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建筑史-ch11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外国建筑史-ch11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2)通用空间
范思沃思住宅
–完全是一个长方形的玻 璃盒子,中间有一个小 的封闭空间,其他地方 全部是开敞的
–白色钢铁构架,巨大的 玻璃幕墙。简单到无法 复加的地步。
–是密斯“少就是多”的 完美体现。也是他国际 主义风格达到一个新高 度的标志。

国际主义风格的另一个体现: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的布朗楼(1939-1958) 密斯认真研究了该建筑的浅黄色砖和暴露的黑色钢梁柱,一丝不苟,做到 精美的程度,这种处理的实质在于其规则性、艺术性而不是功能性。

20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 行政、 办公、 风格的建筑。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实习工厂 图书馆 学生宿舍 –包豪斯校舍(格罗皮乌斯) –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国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 教学楼 (勒〃柯布西耶)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等(密斯〃凡〃德〃罗)

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些年轻的建筑 师 ,如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

包豪斯教学特点:
–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强调各艺术间的 交流,让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让包豪斯成为一种风格——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 和新结构的 技术性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多样灵 活。
三、革新派建筑师在战后初期对新建筑形 式的探索
– 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仍在运行
– 坚持创新的表现主义、未来主义、风格派与构成主义 • 战后初期经济拮据的状况促进了建筑讲求实用的倾向; • 新的建筑类型要求新的建筑形式; • 战后的社会思想状况给建筑革新提供了有利的气氛。

表现主义
– 二十世纪初在德国奥地利首 先出现表现主义的绘画音乐 和戏剧。表现主义者认为艺 术的人物在于表现个人的主 观感受和体验。 – 反对存在的一切文明成果, 包括语言、艺术,是一种艺 术上的无政府主义和虚无主 义; – 强调人的自我感觉、想像力。
教学楼
行政、 办公、 图书馆
学生宿舍
实习工厂
饭堂兼 礼堂
包豪斯校舍

由教学楼、实习工厂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 空间布局的特点是根据使用功能组合为既分又合的群体,既 独立分区,又方便联系。

这样不同高低的形体设 计体现了“包豪斯”的 设计特点:
实习工厂
行政、 办公、 图书馆
–重视空间设计,强调
反对传统形式,认为艺术灵感来源于技术成就;
源于当时欧洲流行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未来主义作品

未来主义绘画

未来 主义 绘画

未来主义摄影

未来主义设计

未来主义设计

未来主义橱窗设计

未来主义建筑设计
– 意大利罗马圣洛伦索 Soundscape Towers –
风格派与构成派
密斯的名声,从1929年设计巴塞罗 纳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开始,走过40 年的人生,设计的新国家美术馆, 标志着人生最后乃至最高的到达。 和巴塞罗纳的德国馆相比,晚年的 设计已经是在单纯的造型中寻找到 归宿

住宅设计
七、勒〃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
–现代建筑大师,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现代建筑运动的 积进分子和主将。 –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 1928年他与格罗皮乌斯、密斯• 凡•德•罗组织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1923年 出版了他的名作《走向新建筑》,书中提出了“住宅是居住的机 器”。 –1926年提出了新建筑的5个特点: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屋 顶花园;自由平面;横向长窗;自由的立面。
对现代建筑及实用工业品的造型设计有启发意义。
红蓝椅
– J.J.P. 奥德 – 鹿特丹“联合咖啡馆” (1924-1925)
四、20年代欧洲现代建筑思潮——现代主 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 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 –建筑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 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新材

标志现代建筑、现代设计、现代设计教 育正式开始。
战后初期建筑
二、建筑技术的发展(把19世纪以来出现的新材
料、新技术加以完善并推广应用)
– – – – –
结构技术进步(大跨度建筑、壳体结构); 钢筋混凝土技术应用普遍; 新型建筑材料(铝板、玻璃纤维等)应用; 建筑设备快速发展(空调、卫生洁具); 施工技术提高。
学生宿舍 教学楼 饭堂兼 礼堂
功能与结构效能 –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 目的性、材料性能、 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 直接联系起来。
这座校舍和包豪斯学校 的教学方针与方法均对 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过 极大的影响。


