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物理《力和运动》总复习PPT课件.ppt

初三物理《力和运动》总复习PPT课件.ppt

的 让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不同表面运动
②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运动的影响,我们应该保持受到不同阻力
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你认为小明是如何做到这一点
的 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
③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长,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
速度小减小得越
。慢
④在分析现象时,科学家注意到:小车在较光滑的木板表面上运
速度:v=s/t (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 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惯性: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练习:说出其中的研究对象和参 照物
1.地球绕太阳公转 地球 太阳
2.太阳东升西落 太阳 地平线
3.小小竹排江中游 竹排 两岸的山
练 一 练
2、电灯悬挂在电线下端,电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对于电 灯所受的拉力,施力物体是[ ] B
A.只有地球
B.只有电线
C.地球和电线 D.电线和天花板
练 一 练
3、在湖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 [ ]C A.人对船的推力 B.浆对水的推力 C.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D.水对浆的推力
练 一 练
4、如图,物体A和B重均为4N,若弹簧秤本身重及摩 擦均不计,则弹簧秤的读数为: [ ]A
(1)以什么为参照物,两辆车均向北运动?
(2)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什么方向运动?
(3)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什么方向运动?
(4)以什么为参照物,两辆车均向南运动? 练
一 练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 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注:定义中涉及到两个物体 位置变化:1)两物体间距离发生变化; 2)两物体间方位发生变化; 3)以上两者都变化。
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的 参照物分别是B( )
A 地面和船
B 船和地面
C 山和船
D 都是地面
2.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用同一把钢 制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在冬天和
在夏天的测量结果比较( C )
A. 一样大
B. 夏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C. 冬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D. 无法判定
练 一 练
3.如图11—1所示:是甲、乙两个物 体运动的频闪照片,由图可知,甲 物体做的是______运动,乙物体做的 是______运动.
动的距离更远,由此推想,运动着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物
体将保持 匀速直线。运著动名的
牛顿就第是一在定这律样的基础上总结和
推理出来的,内容:
一,切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
1.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作用时,总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图11—1
练 一 练
4.单位换算: 1 m/s=_3_.6___km/h 72 km/h=20____m/s
10 m/s=__3_6_km/h 54 m/s=__30__km/h
5.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它 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3;两车运动速度之比 是_______9_:1_0______.
•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__滑__下__时_速__度_相__同
结论: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越慢.
练 一

①要探究运动物体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只需研究力对运动物体的
影响,所以小明让一辆运动的小车在不同的阻力的作用下研究它 的速度如何变化。小明在实验中是如何做到这一点

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意: (1)作用不等于接触
(2)接触不一定有力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Hale Waihona Puke 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1、驾驶员驾驶拖拉机耕地时,对于犁耕 土地的力,施力物体是 ( A)
A犁 B 拖拉机 C 泥土 D 驾驶员
4.巍巍青山两岸走 青山 竹排
5.车中乘客说:“房屋、树木在后退。”
6.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在空中 房屋、树木
同步卫星 地球
行驶中的车
1. 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 C) A. 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是静止的 B. 月亮躲进云层里,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C. 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D. 坐在行驶的车上的人,
2.参照物—用来判断物体A是否 运动的物体B叫做参照物。
注:判断某物体运动时,一定 有两个物体,其中一个是研究 对象,一个是参照物。
1)如果物体A相对于物体B的位 置没有变化,则称物体A是静止 的;
2)如果物体A相对于物体B的位 置有变化,则称物体A是运动的。
运动
运动的相对性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练 一 练
6.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 s
t
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C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练 一 练
二.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注意: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谈到一个力必须对应两个物体。 •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摩擦力、压力(弹力)必须要求两个物体相相互接触。
相对于车站是静止的
3.李白在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 片日边来.”这两句诗中描写“青山”和 “孤帆”运动所选的参照物分别A是 ()
A.帆船和河岸 B.河岸和帆船
C.青山和太阳 D.青山和划船的人
4.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
“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
A.4N B.8N C.0N D.2N


A
B

5、如图所示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左图表示力 能改变物体的_运___动__状__态__, 右图表示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形__状_____。
a
11-5
b



6、下列各图中反映力的作用效果是用来改变物 体运动状态的是( D)
练 一 练
三.牛顿第一定律:
力和运动复习课






一、运动
•什么叫机械运动? •研究机械运动为什么要选择参照物? •为什么说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怎样描述一个物体在某一时刻的运动?
(什么是运动状态?) •什么叫速度?其公式,单位是什么?
1、在一条平直的南北方向的公路 上,有甲、乙两辆汽车顺序向北行 驶,甲车比乙车快。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