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建党九十载风雨路弘扬科大六十年钢铁魂--参观沈阳九一八纪念馆的社会实践报告
研究生院
材冶2010.班
顾宪宇
践行建党九十载风雨路弘扬科大六十年钢铁魂--参观沈阳九一八纪念馆的社会实践报告
系部名称:研究生院专业:钢铁冶金年级:2010级
姓名:顾宪宇学号:102080602119
实践地点: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实践时间:2011年7月5日
实践目的:以唯物史观为基本指导思想,建党九十周年为绳索,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历史故地考察等为基本形式,深化认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趋势,深入认识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转眼,已经是建党90周年大庆。
90年的风风雨雨,90年风雨同舟,90年艰苦奋斗,90年奋发图强。
中国,一个用生命搭起的国家;中国,一个用智慧与理想构造的国家。
中国,一个在责任与担当下成长起来的国家。
他终于走上了富强民主之路。
今日的光辉无疑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和奋斗。
为了庆祝我党的90岁的生日,也为了更好的,更深切的了解党的历史发展,让我们一起见证建党九十年来的风雨历程,我院特此在7月5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运动,参观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以此激发学生与祖国建设的热情,增强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在进入纪念馆之前,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座“残历碑”,。
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的柳条湖桥,就是八十年前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
为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残历碑”,1999年又扩建成“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高大的“残历碑”映入眼帘。
用花岗岩筑成的“残历碑”是一本翻开的台历,时间凝聚在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纪念碑又称“残历碑”。
是一座巨型石雕,外形为翻开的台历状。
整个建筑高18米、宽30米、厚
11米,两边对称。
在残历碑右面刻有“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未年八月七日”等字。
残历碑的左面刻有:“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进攻北大营,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
”左面巨大的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如同千万个不死之魂在呐喊,讲述着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充满血泪的生活和不断奋起抗争的历史,在陈列馆附近还有“九一八事变炸弹碑”,是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为炫耀他们在南满铁路制造“柳条湖”事件而建的弹形碑。
馆内一共分为七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
展示了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法西斯势力的崛起,其侵略矛头直指中国的全过程。
第二部分为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与东北沦陷。
通过雕塑“流亡恨”、“柳条湖事件沙盘演示”、“蒋张会晤”、“沦陷后的沈阳西城门”等展示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为日本在东北的血腥统治。
通过雕塑“矿工血泪”、“沈阳宪兵原址地基复原场景”、“河坎子'集团部落'立体沙盘”、“平顶山遗骨”、“731部队人体解剖和细菌实验”等展示了我国东北同胞在日寇血腥殖民统治下遭受的那段屈辱惨痛的血泪史,和日寇在我东北犯下惨绝人寰、万恶不赦罪行的罪恶史。
第四部分为东北军民的抗日斗争。
通过雕塑“白山魂”、“痛歼邵本良部”、“'露营歌'大型场景”、“狱中的赵一曼”、“'火烧日军飞机场'影视合成箱”、“抗日场景”等表现了中国人民打击日寇、保家卫国的峥嵘岁月。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将军在诗中写道:“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气侵入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
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
”设计人员根据
史料制作了雪后的大片白桦林,重现了抗日战士围绕篝火团团而坐的露营场景。
第五部分为日本扩大侵华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介绍了从1932年日军制造一·二八事变,到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期间,我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迭起,先后发生的“上海保卫战”、“长城抗战”、“哈尔滨保卫战”等。
第六部分为全国抗战爆发与日本侵略者的最终下场。
展示了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罪大恶极的战争罪犯被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受到了正义的审判,8年间中国人民英勇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程。
第七部分为中日两国人民以史为鉴盼和平。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在北京签字,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1997年9月6日,时任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在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时,曾在此碑下写下了“以和为贵”的和平誓言。
中日两国政府及人民经常互相往来,加深友谊。
展示中告诫人们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中日两国人民要以史为鉴,热爱和平,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1931年发生在沈阳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政府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是它企图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完全是在精心策划下发动的。
这场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损失,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血鉴,勿忘国耻,我们思考的应当更多,更深!
其一,勿忘国耻当思国运。
走进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让人深思再三的莫过“国运”二字。
从高耸的残历碑到蜿蜒的展厅,如同是用一串串“难”字勾画出的国难图,国家的灾难,民族的苦难,抗争的磨难,抚今追昔,百感化做一念:当苦日子离去的时间越久远,党富日子光临的越急匆,我们心系国家,民族的命运,如何才能让国
耻一去不复返?历史事件告诉我们,国家民族的兴衰成败,需要把十三亿人的力量凝聚起来,惟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其二,勿忘国耻当思发展。
80年前,我国经济落后也是造成国门洞开、生灵涂炭的一个重要原因。
看昨天知国耻,看今天想国兴,看明天盼国强,只有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为了不再做“弱肉”,不再被“强食”,我们必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科学发展来大踏步地向前追赶。
我们要清醒地砍刀,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成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经济总体规模虽然比较大,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100位之后。
面对现在,倍感发展之迫切,不思发展就如同当年的不抵抗,有发展猜谈得上民族尊严,才能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使我们得民族,我们的国家真正巍峨挺立。
其三,勿忘国耻当思忧患。
古往今来,我们民族不乏“忧论”:忧国忧民,先忧后乐,等等。
“忧”具有很重要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然而,这个道理,似乎没有“直奔主题”,没有“坐落”到目的上,忧患是为了图强,我国人民先进意识大大增强,国家也正在欣欣向荣地增强大起来。
这是个大醒,大幸。
但是,解释风云变幻,“落后就要挨打”还将是一个长久而严酷的现实。
因此,面对80年后的“九一八”,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指出“居安思危”,应成为我们不可忘却的忧患意识。
史路迢迢,多有一鉴:“盛世不怠,奋发图强。
”惟有人人不怠,才有举国不怠;惟有举国不怠,我们民族才能长盛不衰,明天才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