包豪斯校舍的实验工厂中 更充分地运用玻璃幕墙。
– 这座四层工厂成为后来多层 和高层建筑采用全玻璃幕墙 的先声。


3)摩天大楼: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


大厦主体为竖立的长方体, 除底层及顶层外,大楼的 幕墙墙面直上直下,整齐 划一,没有变化。窗框用 钢材制成,墙面上还凸出 一条工字形断面的铜条, 增加墙面的凹凸感和垂直 总高达158米,建筑 向上的气势。 物底部,除中央的交 整座大楼按照密斯的一贯 通设备电梯用地处, 主张,采用刚刚发明染色 全部留作一个开放的 隔热玻璃作幕墙,这占外 大空间,这样就便于 墙面积 75%的琥珀色玻 交通,使它显得清高, 璃,配以镶包青铜的铜窗 不同凡响; 格,使大厦在纽约众多的 高层建筑中显得优雅华贵; 昂贵的建材,和密斯精心 的推敲及施工人员的精确 无误的建造使大厦成了纽 约最豪华精美的大厦。被 认为是现代建筑的经典作 品之一。

城市设计方面:城市集中主义
–他一反当时反对大城市的思潮,主张全新的城市规划,认 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既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 形成安静卫生的城市环境,首先提出高层建筑和立体交叉 的设想,是极有远见卓识的。
饭堂兼 礼堂

与学院派建筑师不同,格罗皮乌斯等人对大量建 造的普通居民需要的住房相当关心,还对此作了 科学研究。

1927年,在密斯〃 凡〃德〃罗主持下,在德国 斯图加特市举办了住宅展览会,对于住宅建筑研 究工作和新建筑风格的形成都产生很大影响。

1928年,来自12个国家的42名革新派建筑师代 表在瑞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料、新技术、新形式)
–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 代派建筑。
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在他 的主持 下,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欧洲最激进的艺术 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 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也在20年代初发表了一系列 文章,阐述新观点,用示意图展示未来建筑的风貌。
构成派—俄国
把抽象的几何形体组合成的 空间当作绘画和雕刻的内容, 特别是雕刻,很像是工程结 构物。

代表作:第三国际纪念碑 设计:塔特林 设计思想:用构成来表现,用 造型自身的规律,将建筑分解 成一些要素来进行构成。
风格派

代表作 风格派荷兰乌德勒支住 —荷兰

由荷兰的 青年艺术家组成,他们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 设计:里特维德 形象的 组合和构图。又被称为是“新造型派”或“要素派”。 由简单的立方体,光板片, 横竖线条和大片玻璃错落 穿插成的建筑。 风格派和构成派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图效果。

把大量光线引进室内是当 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主张 用品设计
六、密斯〃凡〃德〃罗

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 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 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
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


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几 乎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 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 致的细部。 1928年提出的“少就是多” 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 艺术特色。
少就是多:最经济的原则,
最简洁的构造,最简单的结 构体系,最简约的空间形式

1)流动空间 现代建筑以空间为主题,这个理论的 提出是对现代建筑的重要贡献。

代表作: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 – 主要特点是:隔墙有玻璃的和大理 石两种;位置灵活,形成半封闭半 开敞的空间。室内和室外互相穿插。 – 形体处理简单,没有任何线脚,不 同构件和不同材料之间不作过渡性 处理。简单明确,干净利索。 – 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 而对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 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考究, 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筑物显出 高贵、雅致、生动、鲜亮的品质 – 突出材料的固有颜色,纹理和质感。
第十一章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 派与代表人物
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欧洲社会背景 与建筑活动
– 世界资本主义体系陷入经济和政治危机; – 战争导致社会混乱、破坏严重; – 要求快速进行住宅建设和城市恢复。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资本 主义国家对于权力、势力范 围、政治地图的重新分配的 必然过程。 – 旧秩序崩溃
密斯同样崇尚绝对主义绘画 的崇高性,并试图建造了一 座绝对主义的殿堂; 然而真正的震撼不是来自从 俯视的角度,而是当你走进 4)技术精美。密斯在60 这个美术馆,只有八根柱子 年代把自己的设计形式提 悬挑起来的巨大黑色正方形 高到精益求精的高度。 屋顶,盖在所有人的头顶上, 形成巨大的压迫感。 联邦德国的 柏林新国家艺 术博物馆:整个建筑空旷 单一,仅仅是一个大屋顶 下的巨大方形空间而已, 钢铁构架和巨大的玻璃幕 墙,简单,是当时世界建 筑界顶礼膜拜的圣殿。
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
–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1919年任校长, 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 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