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水动力学考试题一

地下水动力学考试题一

模拟题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给水度值的大小只与水位变动带的岩性有关。

()
2.贮水系数的大小与含水层和水的弹性性质有关。

()
3.水力坡度值的大小与方向无关。

()
4.地下水运动是一维的、二维的还是三维的与所选取的坐标系有关。

()
5.渗透系数大的含水层,其出水能力亦大。

()
6.导水系数在三维条件下是无意义的。

()
7.黄土属于均质各向同性含水层。

()
8.各向同性介质中,无论均质还是非均质流线和等水头线都处处交。

()
9.在有垂直入渗的稳定流动中,潜水浸润曲线是随时间变化的。

()
10.贯穿整个含水层的水井均称为完整井。

()
11.水平等厚的承压完整井流,等水头面是一系列同心圆柱面。



12.当河间地块两侧河水位一致时,河间地块的透水性是渐变的,则潜水分水岭的位置偏向渗透系数大的一侧。

()
13.假如要修建一个水库,从考虑渗漏这个角度看,水库应修在降雨量小的地方。

()
14.Dupuit公式的假设条件之一是抽水前地下水是不流动的。



15.由于没有考虑水跃现象,按Dupuit公式算出的浸润曲线和流量都是不准确的。

()
16.稳定井流中,只要给定边界水头和井中的水头,抽水井附近的水头分布就确定了。

()
17.越流系统的稳定井流,主含水层的贮水系数越大,降深就越小。

()
18.对干扰井群,当流量不变时,干扰井的降深比它单独工作是的降深要小。

()
19.当涌水量Q为定值时,Theis公式中的时间与降深成正比。



20.满足Theis条件的井流,每个断面的水头速度的变化规律是先由小变大,后又由大变小,最后等速。

()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达西定律适用于层流范围是否正确为什么(6分)
2.如图所示的水文地质条件,已知水流为稳定的二维流,问断面1和2哪个水力坡度大说明理由并示意画出水头线。

(6分)
3. 如图所示水文地质模型,河渠基本平行,潜水流可视为一维流,地下水做稳定运动,请写出上述问题的数学模型。

(6分)
4. Dupuit公式的假设条件有哪些(6分)
5、潜水流中的滞后现象是由于渗透系数值变小而引起的吗为什么(6分)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请试绘出双层地基中的流网图,已知k1<k2
(2)试画出下图所示的水文地质条件下的渗流流网图。

已知含水层为均质各向同性。

水流为二维稳定流
四计算题(共25分)
1、在下图中,已知A河常年水位保持在,B河常年水位保持在,两河之间距离为80m。

C区是典型的冲积层二元结构,其下部为河床
相沉积,物质较粗大,渗透系数K1=35m/d,上部为河漫滩相沉积,物质较细小,渗透系数K2=25m/d。

设隔水底板近似为水平,不考虑C区降水补给及潜水蒸发,求A、B河之间地下水流的单宽流量q。

(将分界面作为基准面)(10分)
2. 在厚度为30m的均质承压含水层中有一抽水井和两观测井,抽水井的半径为,观测井1、2至抽水井的距离分别为30m和90m。

在井中进行了抽水试验,抽水井出水量为2500m3/日,当抽水稳定时,观测井1的降深为,观测井2的降深为,求抽水井降深为时的出水量(如图)。

(15分)
五论述题(共15分)
1. 试自行证明,由两层组成的层状岩层,Kp>Kv 。

(6分)
2. 简述有均匀入渗时,河间地块均质潜水含水层中地下水分岭的存在与移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9分)
参考答案模拟试题二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8.√;
9.×;10.×;11.√;12.×;13.×;14.√;15.×;16.√;
17.×;18.×;19.√;20.√
二简答题(共30分)
1. 不正确。

(2分)
由J-v的经验关系曲线表明,当v很小时,v与J呈线性关系,此时Re<1~10,地下水的运动符合达西定律;(2分)当v 增大,v与J的关系曲线不符合达西定律,但此时地下水运动仍为层流运动。

(2分)
2. 由达西定律,(2分)

∴ K1J1=K2J2 (2分)
∵K1<K2
∴ J1>J2 (2分)3.
(方程3分,边界条件各分)
4.
①含水层均质同性,产状水平,无限延伸;(2分)
②天然水力坡度为零,为稳定流;(1分)
③服从达西定律;(1分)
④影响半径处有定水头补给;(1分)
⑤二维流。

(1分)
5. 不正确。

(2分)
因为潜水含水层被疏干时,大部分水是在重力作用下排出的——即重力疏干,重力疏干不能瞬时完成,而是逐渐被排放出来,即出现滞后现象。

(2分)渗透系数只影响给水度的大小,而不会影响滞后现象的发生。

(2分)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
(5分)
(2)
(5分)
四计算题(共25分)
1. (共10分)
(4分)
(4分)
(2分)
2. (共15分)
利用观测孔
1 ①
(4分)
利用观测孔
2 ②
(4分)
由① 、②得
米(1分)
代入①式得米/日(2分)


(2分)
由题意当=米时(2分)五论述题(共15分)
1. 只要证明KP-KV>0 即可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2.
1)分水岭若存在,则由此
得(3分)
2)移动规律:由上式时,则,分水岭位于河渠中央;(1分)
时,则,分水岭靠近左河;(1分)
时,则,分水岭靠近右河。

(1分)
3)影响因素:分水岭的存在有移动规律与
关。

(3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