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消化与吸收
胃肠激素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生长抑素 胃泌素 胆囊收缩素 肠抑胃肽 神经降压素 胰多肽 胰泌素 …
细胞名称
A细胞 B细胞 D细胞 G细胞 I细胞 K细胞 N细胞 PP细胞 S细胞 ...
分布部位
胰岛 胰岛 胰岛、胃、小肠、结肠 胃窦、十二指肠 小肠上部 小肠上部 回肠 胰腺、胃、小肠、大肠 小肠上部 …
消化与吸收
体液调节
胃肠道具有大量多种类型的内分泌细胞,它们散在分布于粘膜上皮细胞之间,分 泌的多种激素和激素类物质,统称为胃肠激素。
由于胃肠道粘膜面积巨大,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数量超过了体内所有内分泌腺体中 内分泌细胞的总和。因此,消化道又被认为是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
APUD细胞(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 cell)具有摄取胺或胺 前体并脱羧进而转变为肽类激素或活性胺的能力。
钠泵的活动具有波动性有关,当钠泵的活动暂时受抑制时,膜便发生去极化;当钠泵活动 恢复时,膜的极化加强,膜电位便又回到原来的水平。 用抑制钠泵的药物哇巴因后,胃 肠平滑肌的慢波电位消失。
生理意义: 胃肠平滑肌的起步电位;胃肠平滑肌收缩节律的控制波。
(3) 动作电位
• 与骨骼肌相比,持续时间长 • 主要依赖的Ca2+内流 • 幅度低,大小不等, • 慢波上的AP数量决定收缩力的大小
3. 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1) 静息电位 •特点:不稳定 •实测值:-55 ~ -60 mv
• 形成:K +平衡电位。(但生电性钠泵活动以及Na + 内流和 Cl - 外流也参与了 静息膜电位的产生)
(2) 基本电节律 Basal electric rhythm
定义:安静状态下,胃肠道平滑肌纵行肌细胞在RP基础上产生节律性的自发性去极化电位,也 称慢波 (Slow wave)。
•起源:胃肠Cajal间质细胞 (interestitial cell of Cajal,ICC)
•频率:胃3次/分;十二指肠12次/分;回肠末端8-9次/分(人)
• 波幅:10-15mV • 持续时间:数秒-十几秒
形成原理: 关于慢波产生的离子基础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它的产生可能与细胞膜上生电性
小结
慢波、动作电位,肌肉收缩三者关系可简单归纳为:
➢平滑肌收缩是继动作电位之后产生 ; ➢动作电位则是在慢波基础上去极化发生的;
➢ 慢波不能引起动作电位,但却能提高平滑肌的兴奋性,被认为是平滑肌的起步电位
,它控制着平滑肌收缩的节律,决定蠕动方向、节律、速度。
➢ 每个慢波上的动作电位数目越多,动作电位频率越高,平滑肌收缩幅度也就越大。
胃肠激素 促胃液素
胆囊收 缩素
促胰液 素
生长抑素 胃动素 血管活 性肠肽 肠抑胃肽 蛙皮素 神经降压
细胞 G细胞
分泌部位
胃窦、十二指 肠
I细胞 小肠上部
S细胞 小肠上部
D细胞
M0细 胞
D1细胞
K细胞 P细胞
胰岛、胃、 小肠、结肠、 小肠
消化道、下 丘脑、大脑 小肠上部 结肠
N细胞 回肠
生理作用
促进胃酸、胃蛋白酶、胰液、胆汁和肠液的分泌;促进食管 下端、
消化道管壁内的化学和机械感 受器
平滑肌、分泌细胞、内分泌细、对食物的幻想、描述
交 感 及传 副入 交 感
中枢神经系统 长反射
交 感 传及 出副 交 感
化学感受器 渗透压感受器 压力感受器
局部 (壁内) 神经丛
短反射
效应器: 平滑肌 腺体
刺激
消化管腔
收缩力和分泌活 动的改变
空的因素以及粪便的形成。
➢掌握消化道的运动、分泌及调节。包括唾液的分泌及其调节,胃液的分泌及其调节,单胃运动
及其调节,前胃运动及其调节,反刍的调节机制,瘤胃及网胃内的消化与代谢,胰液的生理作用 及其分泌调节,小肠运动及其调节,胆汁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小肠液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单胃草食性动物或某些杂食性动物大肠的微生物消化,大肠运动形式和运动的调节,排粪反射, 主要营养成分的吸收机理。
新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消化系统中的重要概念和特性,包括消化、吸收及吸收的部位、消化方式。了解消化系统
中的消化过程和作用,包括摄食方式、饮水、咀嚼和吞咽过程,胃的排空,反刍,嗳气,小肠成 为吸收主要部位所具备的条件。
➢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唾液的组成和生理作用,胃液的性质、组成与作用,影响胃排
三种肌肉的RP和AP离子的参与
消化与吸收
4、胃肠机能的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内在神经丛 外来神经系统
肌间神经丛 黏膜下神经丛
交感神经(抑制) 迷走神经(兴奋)
全身性激素 (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 胃肠激素
消化与吸收
交感及副交感传入 局部传入
中枢神经系统
交感及副交感传出 肌间神经丛
黏膜下神经丛
局部传出
消化与吸收
一、概 述 消化(digestion): 饲料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absorption): 饲料的成分或经过消化道消化后的产物,通过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进入 血液和淋巴循环的生理过程。
消化与吸收
1.消化方式 物理性消化
机械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微生物消化 生物性消化
是指动物依靠牙齿和肌肉的活动对饲料进行消化的过程。
是指依靠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的作用,将饲料中结构复杂的物质进行化 学分解的过程。
是指动物消化管内的微生物对饲料进行消化的过程。
消化与吸收
2. 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 兴奋性较低,收缩较缓慢; 较大的展长性; 持续的紧张性; 自身节律性运动起源于平滑肌本身,也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对化学、温度和牵张刺激较敏感,但对电刺激不敏感。
作用和胰酶的分泌;抑制胃酸分泌和促胃液素释放;抑制胃 运动。
抑制胃液、胰液分泌,抑制多种胃、肠、胰激素释放。
引起胆囊收缩和十二指肠运动,加强回肠和结肠运动。
胃肠和胆囊的运动;促进消化道黏膜增生、DNA和RNA合成 以及
黏膜血流量增加;促进胰岛素和降钙素的释放。
促进胆囊、胃收缩;促进远端十二指肠和空肠蠕动;促进胰 液、
胆汁、胃液分泌,增强胰酶活性;促进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降
钙素的释放,调节胰多肽在肠道和胰液中释放;抑制胃排空。
促进胃肠、胰腺、肝胆管的水和电解质分泌;加强胆囊收缩 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