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献检索笔记总结(全)

文献检索笔记总结(全)

导学1.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意义“文献检索课”正是“关于哪儿可以获得这些知识的知识”的一门课程。高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文献和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训练学生检索与利用文献的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是新型人才的必备能力、终身教育的需要、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2.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素质)”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的内涵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

第一讲 绪论1.1文献信息检索的重要意义提高信息素养(素质)(见导学);帮助人们实现终身教育1.2信息、知识、文献1.2.1信息的概念信息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物质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显示或反映,是由物质发出的消息、指令和数据。信息这一概念应用非常广泛。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人们分别从各自的角度研究信息、描述信息,因此,有关信息的概念就有众多不同的表述。据统计,目前关于信息的定义已有百余种之多。信息的基本性质:普遍性、客观性、中介性、无限性、传递性、时效性、依附性、共享性。

1.2.2知识“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或结晶”,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分类。如按成熟程度可分为经验知识、理论知识;按知识内容的学科性质将知识划分为哲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等。

1.2.3文献“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这个定义明确了构成文献的三要素,即:知识、记录手段和载体。知识是文献的内容,载体是文献的形式,记录手段则是联系文献内容与形式的桥梁。

1.2.4信息知识文献之间的关系信息是生产知识的原料;知识来源于信息,是被人们认识并系列化了的那部分信息;文献是记录、存储、传播知识信息的载体。

信 息知识文 献

载 体

记 录

1.3文献的类型1.3.1按出版形式划分的文献类型图书:图书是对已有的科研成果知识的系统地全面地概括和论述,并经过作者认真地核对、鉴别、筛选、提炼和融会贯通编写而成。特点:系统、全面、成熟、可靠,但编辑出版周期较长。分类:阅读型图书:教科书、专著、论文集、科普读物等;工具书:字典、辞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等。

ISBN=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现行13位数的ISBN由5部分组成,分为:前缀号、组号、出版者号、书序号、校验号。如:ISBN 978-7-200-07127-6

校验号的确:9×1+7×3+8×1+7×3+2×1+0×3+0×1+0×3+7×1+1×3+2×1+7×3=94 94÷10=9……4 校验号=10-4=6

期刊:期刊是“一种以印刷形式或其他形式逐次刊行的,通常有数字或年月顺序编号的,并打算无限期地连续出版下去的出版物”。广义的期刊则包括一切定期或不定期刊行的连续性出版物,如杂志、报纸、年度报告等。特点:出版周期短,刊载论文速度快、数量大,内容新颖、专深,发行与影响面广,及时反映了专业科学技术水平。

ISSN=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 如: ISSN 1671-489X会议文献:会议文献指在国际或国内重要的学术或专业会议上宣读和交流的论文、报告及其他有关资料。可分为:会前文献、会中文献、会后文献。学术会议按级别和范围可分为四类:国际会议、全国性会议、地区性会议、基层会议。

科技报告:科技报告是指国家政府部门或科研生产单位关于某项研究成果的总结报告,或是研究过程中的阶段进展报告。

专利文献:广义的专利文献包括专利申请审批全过程产生的各种文件(如专利申请说明书、专利说明书等),以及专利公报、专利分类表、专利索引等出版物。狭义的专利文献仅指专利申请说明书和专利说明书。特点和作用:资料新颖、内容广泛、实用性强、分类逐渐趋向统一,格式标准化。

标准文献:指标准化工作的文件,是经过公认的权威当局批准的标准化工作成果。国际标准: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IEC(国际电工委员)标准。我国标准分为四级:国家标准:强制性、推荐性;行业标准: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指为申请学士以上学位而撰写并通过答辩的论文,包括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副博士论文和博士论文。

政府出版物:政府出版物指各国政府部门及其设立的专门机构出版的文献。产品样本档案1.3.2按文献的加工深度划分的文献类型零次文献:指未经正式发表或未形成正规载体的一种文献形式。如书信、手稿、会议记录、笔记等。 一次文献:又叫原始文献。是指作者以本人的生产或研究成果而创作的文献。主要包括期刊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专利说明书等。

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简化、压缩的产物。此类文献将各种形式的一次文献予以简要化、系统化、条目化,具有报导性、检索性、汇编性和简明性的特点。因而二次文献是检索一次文献的工具。如目录、题录、文摘、索引等。

三次文献:是指在一、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文献内容进行筛选、综合、分析、浓缩后的产物。如动态综述、进展评论、辞典、年鉴、百科全书、手册等,它具有综合性、浓缩 性、参考性等特点。1.3.3按载体形式划分的文献类型(1)印刷型文献:以纸张为载体,以手写、石印、油印、胶印、铅印、影印、复印等为记录手段的传统的文献类型。

