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书·王敬弘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宋书·王敬弘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宋书·王敬弘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王敬弘,琅邪临沂人也。

与高祖①讳.同,故称字。

曾祖暠,晋骠骑将军。

祖胡之,司州刺史。

父茂之,晋陵太守。

敬弘少有清尚,起家本国左常侍,卫军参军。

性恬静,乐山水,为天门太守。

敬弘妻,桓玄②姊也。

敬弘之郡,玄时为荆州,遣信要令过。

敬弘至巴陵,谓人曰:“灵宝见要,正当欲与其姊集聚耳,我不能为桓氏赘婿..。

”乃遣别船送妻往江陵。

妻在桓氏,弥年不迎。

山郡无事,恣其游适,累日不回,意甚好之。

玄辅政及篡位,屡召不下。

高祖受命..,补宣训卫尉,加散骑常侍。

永初三年,转吏部尚书,常侍如故。

敬弘每被除召,即便祗奉,既到宜退,旋复解官,高祖嘉其志,不苟违也。

复除庐陵王师,加散骑常侍,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

又除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本州中正,又不就。

太祖即位,又以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领江夏王师。

元嘉三年,为尚书仆射。

关署文案,初不省读。

尝豫听讼,上问以疑狱,敬弘不对。

上变色,问左右:“何故不以讯牒副仆射?”敬弘曰:“臣乃得讯牒读之,政自不解。

”上甚不悦。

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

改授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给亲信二十人。

让侍中、特进,求减亲信之半,不许。

及东归,车驾幸冶亭饯送。

二十四年薨于余杭之舍亭山,时年八十八。

追赠本官。

顺帝升明二年,于是谥为文贞公。

敬弘形状短小,而坐起端方,桓玄谓之“弹棋八势”。

所居舍亭山,林涧环周,备登临之美,时人谓之王东山。

太祖尝问为政得失,敬弘对曰:“天下有道,庶人不议。

”上高其言。

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太祖嘉而许之。

敬弘见儿孙岁中不过一再相见,见辄克日。

恢之尝请假还东定省,敬弘克日见之,至日辄不果,假日将尽,恢之乞求奉辞,敬弘呼前,既至阁,复不见。

恢之于阁外拜辞,流涕而去。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注】①高祖,南朝宋的开国之君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史称宋武帝(宋高祖)。

②桓玄,字敬道,一名灵宝,大司马桓温之子,东晋将领、权臣,大事亨元年逼晋安帝禅位于已。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B. 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日/移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竟之地/C. 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D. 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日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讳”,名讳。

封建时代对于帝王将相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

王敬弘因与高祖刘裕名字相重,故只称字。

B. “赘婿”,指就婚、定居于女家的男子。

以女之父母为父母,所生子女从母姓,承嗣母方宗桃。

秦汉时赘婿地位等于奴婢,后世有所改变。

C. “受命”,受命于天。

古代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地位,宣扬“君权神授”论,称他们做皇帝是顺从天意,接受天命。

这里指桓玄接受禅让。

D. “薨”,就是死的意思,是诸侯以及王公大臣死时的专用字,也可以用于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敬弘少有清尚,不慕权贵。

王敬弘的夫人是权臣植玄的姐姐,王敬弘却不愿亲近桓玄。

桓玄辅政及算位时多次征召他,他都拒绝了。

B. 王敬弘为政长于清淡,短于操作。

皇上曾经问他为政得失,他回答让皇上推崇不已;皇上问以疑狱,他却连审讯记录都没有看。

C. 王敬弘淡泊官场,一生多次辞官。

他性恬静,乐山水,好隐居,仅在宋朝,他就有多次辞官回家的纪录。

有事朝廷一再封以高官,他却屡屡推辞。

D. 王敬弘为父慈爱,但国事为重。

他一年之中会多次与儿孙们相聚。

但为了勉励回家探望的王恢之以国事为重,他直至儿子假期将尽也忍住没见儿子。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敬弘每被除召,即便祗奉,既到宜退,旋复解官,高祖嘉其志,不苟违也。

(2)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

【答案】10. B 11. C 12. B13.(1)敬弘每次被征召,即使敬奉高祖,已经到了应该退下来的时候,他就立即解去官职,高祖赞赏他的志趣,不随意违背他的请求。

