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土地利用规划及与城规协调对比分析
土地利用规划及与城规协调对比分析
三、“两规”协调展望
3.5完善规划体系
加强各部门沟通 两规的实施对于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 都有影响。因此规划编制时应该综合考虑相关部门 的建议。在规划编制期间,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 定期召集各个单位对规划进行审核,充分吸收各个 部门的经验和建议,对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 形成相协调的科学规划成果。城市规划部门和国土 部门尤其应该加强交流沟通,为规划的协调做出共
同的努力。
三、“两规”协调展望
3.5完善规划体系
建立监察机构 建议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有关主管部门牵 头,成立专门的监督检查机构,构建系统的监督检 查机制,重点研究两规的规划内容、各项指标等的 科学性、可行性和协调性,确保两规在实施过程中, 各自的目标都可以顺利达成,不产生相互牵制、难 以落实的情况。强有力的监察手段还可以避免规划 盲目贪图发展和资源滥用,促进城市和土地的科学 可持续发展。
二、“两规”差异比较
2.2规划范围和内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行政区域为单位,对全 部土地进行数量上的规划,不涉及具体设计。 城市总体规划:以城市为单位进行规划,划定
规划区,规划区与行政边界不吻合。规划内容涉及建
设用地、绿化等的具体布局和设计的分类和布局。 比较:城市用地是土地利用中的一部分,两者 是“局部”与“整体”,“点”与“面”的关系。
市规划----避免“高难 度动作”
//与//建设用地范围内 的建设布局、运行安排
体规划
“编制时就做好衔
服从“土规”;
接”
规模控制//与//细
部定点
家多的占先
二、“两规”差异比较
2.1指导思想 2.2规划范围与内容 2.3编制思路 2.4管理体系 2.5编制规范
2.6编制技术
二、“两规”差异比较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对
比
规划审批
管理力度
建议:在规划报批阶段,城市规划应送土地部
二、“两规”差异比较
2.5编制规范
2.5.1用地分类体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二级分类体系,一级类 12 个,
二级类57个。用于地籍管理。
土地利用规划分类为3个一级类、11个二级类和29个 三级类。用于规划管理。 城市总体规划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层分类体系。 既不同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也不同于土地规划分类。
人口基数
二、“两规”差异比较
2.6编制技术
2.6.2规划期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着重于近期规划,规划期限较短, 一般为10-15年。《土地管理法》十七条明确: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由国务院规定。 城市总体规划:一种发展性的规划,规划期限较长, 一般为20年。 对比: 同一时期两本规划的规划基期年和规划目标年不 一致的情况,导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较短时间 内的各项用地指标和规模,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找不到 衔接的时间节点,两规各自规划、相互脱节。
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内容: (1)城市发展情况说明。 (2)城市用地布局和功能分区。 (3)交通规划。 (4)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用地规划。 (5)绿地规划。 (6)其他专项规划。 (7)城市土地分区管制。 (8)投资估算。 (9)规划实施步骤和措施。
一、“两规”任务与内容
2.3两规侧重点
(6)土地利用分区及管制。
(7)确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两规”任务与内容
2.2城市总体规划任务与内容
基本任务:布臵城市体系;确
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统一规 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综合部署 城市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各项 建设,保证城市有秩序地、协调地 发展,使城市的发展建设获得良好
三、“两规”协调展望
3.1统一指导思想
两规因自身规划侧重点的差异,难以完全统一指 导思想,但仍可以在宏观上研究两规规划理念,找出 共同点。两规在制定时的指导思想都应该综合考虑土 地供给与需求,尽可能达到供需平衡;都应该强调 “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土地、合理布局建设用地、 控制建设占用农用地”的思想。
二、“两规”差异比较
2.6编制技术
2.6.1基础资料
图件基础数据土规借助3S技术、1:10000数据全域覆盖,数据来源于高精度航 片和卫片的实地踏勘校验,数据更具准确性与现势性。而人口基期数据,土规以 前采用户籍人口数据,目前规程(2010)规定无常住人口数据时,可用户籍人口 加暂住半年以上人口口径的方式处理,这个处理方式以及用地标准都来自于城规 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两规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对 比
三、“两规”协调展望
3.4统一编制思路
建议两规在实际编制的过程中,均采用上下结 合的编制思路,既考虑土地供给量的有限性,接受
上级管控,不盲目建设占地,又充分尊重地方经济 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不盲目分配用地指标。这样才 能使得规划既能确保各区域的发展目标的顺利实施, 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又能合理地在空间上分配各 类用地,达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两规”差异比较
