。
外国商品存入保税区,不必缴纳进口关税,尚可自由进出,只需交纳存储费和少量费用,但如果要进入关境则需交纳关税。
各国的保税区都有不同的时间规定,逾期货物未办理有关手续,海关有权对其拍卖,拍卖后扣除有关费用后,余款退回货主。
优惠政策
一、关税优惠政策
从境外进入保税区的货物,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收,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1)区内生产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需的机器、设备和其他基建物资,予以免税;
(2)区内企业自用的生产、管理设备和自用合理数量的办公用品及其所需的维修零配件,生产用燃料,建设生产厂房、仓储设施所需的物资、设备,予以免税;
(3)保税区行政管理机构自用合理数量的管理设备和办公用品及其所需的维修零配件,予以免税;
(4)区内企业为加工出口产品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件,予以保税;
5
(5)转口贸易和在保税区储存的货物按照保税货物管理。
二、进出口(境)管理政策
(1)经批准设立的保税区内企业具有在保税区内开展进出口贸易经营权,可以开展国际贸易和转口易;
(2)对保税区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除实行出口被动配额管理之外,不实行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
(3)从保税区进入非保税区的货物,按照进口货物办理手续,从非保税区进入保税区的货物,按照出口货物办理手续;
(4)进出保税区实行报关制的货物在办结海关手续后,企业可办理结付汇、外汇核销手续;
(5)海关对保税区与非保税区之间进出的货物,按照国家有关进出口的管理规定实施监管;
(6)对保税区与境外之间进出境的货物实行备案制管理;
(7)区内企业与海关实行电子计算机联网,进行电子数据交换。
三、功能性政策
(1)保税区内可以设立“三资”企业或内资企业的贸易公司,可与境外直接开展国际贸易和与国内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开展贸易,也可以与保税区内企业开展仓储、展示商品及简单加工等经营活动;
(2)区内加工企业开展加工贸易,生产除国家禁止进出口产品、有毒、污染环境、危害国家安全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一个中国原则以及歧视性的产品及需被动配额产品外,原则上不受加工品种和范围以及产品和产业导向的限制;
(3)保税区内开展加工贸易,实行全额保税的办法,可以不受内外销比例的限制,不实行银行保证金台帐制度,不收保证金、不核发登记手册,加工时间及加工方式不受限制;
(4)鼓励区内企业开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加工贸易,同时也允许区内企业加工成品销往国内市场;
(5)允许加工企业开展工序中的委托加工;
(6)区内仓储可以储存除国家禁止进出口和明文规定不能在保税区存储之外的所有商品;
(7)转口、仓储货物可以在区内仓库进行分级、挑选、刷贴标志、改换包装等简单加工。
四、免税、保税及税收政策
进口的生产设备和自用的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及合理数量的办公品等,免征海关关税和进口代征税;境外和区内间进出货物,免征关税及进口代征税;用于加工出口的料件免征关税及进口代征税,采用进口料件加工产品内销时,按料件进口价格计缴关税及进口代征税。
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外资生产型企业,享受自获利年度起所得税“免二减三”的优惠,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减免期满后对当年出口产值达到70%的企业,所得税减按10%征收。
五、免证及其它减免
6
境外和区内之间进出货物,免配额,免进出口许可证(被动配额除外);加工贸易不实行银行保证金台帐制度,设备免税无需外经贸部门审批;
保税或非保税货物无存储年限限制;注册外资贸易企业无条件限制。
六、外汇政策
企业可均开立外汇帐户,实行意愿结汇,不限额留汇,不需办理外汇核销手续。
区内企业之间可以以外币计价结算,也可以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在规定的范围内允许购汇。
自贸区与保税区的联系和区别
保税区内停留无需缴税,停留后出境不缴税,保税区内货物不缴税,停留后继续入境需缴税,货物停留在保税区内的时候可以加工、改装、混合、分类、展览、存储,在自贸区出现以前,保税区就是境内最开放的地方,就政策而言,自贸区是现有保税区的全方位升级;就地理位置而言,自贸区是现有保税区的合并;相比保税区,自贸区的政策设想要开放很多
尽管保税区与自由贸易区都起到类似自由港的作用,但在开放程度、功能设计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区别。
一是保税区在海关的特殊监管范围内,货物入区前须在海关登记,保税区货物进出境内、境外或区内流动有不同的税收限制;而自由贸易区是在海关辖区以外的、无贸易限制的关税豁免地区。
二是保税区的货物存储有时间限定,一般为2-5年;而在自由贸易区内,货物存储期限不受限制。
三是由于保税区内的货物是“暂不征税”,对货物采用账册管理方式;而在自由贸易区,主要考虑货畅其流为基本条件,多数自由贸易区采取门岗管理方式,运作手续更为简化,交易成本更低。
四是目前许多保税区的功能相对单一,主要是起中转存放的作用,对周边经济带动作用有限;而自由贸易区一般是物流集散中心,大进大出,加工贸易比较发达,对周边地区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