(2)元嘉六年,升任尚书令,敬弘坚决辞谢,上表皇上请求回到东部,皇上难以改变他的想法。

【解析】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敬弘的儿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替他请求任奉朝请,并写信给恢之说:“秘书郎名额有限因而有竞争,奉朝请则没有名额限制,所以没有竞争。

我想让你处在没有争斗的地方。

”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移书有限”“朝请无限”“故有竞”“故无竞”句式整齐对称。

本句中还可以根据一些名词,如“恢之”“秘书郎”“敬弘”等做出判断。

11.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

C项,“这里指桓玄接受禅让”错,应该是刘裕接受禅让。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

B项,“他却连审讯记录都没有看”错,原文说的是审讯记录他看不懂。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

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

第一句得分点:“除召”,被任用;“嘉”,赞赏;“苟违”,随意违背。

第二句得分点:“迁”,升任;“固”,坚决;“让”,辞谢;“表”,上表;“夺”,改变。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王敬弘,是琅玡临沂人。

因为他和高祖的名相同,所以以字称呼。

曾祖王廙,担任晋骠骑将军。

祖父王胡之,担任司州刺史。

父亲王茂之,是晋陵太守。

敬弘年轻时就有高尚的节操,始任本国左常侍、卫军参军。

敬弘性情恬淡宁静,喜欢游览山水。

任天门太守。

王敬弘的妻子是桓玄的姐姐。

敬弘到郡县去时,其时桓玄镇荆州,桓玄送信给敬弘请他到府上拜访。

王敬弘到了巴陵,对人说:“桓玄邀请我,只是要和他姐姐相聚罢了,我不做桓家的入赘女婿。

”于是他派另一条船将妻子送到江陵。

妻子住在娘家,王敬弘整整一年也没有去接她。

郡里无事,便尽情游山玩水,往往一连数日不归,心情非常高兴。

桓玄辅佐国政及后来篡位屡次征召他,他都不答应。

高祖登基,敬弘补任宣训卫尉,担任散骑常侍。

永初三年,王敬弘转任吏部尚书,常侍之职不变。

敬弘每次被征召,即使敬奉高祖,已经到了应该退下来的时候,他就立即解去官职,高祖赞赏他的志趣,不随意违背他的请求。

又被任命为庐陵王的老师,担任散骑常侍,他自称无德才不配做庐陵王的老师,坚决辞谢不接受。

又被任命为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担任散骑常侍、本州中正,又未接受。

太祖即位,又让他任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统率江夏王的军队。

元嘉三年,任尚书仆射。

刚开始不懂关署文案。

有次参加判案,皇上问他一件疑案,敬弘回答不出来。

皇上变了脸色,问有关人员:“为什么不将案卷交给仆射?”敬弘说:“臣已拿到案卷读了,却弄不明白。

”皇上非常不高兴。

元嘉六年,调任尚书令,敬弘坚决辞谢,上表皇上请求回到东部,皇上难以改变他的想法。

改而任命他为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分给他随从二十人。

敬弘辞去侍中、特进,并请求减去一半随从,未被允许。

等到敬弘回东部时,皇上亲自到冶亭为他饯行。

二十四年,敬弘死于余杭舍亭山,时年八十八岁。

朝廷追赠他原先的官职。

顺帝升明二年,追授谥号为文贞公。

王敬弘身材矮小,但举止姿态方正端庄,桓玄称之为“弹棋八势”。

他所住的舍亭山,溪流环绕,极具登山临水的美景,当时人都称他王东山。

高祖曾向他请教朝廷政事得失成败的关键,敬弘答道:“天下有道,普通老百姓不会议论政事。

”高祖极其推崇他的话。

敬弘的儿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替他请求任奉朝请,并写信给恢之说:“秘书郎名额有限因而有竞争,奉朝请则没有名额限制,所以没有竞争。

我想让你处在没有争斗的地方。

”高祖赞赏并答应了他。

敬弘一年见儿孙不超过一两次,见一次也总是一天时间。

恢之曾经请假回来看望他,敬弘限定一天见他,但是到了那一天没能实现,而恢之到家那天假期快结束了,恢之请求回朝廷,敬弘喊他,恢之已到了门口,敬弘又不见他了。

恢之在门口跪拜辞别,流泪而去。

相关主题