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1 / 4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一、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对象。对学生的教育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指导得法、教育有效。
(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
②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
③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了解学生的方法
①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资料来了解学生,包括记载学生各种情况
的登记表、统计表和学生活动成果记录表等。
②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地了解
学生,包括谈话、问卷、座谈等。注意制定调查访问计划,预先设计
谈话提纲、问卷,合理确定调查访问对象,分析通过调查访问获得的
资料要及时、客观、公正、科学。
③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
表现进行观察,并及时记录。注意保证有较长的观察时间;及时整理
观察资料;善于分析观察结果。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班级集体是指班级成员具备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
一定的生活共同准则,成员之间有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灯四个基本
特征的班级。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会经历组建、形成、发展的过程,这
个过程实际上也是教育培养与类化的过程。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
级成员在认识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因此,班
主任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
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
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
子;其次,教师应把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
3.制定集体规范并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集体要维护自己的统一,必须有一定的行为准则与判断标准,这
就是集体规范。集体规范一般分成文的规范和不成文的规范两类。班
主任在班集体的教育管理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习和遵守《小学生
守则》、《中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
范》等国家颁发的规范性文件,同时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一些
合理的规章制度。在集体中,还存在另一种约定俗成的、并无明文规
定的规范,它能产生一种心理上的约束力,从而使行为表现为一种自
觉的形式。如果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巧妙地运用形成行为规范的心
理机制,就能逐步将管理要求转化为集体的价值观、习俗和传统,从
而形成良好的班风。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
种教育活动又可以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
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室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舆论又称公意,是一种公众意见与评价,是集体生活中多数人意
愿的反映。健康的舆论是坚强的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教师要注意培
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努力把舆论中心引导至正确的方向。良好的班风
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
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良好的班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教师可通过讲清道理、树立榜样、严格要求、反复实践等方面培养与
树立良好的班风。
6.协调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
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团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良好的人
际关系有利于个体对集体目标的认同和成员间的密切合作,有利于增
强集体的凝聚力,调动集体成员的积极性,提高集体活动的效率。同
时,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集体中的人际
关系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成绩,而且也影响其人格的形成。班级中的人
际关系从内在本质来分,主要是责任依从关系(即公务性关系)和情
谊性关系(即选择性关系)两大类。理想的人际关系应该是责任依从
关系(即公务性关系)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和情谊性关系(即选择性关系)高度的和谐统一。
三、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班级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学生是在多种因素纵横交错的影响下发
展成长的。班主任要对班级实施有效的教育与管理,必须要争取校内
外各种教育力量的配合,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1)充分发挥班主任课老师的作用。具体地说:①班主任要在
班上养成尊师爱生的风气;②要定期联系任课教师,经常互通情况;
③调节各学科教育负担,妥善作出全面的安排。
(2)协调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具体而言:①协调团队组织制
定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与团队组织计划要步调一致;②帮助团队
组织落实计划,为他们创造活动的条件;③帮助团队干部提高思想认
识和工作能力。
(3)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具体地说:①要定期对
学生进行访问,举行家长座谈会,接待家长来访,了解家长和学生的
全面情况;②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将家长的各种教育条件,化
为共同搞好班级工作的教育力量;③争取校外各种积极的教育因素,
以此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