2.1指导思想
但实际操作中往往表现为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先保护,后发展”,强调的是 对农用地,尤其是耕地的保护。
城市总体规划:“先发展,后保护”,强调城市的建
设,实际规划中对耕地的保护不是很重视。 比较:对耕地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在土地利用结构和 用地布局的安排上易产生难以衔接的情况。生态用地基本 都比较重视。
基本任务:土地利用总体规
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 (3)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4)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5)土地整治规划。
划的基本任务是从国家全局和长
远利用出发,在保护耕地的前提
下,协调各类用地需求,统筹安 排各类用地的规模和布局,以促 进土地资源的充分、高效利用, 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指导思想
《城乡规划法》第四条: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 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 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 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 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 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 安全的需要。 《土地管理法》第十九条: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下列 原则编制: 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2、提高土地利用率; 3、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主讲内容:
一.土地利用规划概念与发展历程
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体系与要点 三.建设用地规划审查管理要点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
第四部分
两规协调
一 二
• 两规任务与内容 • 两规差异比较
三
• 两规协调与衔接
一、一、“两规”任务与内容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保护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为主要目标;
2.4规划审批与管理
两规 管理体系
除按规定需由国务 省级以上政府及部门对全国土地 院审批外,市(县) 资源情况更具有宏观把握,对土 采用的是分级审批 乡镇的土地利用总 地利用方向更具战略意识,对土 的办法。 体规划都要逐级上 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更强烈,而市 报省级人民政府审 (县)政府因管辖区域经济发展 批。 压力,往往在审批县城、镇总体 规划时,脱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按规定,修改也 的约束,对建设用地控制这个问 通过年度用地计划、 应组织有关专家 题放得比较松,缺乏总量的严格 年度统计和规划实 进行实施评估, 把控,容易出现乡镇建设用地规 施评估等多层手段 但在实际操作中 模加总之和远远高于土地利用总 进行严格的管理。 常仅仅流于形式。 体规划划定指标的现象。
二、“两规”差异比较
2.3编制思路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采用从上到下的工作路 线,尤其高层次的规划因项目的不确定性,难以考虑 下级需求。
城市总体规划:形式上和实际操作中都基本采用
从上到下与从下到上相结合的工作路线。 比较:土规单一方向的编制方式,易导致上级分 解指标缺乏科学性。
二、“两规”差异比较
基础资料 底图差异
1:10000变更数据库和 坡度分级成果 以前仅考虑户籍人口, 现在也考虑流动人口, 由于有耕地保护和基 本农田等指标限制, 人口预测中规中矩 1:10000或1:5000 更大的比例尺地形图 实际中常在流动人口、 两栖人口和人口预测 方法上做文章,以达 到做大建设用地面积 土规全域小比例尺 城规岛状大比例尺 后者人口预测结 果明显大于前者, 二者无法协调, 只是不违背原则 的情况下予以弹 性空间保障
二、“两规”差异比较
2.5编制规范
2.5.3空间管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界四区”空间管制形态,其中三界“城 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禁止建设用地边 界”;四区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 建设区”。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规定总体规划要在市域范 围内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的范围,中心城区的规划 要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 措施。 对比: (1)分区差异:土规多了“有条件建设区”和“允许建设区”, 而城规中则用了“适宜建设区”的概念。 (2)基本农田划分差异:土规中将其划入限制建设区。城规中则 常常将基本农田划入禁止建设区。
城市总体规划侧重于城市规划区内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
从本质上看,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是一致 的,都是为了合理使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 调和可持续发展; 两者应该是相互协调和衔接的关系。
一、“两规”任务与内容 二 基本任务和内容
2 两规任务与内容 2.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任务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