(2) 缩微型文献:以感光材料为载体,以缩微照相为记录手段而产生的文献类型也称缩微复制品,包括缩微胶片 (或缩微平片)、缩微胶卷、缩微卡片等。

(3)机读型文献:是以磁性或塑性材料为载体,以穿孔或电磁、光学技术为记录手段,通过编码和程序设计,将文字变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机器数据后输入计算机存储,阅读时再由计算机将其内容按要求输出。其载体主要有磁带、磁盘、光盘等。

(4)视听型文献:这种文献以磁性材料或感光材料为载体,以磁记录或光学技术为手段直接记录声音、视频图像,也叫声像型文献或直感型文献。这一类文献主要包括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科技电影、幻灯片等。

第二讲 文献检索基本知识2.1信息检索的概念与类型2.1.1概念广义的信息检索是指将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的信息的过程。其全称是“信息存储与检索”。(附图)狭义信息检索是指从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相当于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查寻或信息获取。 广义:存---取 (信息存储与检索);狭义:取

信息检索的本质:信息用户的需求和信息集合的比较与选择,即匹配的过程。获取所需信息的渠道一般包括:文献信息渠道、实物信息(物化信息)渠道、口头信息渠道、体语信息渠道文献信息检索: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获取所需信息、知识的过程就叫做文献信息检索。2.1.2分类1)按检索对象分:数据检索;事实检索;文献检索2)按检索手段分:手工检索(手检);计算机检索(机检)2.2信息检索的发展沿革手工检索 ------ 80年代以前:检索者通过翻阅、查找印刷型检索工具进行检索。特点:检索过程灵活、检索结果准确、检索不易查全、检索速度不快。

联机检索 ------ 80年代初期:联机信息检索,是指信息用户利用终端设备,通过国际通讯网络与世界上的信息检索系统,进行直接的人机对话,从检索系统的数据库中查找出用户所需信息的全过程。特点:检索速度快,检索效率高、信息资源丰富且质量较高、可及时提供最新信息、费用较高。

光盘检索 ------ 80年代末:光盘检索是利用计算机和光盘驱动器,对光盘数据库进行文献信息检索。按存储内容及读写功能可分为:只读光盘、可读写光盘、可擦写光盘,目前应用于信息检索的主要是只读光盘。特点:采用菜单驱动方式、直接检索、易操作,存储能力强,介质成本低,数据可靠性高,便于携带。

网络检索 ------ 90年代:指通过Internet检索和获取网上的电子信息。特点:检索范围广,界面友好,响应速度快,具有多媒体信息采集、存储、加工、检索、传递功能

2.3文献信息检索的工具2.3.1概述检索工具是将大量分散无序的文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编制起来,用来报道、存储和查找文献的工具,是附有检索标识的某一范围文献条目的集合。

2.3.2作用(1)检索工具能将不同类型、不同语种的文献按学科或主题加以集中、组织在一起,避免了直接检索的分散性、盲目性和偶然性。

(2)借助于检索工具检索文献可以缩短检索过程,节省读者的时间。(3)检索工具中的标识(分类号、主题词等)是按照一定的检索语言来编排的,因此,它可以提供有规律的检索途径,使检索者得以根据需要灵活地从多种角度进行检索。

(4)帮助科技人员消除了语言文字的障碍。2.3.3检索工具的类型 按处理手段分类有:手工检索工具和计算机检索工具按照文献信息揭示方式划分,可以分为:目录、题录、索引、文摘(1)目录(书目):目录又称书目,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并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揭示与报导文献的工具。目录对文献的描述比较简单,每一个条目的著录项有:书(刊名)、卷(期)数、作者、出版年月、出版地及书(刊)收藏情况等。

(2)题录:题录是将图书和报刊中论文的篇目按照一定的排检方法编排,供人们查找篇目出处的工具。 著录项:篇名、著者(或含其所在单位)和来源出处。无内容摘要。特点 :广、全、快

(3)索引(引得):索引是将书刊内容中所论及的篇名、语词、主题等项目,按照一定的排检方法加以编制,注明出处,供读者查检使用的检索工具。

(4)文摘:文摘是一种摘录文献内容要点来报道文献的检索工具。著录项目比题录多了一个文摘项。2.4 计算机信息检索的方法与策略【分析信息需求、选择检索系统、确定检索用词、构造检索式、分析检索结果等】

2.4.1计算机信息检索过程中的几个概念数据库:至少由一个文档组成,并能满足某一特定目的或某一特定处理系统需要的一种数据集合。根据载体不同,可分为:联机数据库、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

二次检索:在前一次检索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检索条件所进行的再次检索。二次检索可多次使用,逐步缩小检索范围。

排序:指检索结果输出时的排列顺序。检索词匹配:一般表示为前方一致、后方一致、完全一致(精确匹配)、任意一致(模糊匹配)等。2.4.2信息检索方法(1)常用法:利用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 ①顺查法:从课题分析所得出的该课题研究的起始年代起, 由远及近地进行逐年查找的检索方法。特点:较高的查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课题研究发展的全过程、耗时费力, 效率较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