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用信息技术开题报告

运用信息技术开题报告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课题开题报告
邵阳市北塔区状元中学英语课题主持人谢兆敏
该课题经邵阳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批准,被列为2009年邵阳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

现根据《邵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召开开题论证会,并由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请各位专家和老师进行评议指导,也请课题组成员加以审议。

一、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摸索全球化时代的教育的理想模式,其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21世纪必须继续解决的课题。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英语日益成为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的工具,随着中国加入WTO,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的召开,国际交往更是日益频繁,社会对英语语言的需求日趋紧迫,学习英语、学好英语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共识。

然而,综观英语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填鸭式”教学依然存在,“哑巴英语”仍到处可见,“应试英语”大有市场,为培养适应时代的人才,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学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从教学方法及教学要求上,要有不断创
新和发展,而传统的英语教学忽视听说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改革英语教学是时代的需要,势在必行。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国外语教育学者张正东强调环境是制约外语教学的主要因素,而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和交际的机会,真正体现了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的价值。

多媒体的组合教学和交互动用,使真实的教学素材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现代教育媒体灵活多变的交互功能将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过程,而代之以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接近自我的兴趣指向,更适宜个人生长与发展的方式途径。

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深化英语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对于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对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实践精神,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学习效率,对于改革英语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

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指口头上完成英语语言任务时表现除开的具
体的运动和心智活动方式,它是言语活动中口语的实际“操作”表现。

三、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的目的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
中注意朗读技巧,积极开口,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形成语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激发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整体素质,从而推进我校英语课堂教学。

通过对课题的实施与研究,我们设想达到以下目标: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个人素质,优化课堂教学。

2、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转变学习方法,培养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达到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研究内容
在本课题的实施研究中,我们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口语教学与交际,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与能力上。

着重研究和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探索英语口语教学的基本模式。

2、如何使口语教学情景化,真正做到有趣、有序、有意义。

3、如何使口语教学与新目标课程内容相结合,使两者有机结合,互相促进。

4、如何通过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激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 “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理论是进行各学科“四结合”教改实验的重要理论基础。

所谓四结合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各学科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改革;2、
教学中充分体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3、教学中充分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4、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中国教育的主攻方向,它可以培养大批具有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相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的科学素养人才,它甚至可以促进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以电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呈现,而是学生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

它以超文本超链接的方式解决学生的疑问,在作为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设计和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获取知识,培养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它能够根据中学英语教学特点,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远为近,化虚为实,从而使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物、动物、玩具、学习用品及其它物品、环境和全过程,再现于课堂,标准的英语口语生动的动画效果,让学生产生耳闻目睹和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行动研究法,结合个案研究。

并采用信息技术、案例分析、学生访谈等手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记录,通过阶段小结和评价,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促使课题着实有效地开展。

1、资料法: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参阅《英语教学交际论》、《英语课程标准》、《中学英语教学法》、《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
法》、《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等相关书籍,探索学生心理认知特点,探索英语口语交际教学的模式。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形式了解学生学习的现状,并针对学生学习的困难,采取有效的英语口语活动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3、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计划、实施、观察、反思这四个基本环节,对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4、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依据研究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总结或论文。

(二)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09年4月—2009年9月)
①设计实验方案和组织交流、研究和论证。

②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学习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理论。

2、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0年9月)
①全面进行课题研究,英语口语基础训练,朗读、朗诵训练;演讲辩论训练。

②选择优秀教学案例进行观摩学习。

③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

④定期组织部分学生观看并模仿英文动画片,并进行配音练习。

⑤对学生进行综合口语测试。

3、总结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10月)
①收集整理课题有关教案、论文。

②对学生进行综合口语测试。

③整理并制作课例录像以及教学课件,完成结题报告。

六、课题的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特色
本课题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师教学现状出发,通过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语言环境下,充分调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感官,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学习效果。

根据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把信息技术与英语口语教学相结合,让原本枯燥的句型语法活化为语言活动。

(二)创新之处
1、针对在应试教育模式下,以往偏重于语法、句型教学而提出英语口语交际活动,革新传统教法和学法,结合新目标课程内容开展有计划的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针对过去的口语交际活动提出的信息技术的介入。

利用一切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景,开展任务型教学,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及时总结反馈。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关于“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报告。

2、英语口语交际教育教学声像资料。

3、关于“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实验论文。

八、课题的研究条件
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介绍:
郑学文北塔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中学英语高级教师
葛三明北塔区状元中学校长、中学英语高级教师
曾兰芳北塔区状元中学英语高级教师
陈多云北塔区状元中学英语教研组组长、中学英语一级教师王带英北塔区状元中学英语一级教师
谢兆敏北塔区状元中学英语一级教师
李智灵北塔区状元中学英语一级教师
石晓娟北塔区状元中学英语一级教师
夏英中北塔区状元中学英语一级教师
袁英姿北塔区状元中学英语一级教师
本课题研究人员共10人,均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其中高级教师3人,并且都是中学英语教学骨干,年龄、职务(称)搭配合理,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能胜任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本课题所研究的把信息技术运用到英语口语交际上是我校近几
年来准备实施的重点工作之一,我校每年都成功组织并选拔英语教师参加市级和省级英语教学比武和英语教学观摩等与多媒体有关的活动,培养了一部分在英语教学方面比较突出的骨干教师和研究管理人员,因此,本课题具有比较扎实的前期基础。

同时,本区教研室领导和教研员、校领导非常重视该课题的研究工作,使本课题研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能得到充分保证。

九、课题研究分工
本课题主要分工如下:
郑学文:负责与课题有关的协调工作;
葛三明:负责各研究阶段的具体实施和管理工作;
谢兆敏:负责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实施计划、结题报告的撰写及有关具体实施工作。

曾兰芳、陈多云、王带英、李智灵、石晓娟、夏英中、袁英姿等负责课题实施、研究指导及有关调查研究报告、案例、研究论文的撰写和相关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

2009年9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