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则 大气环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导则 大气环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2005 年 2 月 评 估 中 心 组 织 召 开 《 大 气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导 则 预 推 荐 模 式 专 家 认 证 会 》, 对导则拟推荐的预测模型进行了技术评审。与会专家认为:导则拟推荐的模式不同程度 地反映了近年来对大气边界层结构和扩散规律的新认识,模式已分别经过比较充分的验 证,具备较好地模拟空气污染物浓度场的能力。可以引入中国,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模式的推荐模式,并逐步推广使用。
2 主要技术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T 2.1-2007
3 修订原则与总体思路
以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环 境 保 护 法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法 》、《 中 华 人 民 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为依据,与我国其它现行环 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相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等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相一致。
与现有导则合理衔接,保留原大气导则行之有效的科学内容,充实或修改原大气导 则已不能适应目前环评理念及理论、技术要求的内容,增加现行法律法规、标准中明确 规定和要求的原大气导则未有的内容。
2
体现大气科学新的科研成果,在科学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模型的一致性;做到 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为建设项目、区域项目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模型的使用 应便于在日常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中的核查和对比,提高模型的易用性,在兼顾科学性的 同时,降低基础数据的需求;反映中国加入 WTO 的新形势 ,与欧洲和北美法规模型接 轨 ,考 虑 直 接 从 国 外 引 进 较 为 成 熟 和 先 进 的 新 一 代 模 式 ,对 新 引 进 的 模 式 进 行 专 家 鉴 定 , 并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推荐使用。
附件三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2006-12-30
目录
1 标 准 修 订 的 必 要 性 ........................................................................................ 1 2 主 要 技 术 依 据 ............................................................................................... 2 3 修 订 原 则 与 总 体 思 路 .................................................................................... 2 4 标 准 编 制 单 位 ............................................................................................... 3 5 标 准 编 制 过 程 ............................................................................................... 3 6 修 订 主 要 内 容 ............................................................................................... 4 6.1 标准框架 ....................................................... 4 6.2 适 用 范 围 ....................................................... 4 6.3 规范性引用文件 ................................................. 4 6.4 总则 ........................................................... 4 6.5 污染源调查和统计 ............................................... 5 6.6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5 6.7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 ............................................... 5 6.8 大气环 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6 6.9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7 6.10 报告书附图、附表及附件要求 ..................................... 7 6.11 推荐模式清单 ................................................... 7 7 与 93 版 大 气 导 则 对 比 ................................................................................... 7 7.1 评 价 级 别 的 差 异 ................................................. 7 7.2 同等评价级别工作量的比较 ....................................... 9 7.3 推荐模式的功能比较 ............................................ 11 7.4 小 结 .......................................................... 12 附件 A: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质量模拟重点实验室网站提供电 子 资 料 清 单 ..................................................................................................... 13
表示; b) 中等浮力通量对流条件采用非正态的 PDF 模式; c) 考虑了对流条件下浮力烟羽和混合层顶的相互作用。即浮力烟羽抬升到混合层
顶部附近时,考虑了三个方面的问题:①烟羽到达混合层顶时,除了完全反射 和完全穿透之外,还有“部分穿透和部分反射”问题;②穿透进入混合层上部 稳定层中的烟羽,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还将重新进入混合层,并扩散到地面; ③烟羽向混合层顶端冲击的同时,虽然在水平方向也有扩散,但相当缓慢,一 直到烟羽的浮力消散在环境湍流之中,烟羽向上的速度消失之后,才滞后地扩 散到地面; d) 具有计算建筑物下洗功能。 作为法规推荐的空气质量模型应当体现国家新的法规、标准和环境保护政策。随着 中 国 加 入 WTO 的 新 形 势 , 中 国 的 法 规 模 式 , 应 与 国 际 主 流 的 模 型 接 轨 , 防 止 污 染 转 移 和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5 标准编制过程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修订立项报告书由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于 2004 年 9 月正式向国家环保总局递交。
国 家 环 保 总 局 于 2005 年 5 月 以《 关 于 下 达 2005 年 第 三 批 国 家 标 准 编 制 计 划 的 通 知 》 (环办[2005]61 号)文,下达了本标准编制任务。
规定建设项目、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工作程序、内容和方法。
4 标准编制单位
标准编制的主要承担单位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以下简称评估中 心 )。合 作 单 位 有 国 家 气 候 中 心 、中 国 环 境 监 测 总 站 、中 国 环 境 科 学 研 究 院 、英 国 剑 桥 环 境研究公司等。
随 着《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法 》的 颁 布 实 施 、《 环 境 空 气 质 量 标 准 》的 修 订 、国 际 上 环 评 技 术 方 法 的 更 新 ,93 版 大 气 导 则 从 适 用 范 围 、技 术 规 范 和 技 术 方 法 上 均 不 能 适 应 新 的 要 求 。 目 前 正 在 修 改 《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技 术 导 则 -总 纲 》, 为 了 符 合 修 改 后 的 总 纲 的 要 求 , 大 气 环 境导则也要与之相适应。
修改的大气导则主要内容有: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污 染源调查和统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大气环境影响预 测 与 评 价 、大 气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结 论 等 。与 93 版 大 气 导 则 相 比 每 个 章 节 都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修 改,改动较大的是推荐了预测模式部分。
93 版大气导则推荐的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a) 不稳定条件下,对于中等及以上有效高度的排放源,其地面浓度预测值和实测
值之比,明显偏低;
b) 未能反映浮力烟羽抬升到混合层顶部附近的实际扩散过程,地面浓度预测值误 差较大;
c) 扩散参数和大气稳定度不连续; d) 没有考虑建筑物下洗问题。
1
当今国际主流的环境质量预测模式具有下述特点: a) 按空气湍流结构和尺度概念,湍流扩散由参数化方程给出,稳定度用连续参数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编制说明
1 标准修订的必要性
1993 年 国 家 环 境 保 护 总 局 根 据《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环 境 保 护 法 》、《 建 设 项 目 环 境 保 护 管 理 办 法 》和《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技 术 导 则 — 总 纲 》颁 布 了《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技 术 导 则 -大 气 环 境 》。《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技 术 导 则 -大 气 环 境 》( 下 称 “ 93 版 大 气 导 则 ”) 规 定 了 大 气 环 境 影 响评价的工作内容、范围和技术方法。通过大气导则的实施,提高了大气环境评价的科 学性和规范性,使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技术评估及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更加有针对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